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3-2022北京中考真题数学汇编
数据的分析
一、单选题
1.(2019·北京·中考真题)某校共有200名学生,为了解本学期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的情况,收集了他们参加公益劳动时间(单位:小时)等数据,以下是根据数据绘制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
学 生
类 型
人数
时间
性别
男
7
31
25
30
4
女
8
29
26
32
8
学段
初中
25
36
44
11
高中
下面有四个推断:
①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一定在24.5-25.5之间
②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在20-30之间
③这200名学生中的初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一定在20-30之间
④这200名学生中的高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可能在20-30之间
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016·北京·中考真题)为了节约水资源,某市准备按照居民家庭年用水量实行阶梯水价.水价分档递增,计划使第一档、第二档和第三档的水价分别覆盖全市居民家庭的80%,15%和5%,为合理确定各档之间的界限,随机抽查了该市5万户居民家庭上一年的年用水量(单位:m3),绘制了统计图.如图所示,下面四个推断( )
①年用水量不超过180m3的该市居民家庭按第一档水价交费;
②年用水量超过240m3的该市居民家庭按第三档水价交费;
③该市居民家庭年用水量的中位数在150-180之间;
④该市居民家庭年用水量的平均数不超过180。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15·北京·中考真题)某市6月份日平均气温统计如图所示,则在日平均气温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21,21 B.21,21.5 C.21,22 D.22,22
4.(2014·北京·中考真题)某篮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如下表所示:
年龄(岁)
18
19
20
21
人数
5
4
1
2
则这12名队员年龄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A.18,19 B.19,19 C.18, D.19,
5.(2013·北京·中考真题)某中学随机地调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小时)
5
6
7
8
人数
10
15
20
5
则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 )
A.6.2小时 B.6.4小时 C.6.5小时 D.7小时
二、填空题
6.(2021·北京·中考真题)有甲、乙两组数据,如表所示:
甲
11
12
13
14
15
乙
12
12
13
14
14
甲、乙两组数据的方差分别为,则______________(填“>”,“<”或“=”)。
7.(2019·北京·中考真题)小天想要计算一组数据92,90,94,86,99,85的方差.在计算平均数的过程中,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减去90,得到一组新数据2,0,4,4,9,5.记这组新数据的方差为,则______. (填“”,“”或“”)
8.(2015·北京·中考真题)北京市2009-2014年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统计如图所示,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预估2015年北京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约____万人次,你的预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9.(2022·北京·中考真题)某校举办“歌唱祖国”演唱比赛,十位评委对每位同学的演唱进行现场打分,对参加比赛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得分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
a.甲、乙两位同学得分的折线图:
b.丙同学得分:
10,10,10,9,9,8,3,9,8,10
c.甲、乙、丙三位同学得分的平均数:
同学
甲
乙
丙
平均数
8.6
8.6
m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求表中m的值;
(2)在参加比赛的同学中,如果某同学得分的10个数据的方差越小,则认为评委对该同学演唱的评价越一致.据此推断:甲、乙两位同学中,评委对_________的评价更一致(填“甲”或“乙”);
(3)如果每位同学的最后得分为去掉十位评委打分中的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最后得分越高,则认为该同学表现越优秀.据此推断:在甲、乙、丙三位同学中,表现最优秀的是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10.(2021·北京·中考真题)为了解甲、乙两座城市的邮政企业4月份收入的情况,从这两座城市的邮政企业中,各随机抽取了25家邮政企业,获得了它们4月份收入(单位:百万元)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
.甲城市邮政企业4月份收入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数据分成5组:):
.甲城市邮政企业4月份收入的数据在这一组的是:10.0,10.0,10.1,10.9,11.4,11.5,11.6,11.8
.甲、乙两座城市邮政企业4月份收入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如下:
平均数
中位数
甲城市
10.8
乙城市
11.0
11.5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表中的值;
(2)在甲城市抽取的邮政企业中,记4月份收入高于它们的平均收入的邮政企业的个数为.在乙城市抽取的邮政企业中,记4月份收入高于它们的平均收入的邮政企业的个数为.比较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若乙城市共有200家邮政企业,估计乙城市的邮政企业4月份的总收入(直接写出结果)。
11.(2020·北京·中考真题)小云统计了自己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单位:千克),相关信息如下:
.小云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统计图:
.小云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分时段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如下:
时段
1日至10日
11日至20日
21日至30日
平均数
100
170
250
(1)该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约为 (结果取整数)
(2)已知该小区4月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为60,则该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约为4月的 倍(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记该小区5月1日至1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方差为5月11日至2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方差为,5月2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方差为.直接写出的大小关系。
12.(2018·北京·中考真题)某年级共有300名学生.为了解该年级学生A,B两门课程的学习情况,从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进行测试,获得了他们的成绩(百分制),并对数据(成绩)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
.A课程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数据分成6组:,,,,,);
.A课程成绩在这一组是:
70 71 71 71 76 76 77 78 79 79 79
.A,B两门课程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
课程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A
B
70
83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表中的值;
(2)在此次测试中,某学生的A课程成绩为76分,B课程成绩为71分,这名学生成绩排名更靠前的课程是___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
(3)假设该年级学生都参加此次测试,估计A课程成绩超过分的人数。
13.(2017·北京·中考真题)某工厂甲、乙两个部门各有员工400人,为了解这两个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过程如下,请补充完整.
