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北京通州初二(下)期末
语 文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1.(4分)为了弘扬长江文化,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走近长江——品千年文脉”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去,完成下面任务。
ㅤㅤ有同学准备活动宣传展板的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
ㅤㅤ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①_____(状 壮)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②____(璧 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③____(采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1)依次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懈xiè
模mó
蜷juǎn
B.懈xiè
模mú
蜷juǎn
C.懈xiè
模mú
蜷quán
D.懈xèi
模mú
蜷quán
(2)依次为文段横线处填写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状
②璧
③采
B.①状
②壁
③彩
C.①壮
②璧
③采
D.①状
②壁
③采
2.(6分)某同学观看了纪录片《话说长江》,记录了部分解说词分享给全班同学。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在川江上航行,时而能见到这样的场面:船工们整齐地划动着长长的木桨,搏斗在激流中,_____。小木船和轮船相比显得那样单薄、那样纤弱,但是,它也有过辉煌的历史。在轮船进入川江之前,木船曾是川江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船过忠县往东45公里,郁郁葱葱的长江北岸,有一座孤峰( ),这就是奇观异景——石宝寨。石宝古寨,传说是美丽的天神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留下的,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从清代初年开始,能工巧匠们在这儿依山取势修建了一座木质结构外形俊朗的塔形楼阁,高十二层。这一百多阶木梯螺旋而上,是通往山顶庙宇的唯一道路,真可谓匠心独具、( )啊。
(1)在文段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好似瘦弱的水鸭,摆动着颤颤微微的翅膀在水中摇摆
B.好似巨大的水鸟,扇动着强劲有力的翅膀在追风戏浪
C.好似细长的水蛇,扭动着灵活的身体在江中时隐时现
(2)根据语境,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修改:
(3)阅读文段,在括号中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选项是
A.错落有致
天造地设
B.错落有致
天工巧夺
C.拔地而起
天工巧夺
D.拔地而起
天造地设
3.(4分)有同学找到了一段“走近长江——品千年文脉”活动总结材料,请您阅读后,完成问题。
ㅤㅤ“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甲】正像《长江之歌》歌词中唱到的,长江的正源是如此波澜壮阔的冰川河。沱沱河就是江源河流的冠军,它发源在唐古拉山山脉主峰,怀抱着两条巨大的冰川。沱沱河流入青海省境内的通天河,这里有很多林区,阳光充足,河谷宽阔,青草遍地,真是天高云淡的好地方。①______大家珍惜大自然的这个布局,②______不断地培育林木,③______,长江之水就会千秋万代地清清地流淌。通天河,藏族同胞叫它为“珠曲”,意思是通天河的水是奶牛的水,多么美好的名字。正是这滔滔东去的奶牛之水,滋润着中华大地【乙】正是这奔腾不息的奶牛之水,养育着千古风流【丙】
(1)为文段中甲乙丙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
【乙】;
【丙】!
B.【甲】。”
【乙】。
【丙]。
C.【甲]……”
【乙]。
【丙】!
