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教师版).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580802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1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二(上)期中 化 学 本试卷分为I卷、Ⅱ卷,共18个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I卷 选择题(共42分) (共14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 1.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过程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 A B C D 神十一载人飞船发射 粮食酿醋 湿法炼铜 打磨磁石制司南 A. A B. B C. C D. D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非自发反应就是不可能发生的反应,自发反应就是能较快进行的反应 B. 反应NH3(g)+HCl(g)=NH4Cl(s)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C. 反应的限度越大,说明平衡时产物所占比例越高 D. 若温度改变,则可逆反应平衡常数一定改变 3. 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HSO4,平衡逆向移动,pH减小 C. 向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平衡正向移动,KW增大 D. 将水加热至90℃,KW增大,pH不变 4. 下列事实不能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碱的是 A. pH=12的氨水加水稀释到原溶液体积的100倍时,pH大于10 B. 氯化铵溶液呈酸性 C. 常温下0.01 mol∙L−1氨水的pH=10.6 D. 体积相同的0.1 mol∙L−1氨水和0.1 mol∙L−1 NaOH溶液中和盐酸的量相同 5. 可逆反应2HI(g) H2(g)+I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下列说法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 H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D. HI的转化率不再改变 6. 根据下列实验及现象,能量关系正确的是 实验及现象 能量关系 A 将“NO2球”置于热水中,红棕色加深 N2O4(g)2NO2(g) △H<0 B NaOH与HCl溶液混合,溶液温度升高 C 钠投入水中,熔化成小球 D 微热含酚酞的Na2CO3溶液,红色加深 CO(aq)+H2O(1) HCO(aq)+OH-(aq) △H<0 A. A B. B C. C D. D 7. CH4与Cl2生成CH3Cl的反应过程中,中间态物质的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Ea表示活化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已知Cl·是由Cl2在光照条件下化学键断裂生成的,该过程可表示为: B. 相同条件下,Ea越大反应速率越慢 C. 图中ΔH<0,其大小与Ea1、Ea2无关 D. CH4转化为CH3Cl的过程中,所有C-H发生了断裂 8. N2和H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历程及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如下,用、、分别表示N2、H2、NH3,已知:N2(g)+3H2(g) 2NH3(g) △H<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催化剂既能吸附氢气分子,也能吸附氮气分子 B. ②→③过程是吸热过程,③→④过程是放热过程 C. 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 D. 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 9. 常温下,将浓度均为0.2 mol/L一元酸HA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混合溶液①,该混合溶液pH=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溶液中:c(A-)>c(Na+)>c(OH-)>c(H+) B. ①溶液中:c(HA)+c(H+)=c(OH-) C. ①溶液中: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为10-9 mol/L D. ①溶液显碱性,说明NaOH溶液过量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温度下,纯水的pH=6. 5,则该温度下0. 1 mol/L的NaOH溶液的pH=13 B. 100 mL 1 mol/L的Na2CO3的溶液中,CO的数目约为6. 02×1022 C. 25℃时,pH=11的氨水中,NH3•H2O电离出的OH-和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之比为108 D. 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碱性 11. 25℃时,浓度均为0. 1 mol/L的溶液,其pH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溶液 NaCl CH3COONH4 NaF CH3COONa pH 7. 0 7. 0 8. 1 8. 8 A. 酸性强弱:CH3COOH>HF B. ①和②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 ③中:c(F-)<c(HF) D. 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NH3•H2O是弱碱 12. 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 + H2O(g) CO2(g) + 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O H2O CO2 1 650 4 2 1.6 5 2 900 2 1 0.4 3 3 2 1 0.4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实验1中,前5min用CO表示的速率为0.16 mol/(L·min) C. 实验2中,平衡常数K=1/6 D. 实验3跟实验2相比,改变的条件可能是温度 13. 工业上利用CO和H2合成二甲醚:3CO(g)+3H2(g)⇌CH3OCH3(g)+CO2(g) ΔH。其它条件不变时,相同时间内CO的转化率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ΔH<0 B. 状态X时,v消耗(CO)=v生成(CO) C. 相同温度时,增大压强,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 D. 状态X时,选择合适催化剂,可以提高相同时间内CO的转化率 14. 已知:Fe3+在水溶液中以水合铁离子的形式存在,如[Fe(H2O)6]3+(几乎无色);[Fe(H2O)6]3+水解生成[Fe(H2O)6-n(OH)n]3-n(黄色);[FeCl4(H2O)2]-(黄色)。