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口腔修复学执业医师试题答案
答案部分
一、A1
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上前牙邻面接触点位于邻面切1/3,(牙合)龈径大于唇舌径。(口腔巴巴商城 - 88)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牙齿拔除后由于骨质的吸收不均,常可形成骨尖或骨突。若经过一段时间后仍不消退,且有压痛,或有明显倒凹,妨碍义齿摘戴时,应进行牙槽骨修整,一般在拔牙后1个月左右修整较好。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口腔医学网 - )
3、【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X线牙片可显示残留牙冠方向,根管内充填材料的情况对根管预备的长度、直径大小、牙根弯曲度、牙根粗细、牙根数目等垂直方向做一了解,而对水平方向无法显示。
【该题针对“第一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4、【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开口度及开口型:开口度是指患者大张口时,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可用双脚规或游标尺测量。正常人的开口度为3.7~4.5,低于该值表明有张口受限。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5、【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义齿修复前常需进行牙槽骨的上颌结节、上颌唇侧、下颌双尖牙舌侧、拔牙创部位部位进行修整。
骨隆突常发生在:①下颌前磨牙舌侧,一般双侧对称,也可为单侧,其大小不一,也称为下颌隆突;②腭中缝处,呈嵴状隆起,也称为腭隆突;③上颌结节,结节过度增生形成较大的骨性倒凹。对双侧上颌结节肥大的情况,常常只需修整一侧上颌结节,解决妨碍义齿就位的问题即可。
6、【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义齿修复前口腔软组织处理:
1.治疗口腔黏膜疾患 如口腔黏膜有溃疡、白色损害等黏膜病,必须先做治疗,以免造成对黏膜的刺激,致使疾患加剧。
2.舌系带的修整 如唇舌系带附着点接近牙槽嵴顶,系带过短,影响义齿的固位和功能,则应进行外科修整。
3.瘢痕组织的修整 口腔内如有瘢痕组织,当对义齿的固位稳定有影响时,可考虑予以修整。
4.对松动软组织的修整 有时由于戴用不良修复体过久,以致骨质大量吸收,牙槽嵴表面被一种松软可移动的软组织所覆盖。对于对支持义齿没有帮助的松软组织,可以在修复前给予切除。
7、【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牙列缺失对患者的咀嚼功能、面容改变产生重大影响,是一种潜在的病理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继而引起牙槽嵴、口腔黏膜、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及神经系统的有害改变。
8、【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一般拔牙后2个月后可进行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修复,拔牙3个月后行固定义齿修复。为避免患者长期忍受无牙之苦,可进行即刻义齿在伤口未完全愈合时修复,待牙槽嵴吸收稳定后行义齿重衬或重新制作。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9、【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一般来说,对于牙槽骨吸收达到根2/3以上,牙松动达三度者应拔除。所以对于吸收达到根2/3的余留牙要考虑拔除不是保留。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0、【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一般来说,对于牙槽骨吸收达到根2/3以上,牙松动达三度者应拔除。所以对于吸收达到根2/3的余留牙要考虑拔除。
【该题针对“第一章章节练习”知识点进行考核】
11、【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临床上常用的牙松动度测量和记录的方法有两种。
1)以牙松动幅度计算:
Ⅰ度松动:松动幅度不超过1。
Ⅱ度松动:松动幅度为1~2。
Ⅲ度松动:松动幅度大于2。
2)以牙松动方向计算:
Ⅰ度松动:仅有唇(颊)舌向松动。
Ⅱ度松动:唇(颊)舌向及近远中向均有松动。
Ⅲ度松动:唇(颊)舌向及近远中向松动,并伴有垂直向松动。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2、【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定残根的拔除或保留应根据牙根的缺损破坏范围、根尖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并结合治疗效果与修复的关系综合考虑。如果残根破坏较大,缺损达龈下,根尖周组织病变范围较广泛,治疗效果不佳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考虑拔除;如果残根较稳固,根尖周组织无明显病变或病变范围较小,同时对义齿的支持和固定有作用者,则应进行根管治疗后保留。
