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化学复习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581701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复习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化学复习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 物质的量浓度 课 程 标 准 知 识 建 构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运用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基本概念 2.对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的理解 (1)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 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 Na、Na2O、Na2O2NaOH,SO3H2SO4,NO2HNO3。 ②特殊物质:如NH3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浓度时仍以NH3作为溶质。 ③含结晶水的物质: CuSO4·5H2O→CuSO4,Na2CO3·10H2O→Na2CO3。 (2)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 表达式c=中的V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应根据V=计算。 【诊断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 mol·L-1 NaCl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 (2)从100 mL 5 mol·L-1 H2SO4溶液中取出了10 mL,所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  ) (3)用100 mL水吸收0.1 mol HCl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是1 mol·L-1(  ) (4)将62 g Na2O溶于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 (5)0.5 mol·L-1的稀H2SO4溶液中c(H+)为1.0 mol·L-1(  ) (6)31 g Na2O溶于水,配成1 L溶液,c(Na2O)=0.5 mol·L-1(  ) 答案 (1)× (2)× (3)×  (4)× (5)√ (6)×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容量瓶 (1)构造及用途 (2)查漏操作 2.溶液的配制 以配制500 mL 1.0 mol·L-1 NaCl溶液为例: (1)配制过程 (2)图示 【诊断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 (2)配制950 mL某浓度的溶液应选用950 mL的容量瓶(  ) (3)用pH=1的盐酸配制100 mL pH=2的盐酸,所选择的仪器只有1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 (4)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 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 0 mol·L-1 H2SO4溶液(  ) (5)用托盘天平称取1.06 g Na2CO3固体用于配制10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  ) (6)下列配制0.500 0 mol·L-1 NaOH溶液的操作均不正确(  ) 答案  (1)√ (2)× (3)× (4)× (5)× (6)√ 三、质量分数及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溶质的质量分数 (1)概念: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2)表达式:w(B)=×100%。 2.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c=。 3.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以配制100 g 5% NaOH溶液为例: (1)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 (2)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 4.体积比浓度溶液的配制 如用浓硫酸配制1∶4的稀硫酸50 mL:用50 mL的量筒量取40.0 mL的水注入100 mL的烧杯中,再用10 mL的量筒量取10.0 mL浓硫酸,然后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 【诊断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5%硫酸铜溶液”表示100 g硫酸铜溶液中含有5 g硫酸铜溶质(  ) (2)要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将10 g氯化钠固体溶于100 mL水(  ) (3)将25 g CuSO4·5H2O晶体溶于75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 (4)将40 g SO3溶于60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 (5)配制氯化钠溶液称量氯化钠时可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 (6)应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 答案  (1)√ (2)× (3)× (4)√ (5)× (6)√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典例1】 根据题目条件计算下列溶液的相关量: (1)2 mol·L-1 Mg(NO3)2溶液中含有0.4 mol NO,则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 (2)在标准状况下,将V L氨气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则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3)若20 g密度为ρ g·cm-3的Ca(NO3)2溶液中含有2 g Ca(NO3)2,则溶液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答案 (1)100 (2) (3) mol·L-1 解析 (2)n(NH3)= mol, 溶液体积:V=×10-3 L c= mol·L-1= mol·L-1。 (3)Ca(NO3)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N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1)注意溶质的浓度与溶液中某离子浓度的关系 溶质的浓度和离子浓度可能不同,根据化学式具体分析。