下列实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加热前溶液为浅黄色,加热后颜色变深 加热前溶液接近无色,加热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加入NaCl后,溶液立即变为黄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 加热前溶液为黄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 注:加热为微热,忽略体积变化。 A. 实验①中,Fe2(SO4)3溶液显浅黄色原因是[Fe(H2O)6]3+发生了水解反应 B. 实验②中,酸化对Fe3+水解的影响程度大于温度的影响 C. 实验③中,存在可逆反应:Fe3++4Cl-+2H2O[FeCl4(H2O)2]- D. 实验④,可证明升高温度,Fe3+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II卷 非选择题(共58分) 15. 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1)醋酸是常见的弱酸。 ①醋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下列方法中,可以使醋酸稀溶液中CH3COOH电离程度减小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滴加少量浓盐酸b.微热溶液c.加水稀释d.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e.加入少量冰醋酸 (2)用0.1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而变化的两条滴定曲线。 ①滴定开始前,三种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最大的是___________。 ②已知V1<V2,则滴定醋酸的曲线是___________(填“I”或“II”)。 ③M点对应的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16. 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1)合成氨工业中,合成塔中每产生2 mol NH3,放出92.2kJ热量。 ①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若起始时向容器内放入2 mol N2和6 mol H2,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则Q(填“>”“<”或“=”)___________184.4kJ。 ③已知: 1 mol 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等于___________kJ。 ④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增大压强 b.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 升高温度 d. 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 (2)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CH4(g)+H2O(g) CO(g)+3H2(g)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中CH4含量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两条曲线表示的压强的关系是:p1___________p2(填“>”“=”或“<”)。 (3)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O(g)+H2O(g) CO2(g)+H2(g)获取。 ①T℃时,向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充入1 mol水蒸气和1 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8mol•L-1,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__________。 ②保持温度仍为T℃,改变水蒸气和CO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容器进行反应,下列描述能够说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改变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 混合气中n(CO):n(H2O):n(CO2):n(H2)=1:16:6:6 (4)工业上以NH3和CO2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 CO(NH2)2(1)+H2O(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关系如下: T/℃ 165 175 185 195 K 111.9 74.1 50.6 348 ①焓变△H(填“>”“<”或“=”)___________0。 ②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若原料气中的NH3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氨碳比) =x,下图是氨碳比(x)与CO2平衡转化率(:%)的关系。下图中的B点处,NH3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 17. 基于新材料及3D打印技术,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微胶囊吸收剂能将工厂排放CO2以更加安全、廉价和高效的方式处理掉,球形微胶囊内部充入Na2CO3溶液,其原理如图所示。 (1)这种微胶囊吸收CO2的原理是_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此过程是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的过程。 (2)在吸收过程中关于胶囊内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吸收前溶液中c(Na+)>c(CO)>c(HCO)>c(OH-)>c(H+) B. 吸收过程中,体系中的含碳微粒有CO、HCO、H2CO3、CO2 C. 当n(CO2)∶n(Na2CO3)=1∶3时,溶液中c(CO)<c(HCO) D. 溶液中始终有c(Na+)+c(H+)=2c(CO)+c(HCO)+c(OH-) (3)已知NaHCO3溶液显碱性,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原因___________。 (4)将解吸后的CO2催化加氢可制取乙烯。 已知:C2H4(g)+3O2(g)=2CO2(g)+2H2O(g) ΔH=-1323 kJ/mol 2H2(g)+O2(g)=2H2O(g) ΔH=-484 kJ/mol 写出CO2催化加氢制取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如图曲线a表示在体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制取乙烯,投料为1 mol CO2和3 mol H2时,测得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的影响,改变投料比测量后得到曲线b。 ①b条件下投料比___________3(填“>”、“<”或“=”),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②工业生产中采取较高温度(250℃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 18. 某小组同学进行实验研究FeCl3溶液和Na2S溶液的反应。 (1)0.1 mol∙L−1 Na2S溶液的pH为12.5,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配制FeCl3溶液时,需要将FeCl3溶于盐酸,请结合化学用语来解释原因___________。 【实验一】 已知:FeS、Fe2S3均为黑色固体,均能溶于盐酸。H2S气体有臭鸡蛋气味。 (2)实验前,同学们预测,反应会生成红褐色沉淀和臭鸡蛋气味气体,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一后,同学们对黑色沉淀的成分提出两种假设: i. Fe3+与S2-反应直接生成沉淀Fe2S3。ii.Fe3+被S2−还原,生成沉淀FeS和S。 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操作 现象 取少量FeS固体,加入稀盐酸 固体溶解,有臭鸡蛋气味气体生成 取少量Fe2S3固体,加入稀盐酸 固体溶解,出现淡黄色浑浊,有臭鸡蛋气味气体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资料,甲得出结论:黑色沉淀是Fe2S3。 (3)乙认为甲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 进一步研究证实,黑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Fe2S3。 【实验二】 步骤 操作 现象 I 开始时,局部产生少量的黑色沉淀,振荡,黑色沉淀立即消失,同时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浑浊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II 继续滴加入Na2S溶液 一段时间后,产生大量的黑色沉淀,振荡,沉淀不消失 (4)进一步实验证实,步骤I中局部产生少量的黑色沉淀是Fe2S3,黑色沉淀溶解的主要原因不是Fe2S3与溶液中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步骤I中黑色沉淀溶解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根据以上研究,FeCl3溶液和Na2S溶液反应的产物与___________相关。 参考答案 1.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过程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 A B C D 神十一载人飞船发射 粮食酿醋 湿法炼铜 打磨磁石制司南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神十一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燃料燃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放出大量热,符合题意,故A选; B.粮食酿醋主要是利用淀粉水解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分解得到乙醇,然后乙醇在转化为乙酸,不符合题意,故B不选; C.湿法炼铜,二价铜离子还原为铜,利用铁的还原性,不符合题意,故C不选; D.打磨磁石制司南是物体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D不选; 故选A。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非自发反应就是不可能发生的反应,自发反应就是能较快进行的反应 B. 反应NH3(g)+HCl(g)=NH4Cl(s)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C. 反应的限度越大,说明平衡时产物所占比例越高 D. 若温度改变,则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自发反应是ΔG=ΔH-TΔS<0,但并不是能较快进行的反应,故A错误; B.反应NH3(g)+HCl(g)=NH4Cl(s)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该反应是ΔS<0,根据ΔG=ΔH-TΔS<0,说明该反应的△H<0,故B正确; C.反应的限度越大,说明平衡越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平衡时产物所占比例越高,故C正确; D.可逆反应不是吸热反应就是放热反应,若温度改变,则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改变,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3. 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 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HSO4,平衡逆向移动,pH减小 C. 向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平衡正向移动,KW增大 D. 将水加热至90℃,KW增大,pH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水合氨电离出OH−而导致溶液中c(OH−)增大,从而抑制水电离,A错误; B.向水中加入硫酸氢钠固体,硫酸氢钠电离出氢离子导致溶液中c(H+)增大,pH减小,B正确; C.温度不变Kw不变,C错误; D.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则Kw增大,pH减小,D错误; 故选B。 4. 下列事实不能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碱的是 A. pH=12的氨水加水稀释到原溶液体积的100倍时,pH大于10 B. 氯化铵溶液呈酸性 C. 常温下0.01 mol∙L−1氨水的pH=10.6 D. 体积相同的0.1 mol∙L−1氨水和0.1 mol∙L−1 NaOH溶液中和盐酸的量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pH=12的氨水加水稀释到原溶液体积的100倍时,若氨水不电离则c(OH-)=1×10−2mol∙L−1,若溶液的pH大于10,c(OH-)大于1×10−4mol∙L−1,说明氨水又电离出氢氧根,即一水合氨是弱碱,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铵溶液呈酸性,说明盐是强酸弱碱盐即一水合氨是弱碱,故B不符合题意; C.常温下0.01 mol∙L−1氨水的pH=10.6,说明c(OH-)小于1×10−2mol∙L−1即一水合氨是弱碱,故C不符合题意; D.体积相同的0.1 mol∙L−1氨水和0.1 mol∙L−1 NaOH溶液,两者物质的量相同,消耗盐酸的量相同,不能说明氨水是弱碱与强碱,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5. 可逆反应2HI(g) H2(g)+I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下列说法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 H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D. HI的转化率不再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是等体积反应,压强始终不变,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标志,故A符合题意; B.