D.【甲】”。
【乙】,
【丙】。
(2)为文段中序号处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因为
②而且
③所以
B.①如果
②而且
③那么
C.①既然
②不如
③所以
D.①与其
②也
③那么
4.(2分)“走近长江——品千年文脉”活动之后,同学们做了一个视频成果。从以下两幅字中选择一幅作片头,来体现长江文化的特点,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选择:
理由: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5.(4分)默写。
(1)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夜久语声绝, 。(杜甫《石壕吏》)
(3)《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他饱经风霜、劳动艰辛的句子是: , 。
6.(6分)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ㅤㅤ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ㅤㅤ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ㅤㅤ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ㅤ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诗开头写秋风怒号,一个“① ”字直接写出狂风破屋威力之大。通过群童抱茅写出了诗人的② 心情。接着,作者由秋雨中自家生活的穷困艰苦推及“③ ”,表示宁愿④ ,也要使天下人得到安乐,表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
(2)人们常把本诗与白居易的《卖炭翁》相提并论。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怀有何相同之处。
7.(8分)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问题。
大道之行也
ㅤㅤ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甲】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乙】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丙】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二则》)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
道不拾遗
道之所存
B.讲信修睦
言而无信
背信弃义
C.废疾者
大声疾呼
深恶痛疾
D.乱贼而不作
往来种作
大有作为
(2)翻译文中甲乙丙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翻译: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理解:这句话是说社会推荐选拔人才要衡量这些人的品质,注重他们的社会关系。
【乙】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翻译: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亲戚,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理解;这句话指出了每个人除了敬爱、疼爱自己的亲人外,还应该承担起照顾社会弱势群体的责任。
【丙】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翻译: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
理解:这句话是顺承前文得出的结论,表明“大同”社会中形成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3)请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具体说说和“大同”社会的相似之处。
【链接材料】
ㅤㅤ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桃花源记》)
三、名著阅读。(共6分)
8.(2分)请依据名著内容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完成该图。
A
B
9.(4分)有同学为下面名著从主题角度提炼出两个共同的关键词“磨难”“追求”,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关键词,结合小说的内容帮他阐释理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骆驼祥子》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10.(10分)阅读《用建筑讲述中国故事》,完成问题。
用建筑讲述中国故事
刘方磊
ㅤㅤ①大家好,我是刘方磊,今天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讲一讲我作为一个建筑师,非常真实的感受。我1989年入学,1994年毕业,毕业以后我来到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至今我工作已经23年了。在这个略微漫长的时间里,也经历了坎坎坷坷,经历了期待与希望,因为建筑是一个非常不容易实现的梦想。
ㅤㅤ②下面就跟大家交流一下,“汉唐飞扬”产生的过程。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招标是从2010年4月份开始的。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来到故宫的五凤楼,那时就被它的优美曲线和屋檐转角感动了。中国《诗经》里有一句话,很好地描述了中国的屋檐,它叫“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这是古人对中国大房子的一种美好的描写。汉唐建筑是我对这首诗,我认为是最贴切的。而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也是跟这两个朝代密不可分。我一直在看中国传统的曲线和屋檐转角,希望有一天,我把它和工业文化,金属、国际语言相结合,探索出自己建筑的一种新的路线。我用这个理念设计了国内投标方案,获得了专家评审第一名。