【该题针对“第一章章节练习,第一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上下颌弓的位置关系
1)水平关系:指上、下颌颌弓的前后,左右关系,一般有以下三种:
正常的位置关系:上、下颌颌弓的前后位置关系正常,形状和大小大致相同。侧面观上下颌弓的唇面基本在同一平面上,或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稍前方,此种关系,有利于人工牙的排列。
上颌前突的位置关系:上颌弓位于下颌弓的前方和侧方,上颌弓大,下颌弓小。此种关系,前牙的排列比较困难。
下颌前突的位置关系:下颌弓位于上颌弓的前方和侧方,上颌弓小,下颌弓大。此种关系,给人工牙的排列也带来困难。
2)垂直关系:指上、下颌弓的上、下关系,在正中颌位时,上下牙槽嵴之间的距离,即颌间距离。此距离的大小与原来天然牙的长度和拔牙后牙槽嵴吸收的程度有关。颌间距离一般可分为大、中、小三种情况。
14、【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牙合)关系检查
1.正中位的检查 上下牙列是否有广泛均匀的接触关系;上下颌牙列中线是否一致;上下第一磨牙是否是中性关系;前牙覆、覆盖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左右侧平面是否匀称。
2.息止颌位的检查比较息止颌位与正中位时,下牙列中线有否变化;颌间隙的大小有无异常。
3.(牙合)干扰检查仔细检查 正中咬合和前伸、侧向咬合移动时;有无牙尖干扰。
15、【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颌位即为下颌骨的位置。比较稳定和常见的有三个:正中颌位,下颌后退姿势位(正中关系)、下颌姿势位(息止颌位)。
16、【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缺牙区情况:检查缺牙区间隙大小是否正常,牙槽嵴有无妨碍修复治疗的骨尖、倒凹、骨隆突等。一般拔牙后2个月后可进行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修复,拔牙3个月后行固定义齿修复。为避免患者长期忍受无牙之苦,可进行即刻义齿在伤口未完全愈合时修复,待牙槽嵴吸收稳定后行义齿重衬或重新制作。
D选项不在缺牙区情况范围内,所以答案为D。
【该题针对“第一章章节练习”知识点进行考核】
17、【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深覆(牙合)的程度取决于下颌前牙切缘咬在上颌前牙舌面的部位而定,咬在切1/3以内者,称为正常覆(牙合);
咬在中1/3以内者,称为Ⅰ°深覆(牙合) ;
咬在颈1/3者,称为Ⅱ°深覆(牙合);
超过颈1/3者,称为Ⅲ°深覆(牙合)。
18、【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覆盖:指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如在前牙,即指上颌切牙切缘到下颌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
在正常情况下,距离在3以内,超过者称为深覆盖。
深覆盖的程度取决于距离的大小。
超过3者为Ⅰ°深覆盖;
超过5㎜者为Ⅱ°深覆盖;
超过7者为Ⅲ°深覆盖。
覆(牙合) :指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如在前牙,盖过的部分不超过下前牙唇面切1/3者,称为正常覆(牙合)。超过者,称为深覆(牙合)。
深覆(牙合)的程度取决于下颌前牙切缘咬在上颌前牙舌面的部位而定,咬在切1/3以内者,称为正常覆(牙合);
咬在中1/3以内者,称为Ⅰ°深覆(牙合);
咬在颈1/3者,称为Ⅱ°深覆(牙合);
超过颈1/3者,称为Ⅲ°深覆(牙合)。
19、【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模型检查可以弥补口腔内一般检查之不足。便于仔细观察牙的位置、形态、牙体组织磨耗印迹以及详细的(牙合)关系等,必要时可将上下颌模型在(牙合)架上进行研究,制定治疗计划和修复体设计等。
20、【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X线检查包括:X线牙片、X线曲面断层片、颞下颌关节X线侧位片、头颅定位片。
2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病历记录的内容有:家族史、检查、诊断、治疗计划和修复设计等。
2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牙齿选磨已经是修复过程中的牙体预备。
修复前准备口腔的一般处理
修复前准备是指经过全面检查、诊断之后,按照拟定的口腔修复设计,对口腔组织的病理情况或影响修复效果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保证预期效果。
1.处理急性症状:对由牙外伤、急性牙髓炎及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牙槽脓肿,以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引起的不适,应及时处理。