正向反应,单质碘浓度不断增大,颜色不断加深,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已经达到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向反应,氢气体积分数不断变大,当H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说明已经达到平衡,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向反应,HI的转化率不断增大,当HI的转化率不再改变,说明已经达到平衡,故C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6. 根据下列实验及现象,能量关系正确的是 实验及现象 能量关系 A 将“NO2球”置于热水中,红棕色加深 N2O4(g)2NO2(g) △H<0 B NaOH与HCl溶液混合,溶液温度升高 C 钠投入水中,熔化成小球 D 微热含酚酞的Na2CO3溶液,红色加深 CO(aq)+H2O(1) HCO(aq)+OH-(aq) △H<0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NO2球”置于热水中,红棕色加深,二氧化氮浓度加深,说明N2O4(g)2NO2(g)是吸热反应即△H>0,故A错误; B.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B正确; C.钠投入水中,熔化成小球,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而图像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 D.碳酸钠中碳酸根水解生成碳酸氢根和氢氧根,微热,红色加深,氢氧根浓度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向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7. CH4与Cl2生成CH3Cl的反应过程中,中间态物质的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Ea表示活化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已知Cl·是由Cl2在光照条件下化学键断裂生成的,该过程可表示为: B. 相同条件下,Ea越大反应速率越慢 C. 图中ΔH<0,其大小与Ea1、Ea2无关 D. CH4转化为CH3Cl的过程中,所有C-H发生了断裂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已知Cl·是由Cl2在光照条件下化学键断裂生成的,由分子转化为活性原子,该过程可表示为:,选项A正确; B. 相同条件下,Ea越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越少,反应速率越慢,选项B正确; C. 图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ΔH<0,其大小与Ea1、Ea2无关,选项C正确; D. CH4转化为CH3Cl的过程中,只有一个C-H发生了断裂,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8. N2和H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历程及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如下,用、、分别表示N2、H2、NH3,已知:N2(g)+3H2(g) 2NH3(g) △H<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催化剂既能吸附氢气分子,也能吸附氮气分子 B. ②→③过程是吸热过程,③→④过程是放热过程 C. 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 D. 使用催化剂,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从①→②说明该催化剂既能吸附氢气分子,也能吸附氮气分子,故A正确; B.②→③过程是断氢氢键和氮氮键,该过程是吸热过程,③→④过程是形成化学键,该过程是放热过程,故B正确; C.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故C正确; D.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合成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9. 常温下,将浓度均为0.2 mol/L一元酸HA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混合溶液①,该混合溶液pH=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溶液中:c(A-)>c(Na+)>c(OH-)>c(H+) B. ①溶液中:c(HA)+c(H+)=c(OH-) C. ①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0-9 mol/L D. ①溶液显碱性,说明NaOH溶液过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常温下,将浓度均为0.1 mol/L一元酸HA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混合溶液的pH=9,说明生成了强碱弱酸盐,则HA为弱酸。 A.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NaA,由于A-部分水解,溶液显碱性,则c(OH-)>c(H+),A-水解消耗,c(Na+)>c(A-),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大于水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所以可得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A-)>c(OH-)>c(H+),A错误; B.该溶液由于A-水解而显碱性,根据质子守恒可得关系式:c(HA)+c(H+)=c(OH-),B正确; C.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NaA,水解使溶液显碱性,该混合溶液pH=9,则c(H+)=10-9 mol/L,根据室温下水的离子积产生Kw=10-14,可知c(OH-)=10-5 mol/L,水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等于c(OH-),所以①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0-5 mol/L,C错误; D.HA、NaOH浓度相等,体积相等,则根据n=c·V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恰好中和生成NaA,溶液显碱性是由于A-部分水解消耗了水电离产生的H+,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H-)>c(H+),而不是由于NaOH溶液过量,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温度下,纯水的pH=6. 5,则该温度下0. 1 mol/L的NaOH溶液的pH=13 B. 100 mL 1 mol/LNa2CO3的溶液中,CO的数目约为6. 02×1022 C. 25℃时,pH=11的氨水中,NH3•H2O电离出的OH-和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之比为108 D. 