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2022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581697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22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22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22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一、单选题 1.(2021·浙江·高考真题)大斗兽场作为古罗马文化的象征,建造伊始就是一个地标式的举世瞩目的建筑,但建筑的宏阔也难掩其曾经的血腥。下列选项中,对”大斗兽场”表述正确的有 ①建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②是世界遗产“罗马历史中心”的组成部分 ③融合了希腊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 ④表演的角斗士全部是奴隶、战俘和囚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1·浙江·高考真题)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 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 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 3.(2021·浙江·高考真题)据《汪氏宗谱》记载:“是自元而明,渐成村墟,今则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其间南湖、月沼、雷岗、西溪胜景凡八,堪供行吟,致足乐也。”有关此“都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山傍水,布局方正,中轴对称 B.“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C.“宛自天成”的古典园林建筑博物馆 D.被誉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 4.(2020·浙江·高考真题)中国境内各民族既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又是文明成果的传播者。以气贯苍穹之势矗立在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以其藏汉合璧的风格有力地佐证了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精神的是(     )。 A.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B.鲜明的红白色彩与高低错落的布局和谐组合 C.木雕伏兽与人面狮身巧妙融合 D.木石结构的碉楼建筑与藻井、斗拱形式的有机结合 5.(2019·浙江·高考真题)【加试题】有《清宫词》写道:“殿(仁寿殿)西船隖(坞)对山椒(山巅),画鹢飞轮似御飙。万炬通明传电汽,春波潋滟绣漪桥。”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词作于乾隆年间 ②词中的“山”系指万寿山 ③词中所状景物系颐和园昆明湖区 ④词中所状景物位于颐和园生活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2018·浙江·高考真题)人类文明的时空创造,历经岁月的冲刷,留下星罗棋布的文化遗迹。观察下图,对图中所示地点的文化遗迹,标注正确的是 A.①—德尔菲遗址 B.②—雅典卫城遗址 C.③—奥林匹亚遗址 D.④—亚里士多德诞生地 二、材料分析题 7.(2020·江苏·高考真题)1989年希腊的奥林匹亚遗址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在古代奥林匹亚曾召开奥林匹克竞技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宙斯神崇拜是希腊地区的重要信仰,古希腊人为纪念宙斯在奥林匹亚建造了规模巨大的神庙。该神庙很早就被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神庙内原有宙斯神像,是希腊古典时期著名雕刻家菲迪亚斯的作品,骨架为木质,外覆黄金和象牙。该雕像于公元475年毁于大火。在现存宙斯神庙遗址的东、西山墙有精美的浮雕。在东山墙所有浮雕都是静止的,力量呈现平衡;在西山墙冲突的力量已经爆发,好似正经历一场肉搏战。古希腊人在这里举行祭祀宙斯的庆典,同时举行盛大的体育竞技会(古奥运会)。这一竞技活动是古希腊各城邦之间广泛交流的盛会,虽未能将各邦国统一成一个大希腊,但具有凝聚全体希腊人的作用。目前在奥林匹亚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留下的一些运动设施,有运动场、训练场和摔跤学校等, ——摘编自傅朝卿《西洋建筑发展史话》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奥林匹亚遗址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奥运会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 8.(2019·江苏·高考真题)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9.(2019·江苏·高考真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956年,新编《十五贯》的演出“救活了”濒于消亡的昆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这又岂是士大夫阶级以外的人所能办到的?当初编撰戏本子的人原来不曾为大众设想。 ——叶圣陶《昆曲》(1934年) 材料二   (新编《十五贯》)删去了原作中的“宿命论”、“因果循环”以及“忠君”思想等……许多台词,都是重新写的,同样的意思,却换成了浅显平易的文言,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口语化,增强了《十五贯》对于大众的适应性。 ——刘遗伦《从昆曲〈十五贯〉的改编看新中国初年的戏剧改革》 材料三   《十五贯》所表现的这一案件,正是集中地反映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精神,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这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黄源《昆曲〈十五贯〉编演始末》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分析《十五贯》重新编演前后的变化,完成下列表格(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比较项 时间 观众群体 思想内涵 表达方式 重新编演前 ① ③ ▲ ⑤ ▲ 重新编演后 ② ▲ ④ ▲ ⑥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昆曲极盛的起讫时间。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编《十五贯》让昆曲重新焕发生命力的原因。 10.