2.保证良好的口腔卫生:口腔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牙龈、牙周组织的健康以及修复效果和修复体的使用寿命。同时,牙结石、牙垢等在牙面上的大量附着,将影响印模的准确性,所以修复前对牙结石和牙垢应彻底洁治清除。
3.拆除不良修复体对设计不当、制作粗糙、质量低劣、危害健康组织的修复体,或修复体已经失去功能,并刺激周围组织而又无法改正时,应予以拆除。
4.治疗和控制龋病及牙周病
(1)龋病:对龋坏造成硬组织缺损的牙,若常规充填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者可选作义齿的基牙。牙髓受累时应行根管治疗,对拟作固定义齿基牙的牙髓状况疑有病变时,应作预防性的根管治疗,避免修复完成后又不得不将修复体拆除重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牙周病:牙周病患者常伴有不可逆性持续的骨丧失,应尽早予以控制和治疗。必要时进行系统的牙周病治疗。
23、【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牙合)关系检查
1.正中位的检查 上下牙列是否有广泛均匀的接触关系;上下颌牙列中线是否一致;上下第一磨牙是否是中性关系;前牙覆、覆盖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左右侧平面是否匀称。
2.息止颌位的检查比较息止颌位与正中位时,下牙列中线有否变化;颌间隙的大小有无异常。
3.(牙合)干扰检查仔细检查 正中咬合和前伸、侧向咬合移动时;有无牙尖干扰。
24、【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答案为D,X线检查,此答案只是口腔常规检查,不属于修复前准备与处理
答案A、B、C显然正确,答案E修复前正畸治疗有:牙缺失后长期未曾修复造成的缺隙两侧倾斜移位,在修复前,可以用牙少量移动的矫正技术()将有关牙矫正到正常位置后进行修复,能扩大修复治疗的范围;另外,对残根缺损达到龈下或出现根侧壁穿孔,这种少量移动矫正技术能将其牵引到适当的位置,暴露根侧穿部位后予以修复,从而保留患牙等。
相关知识点建议您掌握。
修复前准备
(一)口腔的一般处理
(二)余留牙的保留与拔除
(三)口腔软组织处理
(四)牙槽骨的处理
(五)修复前的正畸治疗
25、【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口腔检查(口腔修复学)的内容包括:临床一般检查(口腔外部检查、口腔内检查)、X线检查、模型检查,咀嚼功能检查。
26、【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颌面部检查的内容包括:
颌面部检查 通过视诊仔细观察患者颌面部的外形及其他特征。
(1)面部皮肤颜色、营养状态。
(2)颌面部外形的对称性。
(3)颌面各部分之间比例关系是否协调对称,有无颌面部畸形,面下1/3的高度是否协调。
(4)口唇的外形,笑线的高低,上下前牙位置与口唇的关系。
(5)侧面轮廓是直面型、凸面型还是凹面型,颅、面、颌、牙各部分的前后位置和大小比例是否正常,有无颌骨前突或后缩等异常情况。
27、【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咀嚼肌检查的内容:
咀嚼肌检查属于特殊检查,常在颞下颌关节检查中进行咀嚼肌的检查看是否存在异常。常通过触诊对咬肌、颞肌经行检查有无压痛等。
【该题针对“第一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8、【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病史采集
与患者面对面的采集病史,有助于医师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和社会经济情况,这是治疗之前必不可少的交谈。尤其全口义齿修复的成功有赖于患者的合作,患者应被看成是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治疗对象。在采集病史时主要了解以下情况:
(1)主观要求:患者希望义齿所能达到的效果,患者对义齿修复的过程、价格、效果的理解程度。
(2)既往牙科治疗情况:缺牙原因、缺牙时间的长短、是否修复过,既往义齿使用情况。
(3)年龄和全身健康状况。
(4)性格和精神心理情况。
29、【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正常人的开口度为3.7~4.5,低于该值表明有张口受限。
30、【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咀嚼肌检查属于特殊检查,常在颞下颌关节检查中进行咀嚼肌的检查看是否存在异常。
3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外耳道壁的检查属于检查髁突活动度的内容,也是属于的内容,外形与关节动度检查:检查面部左右是否对称,关节区、下颌角、下颌支和下颌体的大小和长度是否正常,两侧是否一致和协调,注意面部有无压痛和髁突活动度的异常。有两种方法可检查髁突动度的情况:以双手示指或中指分别置于两侧耳屏前(髁突外侧),患者作张闭口运动时,感触髁突之动度;或将两手小指伸入外耳道内,向前方触诊,以了解髁突之活动及冲击感,协助关节疾病的诊断。此外,还应检查颏部中点是否居中,颜面下1/3部分有无明最增长或缩短。