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碱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某温度下,纯水的pH=6. 5,说明,则该温度下0. 1 mol/L的Na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所以溶液的pH=12,故A错误; B.CO能水解,100 mL 1 mol/L的Na2CO3的溶液中,CO的数目小于6. 02×1022,故B错误; C.25℃时,pH=11的氨水中,NH3•H2O电离出的OH-浓度为mol/L、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为,所以NH3•H2O电离出的OH-和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之比为108,故C正确; D.pH=11的NaOH溶液的浓度小于pH=3的CH3COOH溶液的浓度,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醋酸有剩余,所得溶液显酸性,故D错误; 选C。 11. 25℃时,浓度均为0. 1 mol/L的溶液,其pH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① ② ③ ④ 溶液 NaCl CH3COONH4 NaF CH3COONa pH 7. 0 7. 0 8. 1 8. 8 A. 酸性强弱:CH3COOH>HF B. ①和②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 ③中:c(F-)<c(HF) D. 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NH3•H2O是弱碱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酸性越弱,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同浓度的NaF溶液的pH小于CH3COONa,酸性CH3COOH<HF,故A错误; B.②中CH3COONH4水解促进水电离,①NaCl对水电离无影响,②中水的电离程度大于①,故B错误; C.NaF溶液中F-水解产生HF,水解微弱,所以c(F-)>c(HF),故C错误; D.由表中数据,CH3COONa溶液呈碱性,说明CH3COOH是弱酸,CH3COONH4呈中性,可以得出NH3•H2O是弱碱,故D正确; 选D。 12. 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 + H2O(g) CO2(g) + 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O H2O CO2 1 650 4 2 1.6 5 2 900 2 1 0.4 3 3 2 1 0.4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实验1中,前5min用CO表示的速率为0.16 mol/(L·min) C. 实验2中,平衡常数K=1/6 D. 实验3跟实验2相比,改变的条件可能是温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中CO的转化率为40%,而实验2中CO的转化率为20%,压强不能使该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由于温度升高使得CO的转化率减小,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B. 实验1中,前5min用CO表示的速率为0.16 mol/(L·min),B正确;C. 实验2中,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CO、H2O、CO2、H2的浓度分别为0.8mol/L、0.3 mol/L、0.2 mol/L、0.2 mol/L,所以平衡常数K=1/6,C正确;D. 实验3跟实验2相比,各组分的平衡量没有改变,所以改变的条件不可能是温度,可能是加入了合适的催化剂,D不正确。本题选D。 点睛:要注意题中反应是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的,故不可采用增大压强的措施(即缩小容器体积)。在投料相同且保证达到等效平衡的前提下,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只有加入催化剂了。 13. 工业上利用CO和H2合成二甲醚:3CO(g)+3H2(g)⇌CH3OCH3(g)+CO2(g) ΔH。其它条件不变时,相同时间内CO转化率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ΔH<0 B. 状态X时,v消耗(CO)=v生成(CO) C. 相同温度时,增大压强,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 D. 状态X时,选择合适催化剂,可以提高相同时间内CO的转化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250℃之前,反应未平衡,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相同时间内CO的转化率随温度T的升高而增大,250℃,反应达到平衡,250℃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相同时间内CO的转化率随温度T的升高而减小,因此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A正确; B.由分析可知,X点反应未平衡,反应表现为正向进行,因此v消耗(CO)>v生成(CO),B错误; C.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因此相同温度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CO的转化率,C正确; D.状态X时,反应未平衡,选择合适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可以提高相同时间内CO的转化率,D正确; 答案选B。 14. 已知:Fe3+在水溶液中以水合铁离子的形式存在,如[Fe(H2O)6]3+(几乎无色);[Fe(H2O)6]3+水解生成[Fe(H2O)6-n(OH)n]3-n(黄色);[FeCl4(H2O)2]-(黄色)。下列实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加热前溶液为浅黄色,加热后颜色变深 加热前溶液接近无色,加热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加入NaCl后,溶液立即变为黄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 加热前溶液为黄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 注:加热为微热,忽略体积变化。 A. 实验①中,Fe2(SO4)3溶液显浅黄色原因是[Fe(H2O)6]3+发生了水解反应 B. 实验②中,酸化对Fe3+水解的影响程度大于温度的影响 C. 实验③中,存在可逆反应:Fe3++4Cl-+2H2O[FeCl4(H2O)2]- D. 实验④,可证明升高温度,Fe3+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已知Fe3+在水溶液中以水合铁离子的形式存在,如[Fe(H2O)6]3+(几乎无色);[Fe(H2O)6]3+水解生成[Fe(H2O)6-n(OH)n]3-n(黄色),而实验①中加热前溶液为浅黄色,因此Fe2(SO4)3溶液显浅黄色原因是[Fe(H2O)6]3+发生了水解反应,A正确; B.