如1 mol·L-1 Mg(NO3)2溶液中c(Mg2+)=1 mol·L-1,c(NO)=2 mol·L-1(考虑Mg2+水解时,则其浓度小于1 mol·L-1)。 (2)气体溶于水,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一般思路 ①根据气体的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为n= mol(标准状况)。 ②根据V=,计算溶液的体积。 ③根据c=,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对点练1】 (直接根据公式计算浓度)V m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m g,取 mL该溶液用水稀释至4V mL,则SO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答案 A 解析  mL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 mol,稀释后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Al3+)== mol·L-1,c(SO)=c(Al3+)=× mol·L-1= mol·L-1。 【对点练2】 (溶液中相关物理量的关系)已知某饱和NaCl溶液的体积为V mL,密度为ρ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液中含NaCl的质量为m g。 (1)用m、V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w、ρ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ρ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w表示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mol·L-1 (2) mol·L-1 (3)×100% (4) g 解析 (1)c(NaCl)= mol·L-1= mol·L-1。 (2)c(NaCl)== mol·L-1。 (3)w=×100%=×100%。 (4)=,S= g。 溶液中c、w、S等相关量的关系 (1)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c=,w=。 (2)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解度(S)的换算 若某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溶解度为S g,则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分别为: S=,c===。 【典例2】 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市场买回的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各取5 mL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c(H2SO4)________9.2 mol·L-1,c(NH3)________6.45 mol·L-1(填“>”“<”或“=”,下同)。 (3)各取5 mL与等体积水混合后,w(H2SO4)________49%,w(NH3)________12.5%。 答案 (1)18.4 mol·L-1 12.9 mol·L-1 (2)< > (3)> < 解析 (1)利用c=计算,c(H2SO4)= mol·L-1=18.4 mol·L-1,c(NH3)= mol·L-1≈12.9 mol·L-1。 (2)硫酸的密度大于水,氨水的密度小于水,各取5 mL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所得稀硫酸的体积大于10 mL,稀氨水的体积小于10 mL,故有c(H2SO4)<9.2 mol·L-1,c(NH3)>6.45 mol·L-1。 (3)5 mL浓硫酸和5 mL浓氨水的质量分别为1.84 g·cm-3×5 mL=9.2 g、0.88 g·cm-3×5 mL=4.4 g,而5 mL水的质量约为5 g,故各取5 mL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w(H2SO4)>49%,w(NH3)<12.5%。 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混合的计算技巧 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的两溶液混合。 (1)等质量混合 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无论ρ>1 g·cm-3还是ρ<1 g·cm-3),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a%+b%)。 (2)等体积混合 ①当溶液密度大于1 g·cm-3时,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如H2SO4、HNO3、HCl、NaOH等多数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a%+b%)。 ②当溶液密度小于1 g·cm-3时,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如酒精、氨水等少数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a%+b%)。 (3)当a或b等于零时,也适用于上述判断。 【对点练3】 (溶液稀释和混合的计算)现有100 mL 1 mol·L-1稀盐酸,欲将其浓度变为2 mol·L-1,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 A.向其中通入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气体 B.加热蒸发使溶液体积变为50 mL C.加热蒸发掉50 mL水 D.加入5 mol·L-1盐酸100 mL,再将溶液体积稀释到300 mL 答案  D 解析 向其中通入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气体,则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1 L×1 mol·L-1+22.4 L/22.4 L·mol -1=1.1 mol,而溶液体积不能计算,所以其物质的量浓度不能计算,A错误;HCl易挥发,所以加热蒸发稀盐酸,HCl和水蒸气都减少,蒸发操作不可取,故B、C错误;加入5 mol·L-1盐酸100 mL,再将溶液体积稀释到300 mL,所得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0.1 L×1 mol·L-1+5 mol·L-1×0.1 L)/0.3 L=2 mol·L-1,D正确。 