3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1)以牙松动幅度计算:
Ⅰ度松动:松动幅度不超过1。
Ⅱ度松动:松动幅度为1~2。
Ⅲ度松动:松动幅度大于2。
2)以牙松动方向计算:
Ⅰ度松动:仅有唇(颊)舌向松动。
Ⅱ度松动:唇(颊)舌向及近远中向均有松动。
Ⅲ度松动:唇(颊)舌向及近远中向松动,并伴有垂直向松动。
33、【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以牙松动幅度计算:
Ⅰ度松动:松动幅度不超过1。
Ⅱ度松动:松动幅度为1~2。
Ⅲ度松动:松动幅度大于2。
2)以牙松动方向计算:
Ⅰ度松动:仅有唇(颊)舌向松动。
Ⅱ度松动:唇(颊)舌向及近远中向均有松动。
Ⅲ度松动:唇(颊)舌向及近远中向松动,并伴有垂直向松动。
【该题针对“Ⅲ度松动牙的松动幅度,Ⅲ度松动牙的松动幅度,第一章 单元测试,Ⅲ度松动牙的松动幅度”知识点进行考核】
34、【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口腔软组织处理
1.治疗口腔黏膜疾患 如口腔黏膜有溃疡、白色损害等黏膜病,必须先做治疗,以免造成对黏膜的刺激,致使疾患加剧。
2.舌系带的修整 如唇舌系带附着点接近牙槽嵴顶,系带过短,影响义齿的固位和功能,则应进行外科修整。
3.瘢痕组织的修整 口腔内如有瘢痕组织,当对义齿的固位稳定有影响时,可考虑予以修整。
4.对松动软组织的修整 有时由于戴用不良修复体过久,以致骨质大量吸收,牙槽嵴表面被一种松软可移动的软组织所覆盖。对于对支持义齿没有帮助的松软组织,可以在修复前给予切除。
35、【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口腔内的检查
(1)口腔一般情况
(2)牙周检查
(3)牙列检查
(4)(牙合)关系检查
(5)缺牙区情况
(6)无牙颌口腔专项检查
36、【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主诉(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其内容不包含职业。
要求:
可初步反应病情轻重与缓急,并提供对某系统疾患的诊断线索。如“咽痛、发热2天”。尽可能用病人自己描述的症状,不用诊断用语。
对当前无症状,诊断资料和入院目的又十分明确的患者可适当用诊断数语。如“2周前超声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应尽量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
37、【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系统病史:
1.与制定修复治疗计划有关的内容:如患者在以往就医时是否需抗生素预防感染,是否需使用激素或抗凝剂等,有无药物过敏或牙用材料过敏史,是否作过放射治疗等。应认识到某些系统性疾病可导致支持组织对修复体的支持能力降低。
2.系统疾病在口腔内的表现:如牙周炎可受糖尿病、绝经期、妊娠或抗惊厥药的影响。另外,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可产生类似颞下颌关节病的症状或唾液腺分泌的减少。
3.传染性疾病史:如乙肝、艾滋病或梅毒等传染病的患者或携带者,可成为交叉感染源,对医务人员或其他患者构成威胁,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此题的解答需要注意以上内容。
38、【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口腔专科病史就是和口腔相关的各类病史,包括口内(牙体牙髓,牙周,粘膜),口外,修复治疗情况,正畸治疗情况等等,均是口腔专科病史。故选E
39、【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系统病史
着重了解与修复有关的诸方面:
1.与制定修复治疗计划有关的内容 如患者在以往就医时是否需抗生素预防感染,是否需使用类固醇或抗凝剂等,有无药物过敏或牙用材料过敏史,是否作过放射治疗等。应认识到某些系统性疾病可导致支持组织对修复体的支持能力降低。
2.系统疾病在口腔内的表现 如牙周炎可受糖尿病、绝经期、妊娠或抗惊厥药的影响。另外,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可产生类似颞下颌关节病的症状或涎腺分泌的减少。
3.传染性疾病史 如乙肝、艾滋病或梅毒等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可成为交叉感染源,对医务人员或其他患者构成威胁,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40、【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修复前外科处理有
1.消除有碍的骨突
牙齿拔除后由于骨质的吸收不均,常可形成骨尖或骨突。若经过一段时间后仍不消退,且有压痛,或有明显倒凹,妨碍义齿摘戴时,应进行牙槽骨修整,一般在拔牙后1个月左右修整较好。
2.骨性隆突修整术
骨隆突系正常骨骼上的骨性隆起,组织学上与正常骨组织无区别。过大的骨隆突在义齿摘戴时,引起组织破溃疼痛,严重者义齿无法戴入使用。
修复前应有充分的估计和判断,及时施行修整术。骨隆突常发生在:①下颌前磨牙舌侧,一般双侧对称,也可为单侧,其大小不一,也称为下颌隆突;②腭中缝处,呈嵴状隆起,也称为腭隆突;③上颌结节,结节过度增生形成较大的骨性倒凹。对双侧上颌结节肥大的情况,常常只需修整一侧上颌结节,解决妨碍义齿就位的问题即可。