ㅤㅤ③第二轮是国际招标,我觉得我的创新度还是不够。我用A4纸不断地尝试长方形屋顶和正方形屋顶的可能。我把纸折来折去,折出了九宫格,九宫格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经典符号,我想把它当作一个可能性。屋檐的设计有两种想法,一种是从商周大屋来的俯地之式,充满对大地的尊重,一种是用汉唐宫阙的仰天之式,充满了对苍天的向往。后来选择用汉唐宫阙的仰天之式,我觉得只有汉代唐代,才能有这样的心胸:开阔,深远,包容,多元。我将这个答案递交上去,在2010年10月8日,这个方案中标了。
ㅤㅤ④2014年APEC峰会的胜利举办,我们赢得了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设计权,我如何去捕捉江南的文化?如何把江南的文化做出大国风范?我需要把这些转化到我的建筑中。我来到了西湖边,坐船到了小瀛洲,看三潭映月。这三个潭上,有一只孤鸟落在上面,非常地孤冷,仿佛寂寞沙洲冷,那种唯美非常酷。我希望通过周边的环境去深刻地理解这个地域的文化的神奇,不是在于具体的形,我是把它的神用到建筑里头。我被周边的建筑打动,我如何能让我的空间具备场所的力量,能够打动别人。G20的主会议厅,我把这个空间叫作“廿国共宇同坐轩”,廿国是中国二十的一个书面用语。我的入口叫“悦迎廿国”,这个“悦”又是江南的月亮门,打开的时候迎接远方的朋友。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尚往来,客人来了,我们要用最好的来招待他们。“廿国共宇同坐轩”实际上是把江南园林的感觉做进去了,它周边是一种自然山水的模拟,我做了一些布艺是吸音的作用,环顾四周,仿佛人在一个画舫中开会,周边是湖光山色。二十国领袖汇聚在此,亲如一家,共同营建命运共同体,这是多好的事情啊。建筑情景交融,人们在这个环境中融为一片,能够享受到空间的大美,时间的大美,这种美是其它艺术所不可比拟的。它是人类中最宏大,立于天地间的艺术品,是别人无法拿走的。
ㅤㅤ⑤今年下半年9月份,金砖国家峰会在厦门召开,我同样需要去探究它的文化背景,“三坊七巷”我去了三遍。泉州开元寺双塔,在那看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文化。文化多元性非常复杂,它可能是从海上飘过来的,这些林林总总都给了我灵感,所以我把它叫作“丹冠飞羽飘海丝”。厦门的市树是凤凰树,它是这样描写的:“花若丹凤之冠,叶如飞凰之羽”,非常浪漫。它长在履门大学的周边,7月份开花,那是一个毕业的季节,也是一个离别的季节,它代表了人们之间的情感。所以这些也同时是“海上丝绸之路”,我把闽南的这种屋顶的形式融合进去,用现代的手法表现出来。
ㅤㅤ⑥这些项目都是我们对土地的尊重,对土地所产生文化的尊重。正如“汉唐飞扬”的两翼,飞向遥远的苍穹,一方水土一方情怀,一方天地一方乡愁。
ㅤㅤ⑦人类的文明,是由各种文明组合而成的。世界所有的文明,他们的骄傲都是建筑。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也大多是建筑。这个建筑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属于全人类,所以叫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建筑,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探索出自己建筑的一种新的路线我一直有这个梦想,谢谢大家。
(著名建筑师刘方磊在《开讲啦》的演讲稿,有删改)
(1)阅读文章后,请你写出演讲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2)请填写表格,具体说说刘方磊是怎样用建筑讲述中国故事的。
建筑名称
设计理念
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①
G20杭州峰会会议中心
廿国共宇同坐轩:模拟自然山水,体现情景交融,象征二十国合作发展,合作共嬴的理念。
厦门国际会议中心
②
(3)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一谈“中国尊”与雁栖湖会展中心的设计理念有何共同点。
【链接材料】
ㅤㅤ“中国尊”位于北京商务中心区核心区。它以“尊”为建筑形态,高耸直入云端,表现出顶天立地之势。尊,古之礼器。意为敬奉,起时双手捧至顶,行顶天立地之势。“中国尊”的意味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形态上,由于其位于特殊地理位置和身负北京第一高度的重任,因此其建筑本身也具有“尊”的内涵:在以世界级城市为发展目标的北京CBD核心区内的城市最高地标性建筑取“尊“之意,寓意这座建筑是以“时代之尊”的显赫身份奉献“华夏之礼”。
(4)演讲稿的语言特点一般有:①多用书面语,庄重严肃;②轻松活泼,引人发笑;③口语化,通俗化,大众化;④多用短句,修辞手法增加表达效果。请你选择两个方面,结合文章说说你的认识。
11.(10分)阅读《壶口瀑布》,完成问题。
壶口瀑布
梁衡
ㅤㅤ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ㅤㅤ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ㅤㅤ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甲】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ㅤㅤ④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乙】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ㅤㅤ⑤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ㅤㅤ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文章略写了雨季中的“壶口瀑布”,通过“灌、跌、冲”等词写出了其① 的特点;详写了② ,先从河床大石头上描写瀑布的威势再描写“大水”多姿多彩的样态,最后写脚下石头的窟窍、蜂窝、大坑,从侧面写出水③ 的特点。
(2)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表现力极强,请你自选角度,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3)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作者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那么描写这次经历的部分从全文来看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4)作者认为黄河精神的形成“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启发和认识。