实验②中加热前溶液接近无色,加热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由于加入可促进盐类水解,这说明酸化对Fe3+水解的影响程度大于温度的影响,B正确; C.实验③中加入NaCl后,溶液立即变为黄色,由于[FeCl4(H2O)2]-在溶液中显黄色,因此可说明存在可逆反应:Fe3++4Cl-+2H2O[FeCl4(H2O)2]-,C正确; D.实验④中加热前溶液为黄色,加热后溶液颜色变深,但由于氯化铁溶液中可能存在可逆反应:Fe3++4Cl-+2H2O[FeCl4(H2O)2]-,所以不能证明升高温度,Fe3+水解平衡正向移动,D错误; 答案选D。 II卷 非选择题(共58分) 15. 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1)醋酸是常见的弱酸。 ①醋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下列方法中,可以使醋酸稀溶液中CH3COOH电离程度减小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滴加少量浓盐酸b.微热溶液c.加水稀释d.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e.加入少量冰醋酸 (2)用0.1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而变化的两条滴定曲线。 ①滴定开始前,三种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最大的是___________。 ②已知V1<V2,则滴定醋酸的曲线是___________(填“I”或“II”)。 ③M点对应的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CH3COOHCH3COO-+H+ ②. a、d、e (2) ①. NaOH>CH3COOH>HCl ②. 0. 1 mol·L-1醋酸溶液 ③. I ④. c(CH3COO-)>c(Na+)>c(H+)>c(OH-)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醋酸是一元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电离产生CH3COO-、H+,故其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 ②a.滴加少量浓盐酸,增大了溶液中c(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导致CH3COOH电离程度减小,a符合题意; b.醋酸电离过程会吸收热量,微热溶液,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导致CH3COOH电离程度增大,b不符合题意; c.加水稀释,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会促进醋酸的电离,导致CH3COOH电离程度增大,c不符合题意; d.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会增大溶液中c(CH3COO-),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导致CH3COOH电离程度减小,d符合题意; e.加入少量冰醋酸,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但电离分子数增加远小于醋酸分子数的增加,故最终达到电离平衡时CH3COOH电离程度减小,e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可知:符合题意的选项是a、d、e; 【小问2详解】 ①0.1 mol/L NaOH溶液pH=13;0.1 mol/LHCl,溶液pH=1;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其电离产生的c(H+)<0.1 mol/L,则溶液pH>1,且酸溶液pH<7,故滴定开始前,三种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OH>CH3COOH>HCl; H2O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H2OOH-+H+;等浓度的c(H+)、c(OH-)对水电离平衡的抑制作用相等,由于离子浓度NaOH=HCl>CH3COOH,所以水电离程度最大的是0.1 mol/L的CH3COOH,则由水电离出的c(H+)最大的是0.1 mol/L CH3COOH; ②醋酸是一元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0.1 mol/L的HCl、CH3COOH溶液中c(H+):HCl>CH3COOH,c(H+)越大,溶液的pH就越小。根据图示可知:在开始滴定时I的pH比II的大,所以滴定醋酸的曲线是I; ③用Na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当加入NaOH溶液体积是10 mL时,得到的是等浓度的CH3COOH、CH3COONa的混合溶液。根据图象可知在此时溶液pH<7,说明c(H+)>c(OH-),CH3COOH的电离作用大于CH3COO-的水解作用,所以c(CH3COO-)>c(Na+),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大于弱电解质CH3COOH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则c(Na+)>c(H+),故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H3COO-)>c(Na+)>c(H+)>c(OH-)。 16. 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1)合成氨工业中,合成塔中每产生2 mol NH3,放出92.2kJ热量。 ①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若起始时向容器内放入2 mol N2和6 mol H2,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则Q(填“>”“<”或“=”)___________184.4kJ。 ③已知: 1 mol 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等于___________kJ。 ④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增大压强 b.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 升高温度 d. 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 (2)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CH4(g)+H2O(g) CO(g)+3H2(g)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中CH4含量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两条曲线表示的压强的关系是:p1___________p2(填“>”“=”或“<”)。 (3)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O(g)+H2O(g) CO2(g)+H2(g)获取。 ①T℃时,向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充入1 mol水蒸气和1 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