3.前庭沟加深术
牙槽嵴过度吸收致使义齿的固位差时,可施行前庭沟加深术。该手术通过改变黏膜及肌肉的附着位置(在上颌位置上移,在下颌位置下移),增加牙槽嵴的相对高度,从而增加义齿基托的伸展范围,扩大基托接触面积,达到增强义齿稳定性和固位力的作用。
4.牙槽嵴重建术
该手术是治疗无牙颌牙槽嵴严重吸收、萎缩的一种方法。20世纪60~70年代主要的重建方法为自体骨移植加高术,但由于移植骨不断地吸收及重建牙槽嵴形态不理想而逐渐被弃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材料羟基磷灰石颗粒增高或重建牙槽骨成为较好的骨组织替代材料。
4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原有修复体的检查:患者如配戴有修复体,应了解患者要求重做的原因,检查原义齿与口腔组织的密合情况,咬合关系是否正确,外形是否合适,义齿对牙龈、黏膜有无刺激以及该义齿行使功能的效果如何等。分析评价原修复体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并作为重新制作时的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对年老体弱、全身健康状况差,特别是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检查,动作要轻巧,尽量缩短操作和就诊时间。
42、【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修复前口腔的一般处理有、处理急性症状、保证良好的口腔卫生、拆除不良修复体、治疗和控制龋病及牙周病都属于之前处理的内容。因此选择E
二、A2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家族中是否有牙列缺损患者属于家族史。
【该题针对“第一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发生外伤时是否意识清楚对治疗没有意义,无需过问。
答案部分
一、A1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金属基底冠的厚度为0.3~0.5,厚度较低时易出现崩瓷、金属基底变形、金瓷界面的热稳定性降低、金瓷冠颈部不密合等。
E选项,基牙出现冷热酸痛和不适,主要是因为牙冠总体厚度较薄引起,但单纯的基底冠的厚度较薄,不一定会出现牙冠总体厚度较薄,因为可能磁层较厚。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烤瓷合金热膨胀系数必须略大于瓷的热膨胀系数,借此在金瓷冠烧结冷却后金属收缩大,对瓷形成压缩使瓷层形成压应力而非拉应力。
【该题针对“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增加瓷层亮度是通过表面上釉实现的。
4、【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桩的长度:为确保牙髓治疗效果和预防根折,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3~5的充填材料,桩的长度为根长的2/3~3/4。
【该题针对“桩核冠理想根桩长度”知识点进行考核】
6、【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桩核的类型根据桩核使用材料不同可分为金属桩核及非金属桩核。金属桩核又有贵金属桩核和非贵金属桩核之分。非金属桩核有玻璃纤维桩及瓷桩等。
根据桩核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预成桩加树脂核和铸造金属桩。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根据桩核制作方式的不同,桩可分为”知识点进行考核】
7、【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一些嵌体覆盖并高于(牙合)面,用以恢复患牙咬合关系者被称为高嵌体,高嵌体适用于(牙合)面广泛缺损,或(牙合)面严重磨损而需作咬合重建者,也用于保护薄弱的牙尖。高嵌体的固位主要靠钉洞固位。在(牙合)面作牙体预备时,如(牙合)面与对颌牙有接触关系,应沿(牙合)面外形均匀降低患牙(牙合)面,预备出至少0.5~1.0的间隙,并使嵌体(牙合)面包括牙体(牙合)面边缘及工作牙尖。如(牙合)面已是低(牙合),则应稍加修整,去除过锐尖嵴即可。磨牙常采用4个钉洞固位,如有局部缺损,也用小箱状固位形。钉洞分散于近远中窝及颊舌沟内,深度超过釉牙本质界,一般为2,直径为1。预备时沿牙长轴方向进行,钉洞之间必须相互平行,为此可采用带平行控制仪的弯机。在完成第一个钉洞之后,以此为准,依靠平行控制仪掌握钉洞的方向,熟练者可凭目测控制钉洞的方向。
【该题针对“高嵌体”知识点进行考核】
8、【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金属嵌体:牙体预备的基本要求
根据牙体缺损的具体情况作好嵌体修复的设计,然后进行牙体预备。因嵌体是在口外制作好之后才戴入患牙,所以牙体预备时除按照窝洞充填的预备原则,如去除腐质,作预防性扩展,洞平、壁直、线角清晰等之外,还应有以下要求:
(1)洞形无倒凹:嵌体箱状洞形的所有轴壁应彼此平行,或微向(牙合)面外展2°~5°。洞壁上如有任何倒凹,嵌体将无法在牙体上顺利就位。