五、作文。(共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2.(40分)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路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请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
ㅤㅤ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13.如果亿万年后,地球上的海洋地带全部变成了浩瀚沙漠,此时此刻,会发生怎样的事情。请你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ㅤㅤ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1.(4分)为了弘扬长江文化,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走近长江——品千年文脉”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去,完成下面任务。
ㅤㅤ有同学准备活动宣传展板的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
ㅤㅤ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①_____(状 壮)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②____(璧 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③____(采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1)依次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C
A.懈xiè
模mó
蜷juǎn
B.懈xiè
模mú
蜷juǎn
C.懈xiè
模mú
蜷quán
D.懈xèi
模mú
蜷quán
(2)依次为文段横线处填写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①状
②璧
③采
B.①状
②壁
③彩
C.①壮
②璧
③采
D.①状
②壁
③采
【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拼音。“懈怠”的“懈”读xiè;“模样”的“模”读mú;“蜷卧”的“蜷”读quán;
故选:C。
(2)本题靠铲子书写。“奇形怪状”“冰壁”“光彩夺目”为正确写法;
故选:B。
【解答】(1)C
(2)B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6分)某同学观看了纪录片《话说长江》,记录了部分解说词分享给全班同学。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在川江上航行,时而能见到这样的场面:船工们整齐地划动着长长的木桨,搏斗在激流中,_____。小木船和轮船相比显得那样单薄、那样纤弱,但是,它也有过辉煌的历史。在轮船进入川江之前,木船曾是川江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船过忠县往东45公里,郁郁葱葱的长江北岸,有一座孤峰( ),这就是奇观异景——石宝寨。石宝古寨,传说是美丽的天神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留下的,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从清代初年开始,能工巧匠们在这儿依山取势修建了一座木质结构外形俊朗的塔形楼阁,高十二层。这一百多阶木梯螺旋而上,是通往山顶庙宇的唯一道路,真可谓匠心独具、( )啊。
(1)在文段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好似瘦弱的水鸭,摆动着颤颤微微的翅膀在水中摇摆
B.好似巨大的水鸟,扇动着强劲有力的翅膀在追风戏浪
C.好似细长的水蛇,扭动着灵活的身体在江中时隐时现
(2)根据语境,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修改: 能工巧匠们在这儿依山取势修建了一座木质结构外形奇特的塔形楼阁。
(3)阅读文段,在括号中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选项是 C
A.错落有致
天造地设
B.错落有致
天工巧夺
C.拔地而起
天工巧夺
D.拔地而起
天造地设
【分析】(1)本题考查句子衔接与表达。结合“船工们整齐地划动着长长的木桨,搏斗在激流中”“小木船和轮船相比显得那样单薄、那样纤弱”可知,要与“单薄”“纤弱”形成对比,那么就是巨大;
故选:B。
(2)本题考查语病修改。用“俊朗”修饰楼阁外形不够得体,可以改为“奇特”,故为:能工巧匠们在这儿依山取势修建了一座木质结构外形奇特的塔形楼阁。
(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辨析。结合“有一座孤峰”可知,只是一座,不适合用错落有致,应该是拔地而起;第二空形容一百多阶木梯,用“巧夺天工”更合适;
故选:C。
【解答】答案:
(1)B
(2)能工巧匠们在这儿依山取势修建了一座木质结构外形奇特的塔形楼阁。
(3)C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4分)有同学找到了一段“走近长江——品千年文脉”活动总结材料,请您阅读后,完成问题。
ㅤㅤ“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甲】正像《长江之歌》歌词中唱到的,长江的正源是如此波澜壮阔的冰川河。沱沱河就是江源河流的冠军,它发源在唐古拉山山脉主峰,怀抱着两条巨大的冰川。沱沱河流入青海省境内的通天河,这里有很多林区,阳光充足,河谷宽阔,青草遍地,真是天高云淡的好地方。①______大家珍惜大自然的这个布局,②______不断地培育林木,③______,长江之水就会千秋万代地清清地流淌。通天河,藏族同胞叫它为“珠曲”,意思是通天河的水是奶牛的水,多么美好的名字。正是这滔滔东去的奶牛之水,滋润着中华大地【乙】正是这奔腾不息的奶牛之水,养育着千古风流【丙】
(1)为文段中甲乙丙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甲]……”
【乙】;
【丙】!
B.【甲】。”
【乙】。
【丙]。
C.【甲]……”
【乙]。
【丙】!