(2019·天津·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信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来,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2)依据材料二,概述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 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11.(2019·北京·高考真题)长城脚下,妫水河畔,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举办。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分山区、平原区和湖区,集北国山岳、塞外草原、江南水乡风景于一园。宫殿建筑布局多为方形,以围墙和长廊构成封闭式整体。八座庙宇围绕在避暑山庄外,呈放射状布局,如众星捧月。外八庙既有汉式传统宫殿、府邸,又有佛教庙宇,分别呈现出蒙、藏、汉的建筑风格。 分析避暑山庄园林建筑体现的中国传统政治和文化内涵。 12.(2019·浙江·高考真题)【加试题】站在时间的刻度上回望,更能感知时代的面貌和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艰苦抗战的岁月里,一位建筑学家在四川南溪李庄的斗室仍潜心于他所热爱的事业,奋笔写下一个学者的良知文字: 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自“西式楼房”盛行于通商大埠以来,豪富商贾及中产之家无不深爱新异,以中国原有建筑为陈腐。他们虽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而在事实上……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 ——摘自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材料二   徜徉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宛若置身于一幅大写意的清明上河图,让人体味一个商帮曾经的芳华。高耸的市楼,居于城的中央,一城风光尽收眼底。吟咏着梁思成先生的文字:街市、民居、市楼、桥梁、寺塔、城垣等等,“它们的壮丽或它们的朴实,它们的工艺与大胆的结构,或它们的亲切部署与简单的秩序”,对于我们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有意义。 有感于山西商人的创造力,梁启超任公先生曾在某一场合发言:“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有改良中国金融业之资格者……。诸君一举手,一投足,非徒诸君自身利害之所系,于国民经济、国家财政且有莫大影响焉”。 ——选编自梁思成《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分析指出材料一中作者所做的“逆时代”思考是什么?这位建筑学家的祈愿与思考在20世纪70年代变成了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共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那些促使人们保护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历史教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由平遥古城的市楼,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市楼角色的演变,并指出古代城中特定商业区的名称。②梁启超认为晋商具备了“改良中国金融业之资格”的依据是什么?请用一段话简要评价晋商活动的作用。 13.(2018·江苏·高考真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北京故宫曾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永乐年间,夺得帝位的朱棣,为了达到威镇北方、控驭全国的目的,迁都北京,于是迫使全国的农民、军士、工匠修建了比南京更为壮丽的北京宫殿。 ——摘编自万依等《故宫——东方建筑的瑰宝》 材料二世界上的建筑师看过北京故宫以后,无一不发出赞美和惊叹。这一建筑早已达到最高的水平,将深沉的对自然的谦恭情怀与崇高的诗意组合起来,达到任何文化都难以超越的程度。它的组织方法、构图意念,绝不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管在技术上、艺术上,它都是继承了伟大的传统而来的。 ——摘编自李允鉌《华夏意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棣在北京修建宫殿的目的,指出北京故宫的布局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京故宫的文化遗产价值。 14.(2018·浙江·高考真题)学习历史,贵在知识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略地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贯通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这个格式的形成,一方面是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一方面又由于所尊崇的制度同自己的特殊条件相结合所产生出来的变化运用。” ——引自《梁思成全集》第五卷 材料二“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新领域,北京中轴线无疑是“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就“中轴线”而言,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中轴线”表现了“择中”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②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颐和园的轴线分析,人们发现在与紫禁城尺度大体相同的皇家御苑中也有类似的轴线处理。 ——据唐晓峰《城市历史地理探索》等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的含义。综合材料一、二,以故宫为例,分析说明“中轴线”所凸显的文化价值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对“择中”观念下的儒家思想核心内涵予以阐释。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就“皇家御苑”颐和园的中轴线布局予以说明。(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斗兽场建成于罗马帝国时期,故①错误;1980年罗马斗兽场作为罗马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故②正确;大斗兽场融合了希腊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故③正确;表演的角斗士除了奴隶、战俘和囚犯外,有时皇帝也参与,故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 2.D 【详解】由材料信息“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可知,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故A错误;兵马俑不能体现实用性,故B错误;“民本”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材料没有民本意识的信息,故C错误。 