(2)洞缘有斜面:一般在洞缘牙釉质内预备出45°斜面,斜面宽度约1.5,并可根据(牙合)面情况对斜面深度和角度作适当调整。斜面预备的目的是:
1)去除洞缘无基釉,预防釉质折断。
2)增加嵌体的洞缘密合性与封闭作用,防止粘固剂被唾液溶解,减少微漏的发生。但洞缘斜面不能过大,否则会降低轴壁深度,影响固位力。斜面一般起于釉质层的1/2处。
(3)邻面可做片切形:对患牙邻面缺损表浅、突度小、邻接不良的患牙,可作邻面片切形预备,目的是恢复缺损及邻接关系,改善其邻面突度。片切面的颊舌边缘应达到自洁区。
银汞合金充填洞形:洞型有倒凹,用于固位;洞缘无斜面,备洞时做预防性扩展。
9、【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各牙体预备面的目的
1)邻面预备:是为3/4冠预备出足够的邻面间隙,消除覆盖区的倒凹,保证冠顺利就位。
2)切缘预备:是为了使3/4冠切端部分能保护切缘,使修复体有一定的厚度,而又尽可能少暴露或不暴露金属,使修复体在前伸(牙合)时无干扰。
3)舌面预备:正中及前伸(牙合)位,确保0.5以上的间隔。
4)邻沟预备:邻沟的主要作用是阻止3/4冠舌向脱位,为使邻沟具有一定的长度。
5)切沟预备:要求存切斜面内做一条切沟,以加强阻挡舌向脱位作用,并与两邻沟成三面环抱,增强固位作用。
10、【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各牙体预备面的目的
1)邻面预备:是为3/4冠预备出足够的邻面间隙,消除覆盖区的倒凹,保证冠顺利就位。
2)切缘预备:是为了使3/4冠切端部分能保护切缘,使修复体有一定的厚度,而又尽可能少暴露或不暴露金属,使修复体在前伸(牙合)时无干扰。
3)舌面预备:正中及前伸(牙合)位,确保0.5以上的间隔。
4)邻沟预备:邻沟的主要作用是阻止3/4冠舌向脱位,为使邻沟具有一定的长度。
5)切沟预备:要求存切斜面内做一条切沟,以加强阻挡舌向脱位作用,并与两邻沟成三面环抱,增强固位作用。
1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边缘密合程度对全冠龈边缘位置设计无影响。
【该题针对“第一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全冠固位与牙冠高度、牙冠横截面积、缺损大小、(牙合)力大小等有影响与邻接触无关系。
1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1)90°肩台:用于冠,切割牙体组织较多,密合度较差。
2)135°肩台:易于保护牙髓,提高密合程度,现多用于冠。
3)带斜坡肩台:主要用于冠。
4)凹形:常用于金属全冠。有特定的外形线保存牙体组织及的完整性。
5)带斜坡的凹形:多用于全瓷冠。
6)刃状:多用于金属全冠或金沉积烤瓷冠。切割牙体组织最少
14、【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冠就位的标志
①冠的龈边缘到达设计的位置,有肩台预备的颈缘应与冠边缘密合无明显缝隙。
②制备良好的人造冠就位后,咬合应基本合适,或稍加修整即合适。
③人造冠在患牙上就位后不出现翘动现象。
15、【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若冠边缘过长,对牙龈组织可造成压迫,受压的牙龈组织出现苍白,患者有压痛感,应做相应的调整。
16、【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调改对(牙合)牙不涉及患牙,自然不会对患牙牙龈造成危害。
【该题针对“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7、【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邻接触区为义齿接触区不易清洁,不属于自洁区。
18、【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全冠粘固后出现自发性疼痛原因
1)其常见原因为牙髓炎、金属微电流刺激和根尖炎或牙周炎。
2)由于牙体切割过多,粘固前未戴暂时冠做牙髓安抚治疗,牙髓受刺激由充血发展为牙髓炎。
3)修复体戴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自发性疼痛,多见于继发龋引起的牙髓炎。
4)由于修复前根管治疗不完善,根尖周炎未完全控制。
5)根管侧壁钻穿未完全消除炎症。
6)咬合创伤引起的牙周炎。
19、【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修复体粘固后过敏性疼痛原因
1)若患牙为活髓牙,在经过牙体切割后,暴露的牙本质遇冷、热刺激会出现牙本质过敏现象。
2)若牙体预备时损伤大,术后未采取保护措施,牙髓常常充血处于激惹状态。
3)粘固时,消毒药物刺激、戴冠时的机械刺激、冷刺激加上粘固剂中的游离酸刺激,会引起患牙短时疼痛。待粘固剂充分结固后,疼痛一般可自行消失。由于粘固剂为热、电的不良导体,在口内对患牙起到保护作用,遇冷热不再出现疼痛。
4)若粘固后牙长时间持续疼痛,说明牙髓受激惹严重,或可发展为牙髓炎。
A选项取印模时刺激应出现在取膜时,而不是冠戴入后。
20、【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修复体使用之后出现过敏性疼痛
1)继发性龋:多由于牙体预备时龋坏组织未去净,或未做预防性扩展。
2)牙龈退缩:修复时牙龈有炎症、水肿或粘固后牙龈萎缩等,均造成牙本质暴露,引起激发性疼痛。