D.【甲】”。
【乙】,
【丙】。
(2)为文段中序号处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①因为
②而且
③所以
B.①如果
②而且
③那么
C.①既然
②不如
③所以
D.①与其
②也
③那么
【分析】(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甲处:“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是《长江之歌》歌词的部分引用,所以结尾应先添加省略号,然后再加上后引号;
乙处:“正是这滔滔东去的奶牛之水,滋润着中华大地”与“正是这奔腾不息的奶牛之水,养育着千古风流”从不同方面赞美长江,二者间为并列关系,所以此处应填写分号;
丙处:语段到此结束,此处两个句子是对长江的深情赞美,饱含真情,所以应填写感叹号。
故选:A。
(2)本题考查关联词的正确使用。
细读三个分句,可以看出“珍惜大自然的布局”“不断地培育林木”是“长江之水就会千秋万代地清清地流淌”的两个并列的假设前提,所以①③处分别填写“如果”“那么”,②处填写“而且”。
故选:B。
【解答】答案:
(1)A
(2)B
【点评】综合读写题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考查学生语文的理解分析及运用的能力,平时要多积累知识,并多训练。
4.(2分)“走近长江——品千年文脉”活动之后,同学们做了一个视频成果。从以下两幅字中选择一幅作片头,来体现长江文化的特点,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选择: (1)草书
理由: 草书狂放不拘、飞扬飘逸的特点能突出长江的弯曲,形若蛟龙之美,表现长江文化的源远流长。
【分析】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鉴赏。解答此题要熟练掌握各常见书法字体的特点。根据题意,选择的书法作品应能体现长江文化的特点。长江文化,以长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占优势,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归趋性文化体系,是长江流域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结的总和和集聚。根据我们的日常积累,可知长江流域广,河道弯曲,“滔滔长江腾蛟龙,巍巍群山威虎雄”是其显著的特点。据此可以看出两幅书法作品皆可选择,选择草书可从书法字体与长江形体上的相似点来表述理由;如果选择隶书,则可从隶书古朴的形体与长江悠久历史间的关系来表述理由。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
【解答】答案:
示例一:(1)草书;草书狂放不拘、飞扬飘逸的特点能突出长江的弯曲,形若蛟龙之美,表现长江文化的源远流长。
示例二:(2)隶书;隶书具有方劲古拙的特点,能体现出古老、悠久的长江文化。
【点评】综合读写题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考查学生语文的理解分析及运用的能力,平时要多积累知识,并多训练。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5.(4分)默写。
(1)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杜甫《石壕吏》)
(3)《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他饱经风霜、劳动艰辛的句子是: 满面尘灰烟火色 , 两鬓苍苍十指黑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山光悦鸟性
(2)如闻泣幽咽(重点字:咽)
(3)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重点字:鬓)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6分)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ㅤㅤ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ㅤㅤ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ㅤㅤ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ㅤ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诗开头写秋风怒号,一个“① 卷 ”字直接写出狂风破屋威力之大。通过群童抱茅写出了诗人的② 焦灼、无奈 心情。接着,作者由秋雨中自家生活的穷困艰苦推及“③ 及人,爱及天下、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襟怀和崇高理想 ”,表示宁愿④ 自己被冻死 ,也要使天下人得到安乐,表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
(2)人们常把本诗与白居易的《卖炭翁》相提并论。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怀有何相同之处。
【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
【解答】(1)本题考查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具体语句、重点词语加以理解。“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第一句中“怒号”两字以比拟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第二句中“卷”字形象地写出了狂风威力之大。“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写出了群童将茅草抱走时的情形及作者的情态,“欺我老无力”“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倚杖自叹息”写出作者面对群童的无能为力、焦灼之情。“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写出了作者的贫寒、困窘,屋子漏雨,连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对比。“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意为: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即:推己及人,表明诗人希望美好的理想能够实现的急切,表现诗人为了美好理想,为了天下苍生愿意奉献自己牺牲自己的博大胸襟。《卖炭翁》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答案:
(1)卷 焦灼、无奈 及人,爱及天下、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襟怀和崇高理想 自己被冻死
(2)都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译文: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点评】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
(2)抓意象、意境;
(3)抓诗眼、关键词;
(4)懂典故;
(5)懂手法。
7.(8分)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问题。
大道之行也
ㅤㅤ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甲】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乙】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丙】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二则》)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B
A.大道之行
道不拾遗
道之所存
B.讲信修睦
言而无信
背信弃义
C.废疾者
大声疾呼
深恶痛疾
D.乱贼而不作
往来种作
大有作为
(2)翻译文中甲乙丙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丙
【甲】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翻译: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理解:这句话是说社会推荐选拔人才要衡量这些人的品质,注重他们的社会关系。
【乙】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翻译: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亲戚,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理解;这句话指出了每个人除了敬爱、疼爱自己的亲人外,还应该承担起照顾社会弱势群体的责任。
【丙】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翻译: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
理解:这句话是顺承前文得出的结论,表明“大同”社会中形成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3)请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具体说说和“大同”社会的相似之处。
【链接材料】
ㅤㅤ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桃花源记》)
【分析】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