【对点练4】 (电荷守恒的应用)(2020·湖南怀化市高三期末)在a 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中Al3+的浓度(mol/L)为(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加入Ba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BaSO4↓,溶液中n(SO)=n(Ba2+)=b mol;根据N原子守恒,溶液中n(NH)=n(NH3)=c mol;原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3n(Al3+)+n(NH)=2n(SO),原溶液中n(Al3+)= mol,c(Al3+)= mol÷a L= mol/L。 (1)溶液稀释规律(守恒观点) ①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②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1V1=c2V2。 ③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2)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 ①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c1V1+c2V2=c混×(V1+V2)。 ②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变化时,c1V2+c2V2=c混V混,其中V混=。 考点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典例3】 (2020·福建福清高三月考)某实验需要1.84 mol·L-1的稀硫酸450 mL,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时需要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________mL。 (2)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 ①烧杯 ②50 mL量筒 ③100 mL量筒 ④1000 mL容量瓶  ⑤500 mL容量瓶 ⑥托盘天平(带砝码) ⑦玻璃棒 (3)配制时,该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操作的顺序是(用字母表示)________。 A.冷却  B.量取  C.洗涤两次  D.定容  E.稀释 F.摇匀  G.转移 (5)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不具备的功能有________(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长期贮存溶液 C.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D.作为反应容器 答案 (1)50 (2)①②⑤⑦  胶头滴管 (3)搅拌 引流 (4)BEAGCGDF  (5)BCD 解析 (1)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18.4 mol/L,根据稀释规律得1.84 mol/L×0.5 L÷18.4 mol/L=0.05 L=50 mL; (2)配制500 mL的溶液,需要的仪器是:50 mL量筒量取浓硫酸、烧杯用于稀释浓硫酸、500 mL的容量瓶、玻璃棒用于搅拌,定容时还缺少胶头滴管; (3)第一次用到玻璃棒是稀释浓硫酸时用于搅拌,第二次用玻璃棒是在移液时起到引流作用; (4)根据溶液配制的一般步骤,先量取浓硫酸,然后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将溶液移入容量瓶中,洗涤烧杯、玻璃棒两次,也把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然后定容、摇匀,所以答案是BEAGCGDF; (5)容量瓶只能用来配制一定浓度、一定体积的溶液,不能用来长期贮存溶液、作反应容器和加热容器,所以答案选BCD。 容量瓶的选择和使用 (1)选用容量瓶的原则——“大而近”,如需90 mL溶液,则选用100 mL容量瓶配制。 (2)选用容量瓶时,应指明其规格。 (3)往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末端应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 【对点练5】 (配制溶液的规范操作)(2020·山西太原模拟)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答案 C 【对点练6】 (固体溶质溶液的配制)实验室需要配制0.50 mol·L-1 NaCl溶液480 mL。 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最小砝码为5 g)、药匙、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等质量的两片同种纸片。 (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要NaCl晶体________g。 (3)称量。 ①天平调平之后,应将天平的游码调至某个位置,请在下图中用一根竖线标出游码左边缘所处的位置: ②称量过程中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 ③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烧杯中。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需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__处,改用________加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装瓶。 答案 (1)5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玻璃棒 (2)14.6 (3)① ②左盘 (4)搅拌,加速NaCl溶解 (5)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 (6)1~2 cm 胶头滴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注意事项 (1)解答需要补充仪器的实验题时,要学会“有序思考”——即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步骤,思考每一步所需仪器,然后与已知仪器比较,寻找要补充的仪器。 (2)所用定量仪器的精确度:量筒(精确到0.1 mL)、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 【典例4】 分析误差填空。(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1)配制450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1.8 g:________。 (2)配制500 m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胆矾8.0 g:________。 (3)配制NaOH溶液时,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其他操作均正确:________。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需称量溶质4.4 g,称量时物码放置颠倒:________。 (5)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________。 (6)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________。 (7)未经洗涤烧杯及玻璃棒:________。 (8)配制NaOH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________。 (9)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________。 (10)定容时仰视刻度线:________。 (11)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________。 (12)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 答案 (1)偏小 (2)偏小 (3)偏小 (4)偏小 (5)偏大 (6)偏小 (7)偏小 (8)偏大 (9)偏小 (10)偏小 (11)无影响 (12)无影响 解析 (1)配制时应选用500 mL容量瓶,所需NaOH固体质量为0.5 L×0.1 mol·L-1×40 g·mol-1=2.0 g。(2)胆矾的摩尔质量为250 g·mol-1,所需质量为0.5 L×0.1 mol·L-1×250 g·mol-1=12.5 g。(3)NaOH易吸水潮解,会沾在纸片上,不能全部转移到烧杯中。(4)实际称量NaOH的质量为4.0 g-0.4 g=3.6 g。(8)NaOH溶于水放热,未冷却时溶液的体积比室温时大,应恢复室温后再移液、定容。(9)溶液的总体积超出了刻度线。 配制误差分析的思维流程 【对点练7】 (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时,下列操作可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未将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移入容量瓶 B.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溶解搅拌时造成液体溅出 答案 BC 解析 未将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移入容量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A项错误;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浓盐酸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项正确;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造成水量偏少,所以溶液浓度偏高,C项正确;溶解搅拌时造成液体溅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D项错误。 【对点练8】 (仪器读数的误差分析)试分析下列情况的误差: (1)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某同学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待测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时,若滴定前,读碱液体积时仰视碱式滴定管液面;滴定后,读碱液体积时俯视碱式滴定管液面。上述操作会使盐酸浓度的测定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量筒内有95 mL水,读数时仰视,则读数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若量取95 mL水时仰视刻度,则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5 mL。 答案 (1)偏高 (2)偏低 (3)偏低 大于 (1)配制溶液定容时,视线引起误差分析 ①仰视刻度线(图1),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 ②俯视刻度线(图2),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2)不同仪器的仰视和俯视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 仪器类型 观察方法 误差 “0”刻度在下边 仰视 偏高(偏大) 俯视 偏低(偏小) “0”刻度在上边 仰视 偏低(偏小) 俯视 偏高(偏大) 微专题3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 守恒法 1.含义 所谓“守恒”就是物质在发生“变化”或两物质在发生“反应”的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存在各种守恒,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物料守恒等。 2.解题步骤 类型(一) 原子守恒 1.密胺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工业上以液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以硅胶为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系列反应生成密胺。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密胺,则NH3和CO2的质量之比应为(  ) A.17∶44 B.22∶17 C.17∶22 D.2∶1 答案 C 解析 根据密胺的结构简式和原子守恒可知,一个密胺分子中有三个碳原子和六个氮原子,所以合成1 mol密胺需要3 mol CO2和6 mol NH3,NH3和CO2的质量之比应为(6×17)∶(3×44)=17∶22。 2.28 g铁粉溶于稀盐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加强热,最终得到的固体质量为(  ) A.36 g B.40 g C.80 g D.160 g 答案 B 解析 28 g铁粉溶于稀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由于Na2O2固体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本身也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将滤渣加强热,最终得到的固体为Fe2O3,根据铁原子守恒,n(Fe2O3)=n(Fe)=×=0.25 mol,所得Fe2O3固体的质量为:0.25 mol×160 g·mol-1=40 g。 类型(二) 电荷守恒 3.将a g Fe2O3、Al2O3样品溶解在过量的200 mL pH=1的硫酸溶液中,然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Fe3+、Al3+刚好沉淀完全,用去NaOH溶液100 mL,则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答案 0.2 mol·L-1 解析 当Fe3+、Al3+刚好沉淀完全时,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钠,而Na+全部来源于NaOH,且变化过程中Na+的量不变。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所以,n(NaOH)=n(Na+)=2n(SO)=n(H+)=0.1 mol·L-1×0.2 L=0.02 mol,c(NaOH)==0.2 mol·L-1。 4.