3)粘固剂脱落或溶解:修复体不密合、松动;粘固剂或粘固操作不良,粘固剂溶解、脱落、失去封闭作用。
2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修复体粘固后出现龈缘炎的原因
(1)修复体轴壁突度不良,如短冠修复体轴壁突度不足,食物冲击牙龈。
(2)冠边缘过长,边缘抛光不良、悬突。
(3)试冠、戴冠时对牙龈损伤。
(4)嵌塞食物压迫。
(5)倾斜牙、异位牙修复体未能恢复正常排列和外形。
2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是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条件下熔附到金属基底冠的金-瓷复合结构的一种修复体。为更好的使用这种修复体,要了解金瓷结合机制。
有关金瓷结合的机制至今仍未定论,但至少有四种结合理论被广泛接受:①化学结合;②机械结合;③压缩结合④范德华力。其中,化学结合被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金瓷结合中最主要,最关键的结合机制。
1.化学结合 在金合金等贵合金中加入的微量元素如锡、铟、镓或铁在空气中烧结时会移到合金表面形成氧化物,然后与瓷粉不透明层中的类似氧化物结合。对于非贵金属合金不需再额外加入一些微量元素,因铬极易氧化并与瓷粉不透明层氧化物形成稳定的结合。这是金-瓷结合的主要部分(占52.5%)。但是化学结合的强度受氧化膜厚度的影响,如果过厚则会减弱化学结合的强度。若金属基底表面污染也会减弱化学结合的强度。
2.机械结合 对于金属基底冠表面用磨石修整打磨,然后再用200目粒度氧化铝喷砂,可以形成粗糙微孔提供机械锁结,同时也增加了化学结合的表面积,增加瓷粉对烤瓷合金的湿润性。机械结合力占金-瓷结合力部分的约22%。
3.压缩结合 瓷乃脆性材料,耐压不耐拉。因此压缩结合机制是金瓷结合的又一重要因素。烤瓷合金热膨胀系数必须略大于瓷的热膨胀系数,借此在金瓷冠烧结冷却后金属收缩大,对瓷形成压缩使瓷层形成压应力而非拉应力。
4.范德华力 是带电分子之间相互吸引的亲和力。它对金瓷结合力的贡献较小,但是它可能是引发金瓷化学结合的启动因素。
23、【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前牙切端应至少预备出2.0的间隙,并保证在正中(牙合)及非正中(牙合)时均有足够的间隙以保证金属与瓷的厚度,并防止切端透出金属色或遮色层外露。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4、【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唇面:除颈缘外,从牙体表面均匀磨除1.2~1.5的牙体组织,但牙冠切1/4向舌侧倾斜10°~15°保证前伸(牙合)不受干扰,并在牙冠唇面切1/3磨除少许一保证切缘瓷层厚度和透明度。
2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凹槽形,有特定的外形线保存牙体组织及的完整性。
26、【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金瓷冠的禁忌证
1)青少年恒牙因尚未发育完全,牙髓腔较大者。
2)牙体过小无法取得足够的固位形和抗力形者。
3)严重深覆(牙合)、咬合紧,而无法预备出足够的空间者。
27、【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28、【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上颌后牙桩冠修复时,最可能利用的根管为腭侧根管,请记忆。
29、【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桩核冠预备时,先根据充填材料的直径选用略小于根管口的圆钻,从根管口充填材料的正中沿牙根方向缓慢去除充填材料,采用徐进徐退的手法,随时校正钻入方向,当钻进遇到阻力时,可更换直径小一号的圆钻继续沿充填材料的正中位徐徐前进,参考X线牙片,了解根管预备的深度,观察切割出的粉末性质确定钻头前进方向。
30、【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3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管充填后选择桩核冠修复的时间参考治疗情况和全身状况而定。一般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观察1~2周,无临床症状后可以开始修复;原牙髓正常或牙髓炎未累及根尖者,观察时间可短,根管治疗3天后无症状,可开始修复;有瘘管的患牙需在治疗愈合后进行修复;有根尖周炎的患牙,一般需在根管治疗后观察1周以上,没有临床症状,进行修复;如果根尖病变较广泛者,需在治疗后较长时间观察,待根尖病变明显缩小形成骨硬板后才能修复。
3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管充填后选择桩核冠修复的时间参考治疗情况和全身状况而定。一般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观察1~2周,无临床症状后可以开始修复;原牙髓正常或牙髓炎未累及根尖者,观察时间可短,根管治疗3天后无症状,可开始修复;有瘘管的患牙需在治疗愈合后进行修复;有根尖周炎的患牙,一般需在根管治疗后观察1周以上,没有临床症状,进行修复;如果根尖病变较广泛者,需在治疗后较长时间观察,待根尖病变明显缩小形成骨硬板后才能修复。