3.D 【详解】材料是对宏村布局的描述,被誉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D正确;A中“布局方正,中轴对称”是对平遥古城的描述,平遥古城按照龟形布局,体现传统礼制,方正端庄,中轴对称,排除;B是对清代商业都会汉口的描述,排除;C是对颐和园的描述,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被称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汇聚了各种不同的园林风格,排除。故选D。 4.D 【详解】布达拉宫采用的木石结构碉楼建筑属于藏地建筑风格,而藻井、斗拱是汉族建筑风格,两者的结合体现了“藏汉合璧的风格”,凸显民族团结,D正确;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不能体现出“藏汉合璧”特征,排除A;鲜明的红白色彩与高低错落的布局和“藏汉合璧”无关,排除B;布达拉宫屋檐下排列成行的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富有尼泊尔和印度的艺术特色,不是汉族建筑风格,排除C。 5.B 【详解】根据材料“万炬通明传电汽,春波潋滟绣漪桥”可知此词作于光绪年间,①错误。仁寿殿对面的山是万寿山,②正确。根据材料“殿(仁寿殿)西船隖(坞)对山椒(山巅),画鹢飞轮似御飙”可知描述的是颐和园昆明湖区,③正确,④错误,②③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④错误,ACD选项排除。 6.C 【详解】图片中的德尔菲遗址、雅典卫城遗址、奥林匹亚遗址都是在古代希腊,结合相关地图知识,奥林匹亚位于图中的③,故选C;①和②位置不对,故排除AB;亚里士多德诞生地位于色雷斯,也与图中的④不符,故排除D。 点睛:学生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对于空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一些重要的地理位置或者古今地名的对照等,都是在解答选择题时值得关注的细微信息;再有就是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战争或者什么路线之类的信息,则需要结合地图进行把握。这一题涉及到了世界史中的地图,更是考生不太关注的,希引起注意。 7.(1)理由:奥林匹亚是古希腊宗教崇拜的中心;在古代世界有重要地位;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艺术水平高;古今奥运会有传承关系。 (2)影响:现代奥运会是在恢复古奥运会的基础上兴起;现代奥运会在奥林匹亚遗址采集火种;展示综合性运动会的竞技样式;体现各国参与的合作精神;倡导奥林匹克运动的和平理念。 【详解】(1)理由:根据“宙斯神崇拜是希腊地区的重要信仰,古希腊人为纪念宙斯在奥林匹亚建造了规模巨大的神庙”得出奥林匹亚是古希腊宗教崇拜的中心;根据“该神庙很早就被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得出在古代世界有重要地位;根据其记录的内容可得出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根据“神庙内原有宙斯神像,是希腊古典时期著名雕刻家菲迪亚斯的作品,骨架为木质,外覆黄金和象牙”得出艺术水平高;根据“目前在奥林匹亚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留下的一些运动设施,有运动场、训练场和摔跤学校等”得出古今奥运会有传承关系。 (2)影响:根据“目前在奥林匹亚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留下的一些运动设施,有运动场、训练场和摔跤学校等”可得出展示综合性运动会的竞技样式;根据“但具有凝聚全体希腊人的作用”可得出体现各国参与的合作精神;根据材料并结合的学还可从现代奥运会是在恢复古奥运会的基础上兴起、现代奥运会在奥林匹亚遗址采集火种、倡导奥林匹克运动和平理念等角度概括。 8.(1)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 (2)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 (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详解】(1)根据“面积太小”、“轻便而实用”可知简牍一度取得优势的原因主要是面积大,写字多,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较低。 (2)根据“纸张……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印刷术蓬勃兴起……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可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促进了汉字的传播,不断催生了多种字体,还使字体变得规范。 (3)影响:根据“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可知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 原因: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原因主要是汉字符号丰富多样,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9.(1)①上层社会(士大夫阶级);②普通大众;③专制迷信思想;④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⑤深奥;⑥通俗。 (2)起讫:从明万历至清乾隆末年(从明万历至清嘉庆初年)。 (3)原因:适应大众需求;顺应时代,不断创新。 【详解】(1)根据材料以内容可知,《十五贯》重新编演前的观众群体主要是士大夫阶层,所以在思想内涵和表达方式上都要迎合士大夫阶层的需求,以专制迷信和深奥难懂的表达方式为主。重新编演后的观众群体主要是人民大众,所以思想内涵和表达方式主要以实事求是和浅显易懂为主。 (2)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明清时期昆曲极盛时期的起讫时间为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年间。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编《十五贯》之所以能够重新换发生机,主要是受众群体发生了变化,是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的结果。 10.(1)特定人群的需要:出现专门的从业人员: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和传播中心。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 (2)报纸成为交战双方的宣传工具;独立战争推动美国报业的自主发展。 (3)1848年革命爆发,《新莱菌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领导群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者来信。 (4)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成为人民的喉舌,推动了历史进步。 【详解】(1)一问根据材料一“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一些人专门收集消息,编写“通报“…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从需要群体、专门从业人员产生、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传播中心进行概括;二问从题干时间背景结合所学从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经济活动的开展进行分析。 (2)根据材料“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业数量增加到43家…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从报纸的宣传作用及战争推动报业发展进行阐述。 (3)根据材料“1848年…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坚强的组织中心…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从《新莱茵报》的革命性质和用途、领导与通讯作用进行概括。 (4)结合所学从社会时代需要、思想传播功能、舆论阵地及推动历史进步进行分析阐述。 11.空间布局体现了皇权神圣、等级森严以及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建筑形式体现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以及团结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意愿。 多样建筑风格彰显了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艺术特色。 皇家园林既具有皇家气派,又彰显了和而不同、多元融合的传统文化理念。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分山区、平原区和湖区,集北国山岳、塞外草原、江南水乡风景于一园…呈放射状布局,如众星捧月…有汉式传统宫殿、府邸,又有佛教庙宇,分别呈现出蒙、藏、汉的建筑风格”结合所学知识从体现以皇权为中心和封建等级特色的布局形式、反映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建筑形式、展现国家各区域民族间文化艺术特色、彰显皇室气派及和谐多元的文化理念进行分析阐述。 12.(1)思考:以科学精神保护中国古建筑。 教训:自然灾难,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环境污染,生态失衡。 (2)选择阐述①演变:起源于西汉长安,最初是管理市场的官署,后有的演变为聚民交易的场所。 名称:市。 选择阐述②依据:晋商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票号。 评价:造就许多富商巨贾和商界精英;推动山西经济进步;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文化的保护。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液中另求新发展”的信息可知是用科学的精神保护中国古建筑。第二小问影响材料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自然灾害、战争、工业化以及环境污染等角度思考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平遥古城和晋商。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选择一种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进行论证。选择第一种观点的依据材料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西汉时期长安城市的演变回答。古代商业区的名称依据所学可知是市。选择第二种观点的可以依据材料二“改良中国金融业资格者”的信息和所学从晋商创办金融业回答;评价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晋商造就商界精英、推动山西经济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等角度回答。 【点睛】评价型试题,即通过创设新情境给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结论、历史观点,命题者对此不作评判性界定,由学生选定论证的切入点。解答这类试题时,只要学生能够依据材料中提取的观点以及所学进行分析论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13.(1)目的:安定北方;便于控制全国;显示皇权至上。 特点:前朝后寝;沿中轴线排列;对称格局;以三大殿为中心。 (2)价值:人类创造力的杰作;超越时代的产物;伟大传统的体现。 【详解】第(1)问,“目的”依据材料一中的“为了达到威镇北方、控驭全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安定北方、控制全国、显示皇权至上等角度概括。“特点”,依据所学知识,从前朝后寝、沿中轴线排列、对称格局、以三大殿为中心等角度分析。 第(2)问,依据材料二信息“这一建筑早已达到最高的水平,将深沉的对自然的谦恭情怀与崇高的诗意组合起来,达到任何文化都难以超越的程度。它的组织方法、构图意念,绝不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管在技术上、艺术上,它都是继承了伟大的传统而来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是人类创造力的杰作、超越时代的产物、伟大传统的体现等角度回答。 14.(1)含义:传统礼制;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 意义: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突显皇权至尊;皇宫中轴线与整个城市中轴线相重合的设计规划世所罕见;“线性文化遗产”的典范;古代中国的“精神轴线”。 (2)侧重分析①,中庸思想。恰到好处;和而不同:完美事物的构成,有赖于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 侧重分析②,颐和园中轴线布局体现在万寿山前山景区;两条垂直轴线统领;东西轴线由千步廊构成:南北轴线是前山的一条中轴线;周围建筑对称分布,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详解】(1)含义:根据所学可知,“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指传统礼制,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 意义:根据“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得出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突显皇权至尊;根据“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得出皇宫中轴线与整个城市中轴线相重合的设计规划世所罕见;根据“北京中轴线无疑是‘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得出“线性文化遗产”的典范;根据“‘中轴线’表现了‘择中’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得出古代中国的“精神轴线”。 (2)侧重分析①,中庸思想。可从恰到好处,和而不同,和谐与统一等总结回答。 侧重分析②,结合材料和所学,颐和园中轴线布局体现在万寿山前山景区;两条垂直轴线统领;东西轴线由千步廊构成:南北轴线是前山的一条中轴线;周围建筑对称分布,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