资源描述
《果实与种子》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果实与种子》这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一课。对本单元的学习起到了开启全文的最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用解剖的方法,利用放大镜对种子进行观察比较。
2、 能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3、 能找出种子的相似之处。
4、 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了解种子的构造与传播方式
2、 知道种子萌芽的条件
3、 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应该珍惜生命,不损伤一草一木。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谈话:上节课教师请你们把种子连同“它们的家”一起带来,谁愿意给大家来介绍一下?
2、 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种子。
3、 教师小结:很多植物会开花结果,种子藏在果实的里面。果实就是种子的家,它们保护着种子不会受到伤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果实与种子。
4、 板书课题。
二、 种子的传播方式
1、 多媒体播放儿歌《蒲公英》
蒲公英,开黄花,花儿落了把伞打。小白伞,长长把,风儿一吹上天啦。落到哪儿,哪儿安家,明年春天又开花。
要求:边听边思考,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 学生回答。
3、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种子的传播方式?
4、 小组讨论,并记录下来。
5、 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归类。
6、 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植物的传播方式。
三、 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 谈话:同学们,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根据你们的经验,大家猜一猜:种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2、 学生猜想,并把自己的猜想画下来。
3、 提问:
(1) 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里面呢?
(2) 种子这么硬,怎么把它拨开来呢?
4、 谈话:教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用水泡过的蚕豆种子,下面就请大家把蚕豆种子拨开,观察蚕豆种子里面有什么?边观察边把看到的情形画在记录纸上。
5、 学生观察。
6、 教师巡视,鼓励学生细致地观察。为了观察得更清楚,适时提醒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指导学生观察蚕豆种子里面的每个部分,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像什么?……
7、 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8、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可将部分学生画的图贴在黑板上。
9、 提问:其他种子里面是不是也与蚕豆种子一样呢?拨开其他一些种子看看,里面有什么?
10、 学生观察。
11、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12、 小结:花生、大豆、葵花子的种子与蚕豆种子的结构是很相似的。其他种子里面基本也是这样的。
四、 开展研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1、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种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那么如果把这些种子放在泥土里,是不是都能长成植物呢?你们觉得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2、 学生分组讨论,把自己的猜想记在活动记录上。
3、 汇报交流。
4、 各组选择自己认为种子萌芽必须具备的条件,设计实验。
5、 汇报交流,教师适当指明实验汇总必须注意的地方。
6、 各组完善实验方案,课后继续进行实验。
第二课时
一、交流实验结果
1、 谈话:上节课我们猜测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同学们回去根据自己的猜想都做了实验,请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吧。
2、 学生汇报交流。
3、 提问:在实验过程中,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4、 学生继续交流。
5、 教师小结。
二、思维拓展
1、 谈话:大家通过自己的研究,已经知道了种子萌发的条件,你们还能提出哪些与种子萌发有关的、我们能研究的问题吗?
2、 学生分组提问,把提的问题记录记录下来。
3、 汇报交流,删除目前无法研究的问题。
4、 各组选择自己想研究的一个问题,设计实验。
5、 汇报实验方案,大家一起完善。
6、 教师介绍观察种子萌发的方法之一。
三、课后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搜集种植植物的步骤与相关要求,并亲手种植一株植物,精心培育,直到它们产生自己的种子,并记好观察日记。
四、教学反思
某些教学环节松散,过渡比较生硬。整堂课我没有做精心的设计,实验的操作,环节的衔接都不尽如人意。为了控制时间,某些内容也没有做教完整的讲解,比如对果实的认识,我草草带过,未做较完整的讲解,没有让学生意识到果实有一个成长与成熟的过程,不同阶段的果实在形态、颜色等方面是有差异的。现在回想起来,实在不妥当。在下节课上,我需要花一些时间,将这节课的内容再与学生进行一番交流与探讨。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