33、【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管充填后选择桩核冠修复的时间参考治疗情况和全身状况而定。一般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观察1~2周,无临床症状后可以开始修复;原牙髓正常或牙髓炎未累及根尖者,观察时间可短,根管治疗3天后无症状,可开始修复;有瘘管的患牙需在治疗愈合后进行修复;有根尖周炎的患牙,一般需在根管治疗后观察1周以上,没有临床症状,进行修复;如果根尖病变较广泛者,需在治疗后较长时间观察,待根尖病变明显缩小形成骨硬板后才能修复。
34、【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核冠的禁忌证:年轻恒牙、根尖发育尚未完成、严重根尖吸收者。
35、【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桩的长度:为确保牙髓治疗效果和预防根折,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3~5的充填材料,桩的长度为根长的2/3~3/4。
36、【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桩核冠是一种修复体,不能减少根尖病变的发生。
37、【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桩的直径
1)理想的桩直径应为根径的1/3。
2)上前牙的桩直径应为1.5~2.5㎜。
3)下前牙的桩直径为1.1~1.5㎜。
4)上下后牙均为1.4~2.7㎜。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8、【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铸造桩与根管壁密合,摩擦力最大,固位最好。
39、【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洞缘有斜面:一般在洞缘牙釉质内预备出45°斜面,斜面宽度约1.5,并可根据(牙合)面情况对斜面深度和角度作适当调整。
斜面预备的目的是:
1)去除洞缘无基釉,预防釉质折断。
2)增加嵌体的洞缘密合性与封闭作用,防止粘固剂被唾液溶解,减少微漏的发生。但洞缘斜面不能过大,否则会降低轴壁深度,影响固位力。斜面一般起于釉质层的1/2处。
40、【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前牙邻沟预备
①预备时应从邻切线角的中点开始,方向与牙冠唇面切2/3平行,位于邻面唇1/3与中1/3交界处,以保证沟的舌侧壁有足够抗力形,同时又要注意唇侧壁不能过薄,注意其抗力形。
②邻沟的深度为1,由切端向龈端逐渐变浅。
③其长度根据牙冠的长度、倒凹情况和固位需要而定,沟越长固位越好,但应位于邻面片切面之内。
④两邻沟应相互平行,或稍向切端聚合。
⑤邻沟的外形剖面呈半圆形,近切端稍宽于龈端,便于冠的就位。
⑥邻沟的龈端可形成小肩台。
⑦沟与邻面的线角应清晰而无明显棱角。
后牙邻沟预备
1)后牙牙冠邻面一般较短,为增加邻沟长度,可将邻沟预备在邻面颊侧1/3与中1/3交界处,邻沟方向应与轴壁平行。
2)沟深与宽度均应大于1,各壁应平直。
3)如邻面有缺损,可预备成箱形。
4)必要时邻面还可增加邻沟数目,或(牙合)面增加钉洞固位形。
41、【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3/4冠强度没有铸造全冠强度好,3/4冠的主要优点是:磨牙少,粘固时易就位,龈缘刺激小,美观等。
4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全冠边缘短,不会造成就位困难,但是以影响美观,易形成继发龋。
4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全冠试戴时出现翘动说明,冠就位不好,没有完全就位,而E选项预备体轴壁聚合度大以利于冠的就位与题意不符。
44、【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牙列缺损的病因
造成牙列缺损的病因是龋病、牙周病、根尖周病、颌骨和牙槽骨外伤、颌骨疾患、发育障碍等。目前常见原因仍然是龋病和牙周病。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45、【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牙釉质粘结面的处理:对于牙釉质粘结面,一般采用30%~50%磷酸液处理正常釉质表面30秒即可达到酸蚀的目的。临床上,为了准确控制酸蚀区,常用35%左右的胶状磷酸处理剂。
46、【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有关金瓷结合的机制至今仍未定论,但至少有四种结合理论被广泛接受:①化学结合;②机械结合;③压缩结合④范德华力。其中,化学结合被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金瓷结合中最主要,最关键的结合机制。
【该题针对“金瓷结合的主要机制是”知识点进行考核】
47、【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全冠的适应证
1)牙体严重缺损,固位形、抗力形较差者。
2)存在咬合低、邻接不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