若测得雨水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离子 K+ Na+ NH SO NO Cl- 浓度/mol·L-1 4×10-6 6×10-6 2×10-5 4×10-5 3×10-5 2×10-5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试样的pH=________。 答案 4 解析 根据表格提供的离子可知,NH水解导致试样溶液呈酸性,再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K+)+c(NH)+c(Na+)+c(H+)=2c(SO)+c(Cl-)+c(NO),将表格中的数据代入得H+浓度为10-4 mol·L-1,则pH为4。 方法二 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在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高考题量大,时间紧,对于涉及多步计算的问题,如滴定实验的有关计算,巧妙运用关系式法,可以缩短答题时间;解题的关键是正确书写关系式。 类型(一) 根据多步反应的方程式找关系式 1.为测定某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称取W g石灰石样品,加入过量的浓度为6 mol·L-1的盐酸,使它完全溶解,加热煮沸,除去溶解的CO2,再加入足量的草酸铵[(NH4)2C2O4]溶液后,慢慢加入氨水降低溶液的酸度,则析出草酸钙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2O+Ca2+===CaC2O4↓,过滤出CaC2O4后,用稀硫酸溶解:CaC2O4+H2SO4===H2C2O4+CaSO4,再用蒸馏水稀释溶液至V0 mL。取出V1 mL用a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此时发生反应: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若滴定终点时消耗a mol·L-1的KMnO4 V2 mL,计算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答案 % 解析 本题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为 CaCO3+2H+===Ca2++2CO2↑+H2O C2O+Ca2+===CaC2O4↓ CaC2O4+H2SO4===H2C2O4+CaSO4 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 由方程式可以得出相应的关系式 样品中n(CaCO3)=2.5aV2×10-3× mol 则w(CaCO3)=×100%=%。 2.(2018·课标全国Ⅲ节选)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 g·mol-1)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 利用K2Cr2O7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测定步骤如下: 滴定:取0.009 50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0.00 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发生反应:Cr2O+6I-+14H+===3I2+2Cr3++7H2O。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淡黄绿色,发生反应:I2+2S2O===S4O+2I-。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当溶液________,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 mL,则样品纯度为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答案 蓝色褪去 95.0 解析 利用I2遇淀粉溶液显蓝色来判断滴定终点时,当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即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根据题中反应可得:Cr2O~3I2~6S2O,则1.200 0 g样品中含有Na2S2O3·5H2O的质量=××248 g·mol-1=1.140 g,样品纯度=×100%=95.0%。 多步反应找关系式的解题步骤 类型(二) 根据不同物质中所含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找关系式 3.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如下: [注: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浓度分别为450 ℃和80℃]。若铜银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3.5%,理论上5.0 kg废料中的铜可完全转化为________ mol CuAlO2,至少需要1.0 mol·L-1的Al2(SO4)2溶液________ L。(已知Cu相对原子质量为63.5) 答案 50 25.0 解析 5.0 kg银铜合金中铜的物质的量为 n(Cu)==50 mol 根据流程图分析再由Cu原子守恒可得如下关系 4Cu~4CuO~2Al2(SO4)3~4CuAlO2 即,2Cu,~,Al2(SO4)3,~,2CuAlO2,,2,,1,,2) 所以可完全转化生成50 mol CuAlO2, 至少需要Al2(SO4)3的体积为=25.0 L。 用原子守恒找关系式的方法 (1)实际化工生产中往往涉及多步反应,但原料和产品中的某种主要元素是相同的,据此可以找出关系式,如利用转化反应中Cu原子守恒可得出关系式:Cu~CuO~CuSO4~CuAlO2,这样可避免书写化学方程式,缩短解题时间。 (2)寻找关系式时,要特别注意原料中的主要元素是否全部转化为产物,如不能完全转化,可以将分步转化率换算成总转化率进行计算。 方法三 热重分析法 1.设晶体为1 mol,其质量为m。 2.失重一般是先失水,再失非金属氧化物。 3.计算每步固体剩余的质量(m余) ×100%=固体残留率。 4.晶体中金属质量不再减少,仍在m余中。 5.失重最后一般为金属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得m氧,由n金属∶n氧,即可求出失重后物质的化学式。 1.MnCO3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不同价态的锰的氧化物,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 (1)300 ℃时,剩余固体中n(Mn)∶n(O)为________。 (2)图中点D对应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1)1∶2 (2)Mn3O4和MnO 解析 设MnCO3的物质的量为1 mol,即质量为115 g。 (1)A点剩余固体质量为115 g×75.65%≈87 g, 减少的质量为115 g-87 g=28 g, 可知MnCO3失去的组成为“CO”, 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MnO2。 (2)C点剩余固体质量为115 g×61.74%≈71 g, 据锰元素守恒知m(Mn)=55 g, 则m(O)=71 g-55 g=16 g, 则n(Mn)∶n(O)=∶=1∶1, 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MnO, 同理,B点剩余固体质量为115 g×66.38%=76 g, 因m(Mn)=55 g,则m(O)=76 g-55 g=21 g, 则n(Mn)∶n(O)=∶=3∶4, 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Mn3O4, 因D点介于B、C之间,故D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Mn3O4与MnO的混合物。 2.摩尔盐[(NH4)2Fe(SO4)2·6H2O]经氧化后与KOH和H2C2O4反应可得到草酸合铁酸钾[KaFeb(C2O4)c·dH2O],其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3。 (1)已知25 ℃,H2C2O4的电离常数Ka1=5.6×10-2,Ka2=5.4×10-5。pH=4的H2C2O4溶液中c(C2O)/c(HC2O)=________。 (2)为了确定草酸合铁酸钾的组成,准确称取4.910 g样品在氮气气氛下加热,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a.120 ℃时样品已完全失去结晶水; b.200~580 ℃样品分解产生的CO和CO2恢复至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008 L; c.580 ℃以上残留固体为FeO和K2CO3的混合物。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草酸合铁酸钾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 (1)0.54 (2)K3Fe(C2O4)3·3H2O 解析 (1)已知25 ℃,H2C2O4的电离常数Ka1=5.6×10-2,Ka2=5.4×10-5。pH=4的H2C2O4溶液中====0.54。(2)120 ℃时样品已完全失去结晶水,则m(H2O)=4.910 g-4.37 g=0.54 g,n(H2O)=3×10-2 mol;又已知分解产生的CO和CO2满足n(CO)+n(CO2)==4.5×10-2 mol,根据原子守恒有2n(C2O)=n(K2CO3)+n(CO)+n(CO2)=n(K2CO3)+4.5×10-2 mol,由已知信息c及题图可知,m(FeO)+m(K2CO3)=n(Fe3+)×72 g·mol-1+n(K+)×138 g·mol-1=2.79 g,又KaFeb(C2O4)c呈电中性,则3n(Fe3+)+n(K+)=2×n(C2O)=n(K2CO3)+n(CO)+n(CO2)=n(K2CO3)+4.5×10-3=n(K+)+4.5×10-2 mol,解得n(Fe3+)=1×10-2 mol,n(K+)=3×10-2 mol,n(C2O)=3×10-2 mol,则样品中n(K+)∶n(Fe3+)∶n(C2O)∶n(H2O)=(3×10-2 mol)∶(1×10-2 mol)∶(3×10-2 mol)∶(3×10-2 mol)=3∶1∶3∶3,故草酸合铁酸钾的化学式为K3Fe(C2O4)3·3H2O。 1.金属锡的纯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测定:将试样溶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2HCl===SnCl2+H2↑,再加入过量的FeCl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SnCl2+2FeCl3===SnCl4+2FeCl2,最后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溶液滴定生成的Fe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FeCl2+K2Cr2O7+14HCl===6FeCl3+2KCl+2CrCl3+7H2O。现有金属锡试样0.613 g,经上述反应后,共用去0.100 mol·L-1 K2Cr2O7溶液16.0 mL。求试样中锡的百分含量________(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9)。 答案 93.2% 解析 设Sn的质量为x,Sn与K2Cr2O7物质的量的关系: 3Sn~3SnCl2~6FeCl2~K2Cr2O7 3×119 g       1 mol x          0.100×0.016 mol x==0.571 2 g w(Sn)=×100%≈93.2%。 2.Ba2+是一种重金属离子,有一环境监测小组欲利用Na2S2O3、KI、K2Cr2O7等试剂测定某工厂废水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取废水50.00 mL,控制适当的酸度,加入足量的K2Cr2O7溶液,得到BaCrO4沉淀;沉淀经洗涤、过滤后,用适量稀硫酸处理,此时CrO全部转化为Cr2O;再加入过量KI溶液进行反应,然后在反应液中滴加0.100 mol·L-1的标准Na2S2O3溶液,反应完全时,消耗Na2S2O3溶液36.00 mL。已知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①Cr2O+6I-+14H+===2Cr3++3I2+7H2O;②2S2O+I2===2I-+S4O。则该工厂废水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答案  0.024 mol·L-1 解析 设Ba2+的物质的量为x,则根据相关反应可得以下关系式: Ba2+~BaCrO4~Cr2O~I2~3S2O 1 mol   3 mol x 0.036 L×0.100 mol·L-1 解得x=1.2×10-3 mol,则c(Ba2+)==0.024 mol·L-1。 3.BaCrO4常用于制备颜料、陶瓷、玻璃、安全火柴等。为了测定某铬酸钡样品中BaCrO4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w g样品I2、Cr3+、Ba2+、Cl- 终点 已知:杂质不参与反应;滴定反应为I2+2S2O===2I-+S4O。 (1)写出BaCrO4与过量H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aCrO4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则样品中BaCr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答案 (1)2BaCrO4+6I-+16H+===2Ba2++2Cr3++3I2+8H2O (2) 解析 根据题示信息,BaCrO4中+6价Cr元素被还原成Cr3+,HI中I-被氧化成I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2BaCrO4+6I-+16H+===2Ba2++2Cr3++3I2+8H2O,由滴定反应知,2BaCrO4~3I2~6Na2S2O3,3n(BaCrO4)=n(Na2S2O3),则样品中BaCrO4的质量分数为×100%=%。 4.在焙烧NH4VO3的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减少值(纵坐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210 ℃时,剩余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 HVO3 解析 NH4VO3分解的过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