收集数据
从甲、乙两个部门各随机抽取20名员工,进行了生产技能测试,测试成绩(百分制)如下:
甲 78 86 74 81 75 76 87 70 75 90
75 79 81 70 74 80 86 69 83 77
乙 93 73 88 81 72 81 94 83 77 83
80 81 70 81 73 78 82 80 70 40
整理、描述数据
按如下分数段整理、描述这两组样本数据:
成绩
人数
部门
40≤x≤49
50≤x≤59
60≤x≤69
70≤x≤79
80≤x≤89
90≤x≤100
甲
0
0
1
11
7
1
乙
(说明:成绩80分及以上为生产技能优秀,70--79分为生产技能良好,60--69分为生产技能合格,60分以下为生产技能不合格)
分析数据
两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表所示:
部门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甲
78.3
77.5
75
乙
78
80.5
81
得出结论:
.估计乙部门生产技能优秀的员工人数为____________;
.可以推断出_____________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理由为_____________。(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1.C
【分析】根据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意义对每个选项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解:①解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①(24.5×97+25.5×103)÷200=25.015,一定在24.5-25.5之间,正确;
②由统计表类别栏计算可得,各时间段人数分别为15,60,51,62,12,则中位数在20~30之间,故②正确。
③由统计表计算可得,初中学段栏0≤t<10的人数在0~15之间,当人数为0时,中位数在20~30之间;当人数为15时,中位数在20~30之间,故③正确。
④由统计表计算可得,高中学段栏各时间段人数分别为0~15,35,15,18,1.当
0≤t<10时间段人数为0时,中位数在10~20之间;当0≤t<10时间段人数为15时,中位数在10~20之间,故④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与平均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B
【分析】①将年用水量在180 m3及以下的数据相加,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得;②将年用水量在240m3以上的数据相加,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得;③利用条形统计图结合中位数的定义分别分析得出答案;④结合中位数和统计图的数据判断即可。
【详解】年用水量不超过180 m3的居民家庭有:0.25+0.75+1.5+1+0.5=4(万),=80%,所以,①正确;
年用水量超过240 m3的居民家庭有:0.15+0.15+0.05=0.35(万),=7%,故②不正确;
30-120的有2.5万人,120-330的有2.5万人,中位数应该是120,故③不正确;
由于中位数为120,用水量小于150的有3.5万人,所以该市居民家庭年用水量的平均数不超过180,④正确。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正确利用条形统计图获取正确信息是解题关键。
3.C
【详解】这组数据中,21出现了10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21,
第15个数和第16个数都是22,所以中位数是22。
故选C。
4.A
【详解】试题分析:因为年龄18的人数最多为5,所以众数是18,而,故选A.
考点:1.众数;2.加权平均数。
5.B
【详解】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因此,
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6.4(小时)。故选B。
6.>
【分析】根据甲、乙两组数据分别求出甲、乙的平均数,然后再利用方差公式进行求解比较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
,,
∴,
,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及方差,熟练掌握平均数及方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7.=
【分析】根据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这组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即方差不变,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两组数据的平均值分别为91和1,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关键是掌握一组数据都加上同一个非零常数,方差不变。
8.①1038或②980
【详解】试题分析:参考答案①:1038,按每年平均增长人数近似相等进行估算;参考答案②:980,因为2012-2013年发生数据突变,故按照2013-2014增长进行估算(因为题目问法比较灵活,只要理由合理均可给分估计学生答出980到1140之间均可给分)
考点:折线统计图
9.(1)
(2)甲
(3)丙
【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求出丙的平均数即可求解。
(2)根据方差的计算方法先算出甲乙的方差,再进行比较即可求解。
(3)按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分别计算出甲乙丙的平均分,再进行比较即可求解。
(1)解:丙的平均数:,
则.
(2),
,
,
∴甲、乙两位同学中,评委对甲的评价更一致,
故答案为:甲。
(3)由题意得,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为:
甲:,
乙:,
丙:,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丙的平均分最高,
因此最优秀的是丙,
故答案为:丙。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中位数、方差及平均数,理解折线统计图,从图中获取信息,掌握中位数、方差及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
10.(1);(2),理由见详解;(3)乙城市的邮政企业4月份的总收入为2200百万元.
【分析】(1)由题中所给数据可得甲城市的中位数为第13个数据,然后问题可求解;
(2)由甲、乙两城市的中位数可直接进行求解;
(3)根据乙城市的平均数可直接进行求解。
【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m为甲城市的中位数,由于总共有25家邮政企业,所以第13家邮政企业的收入作为该数据的中位数,
∵有3家,有7家,有8家,
∴中位数落在上,
∴;
(2)由(1)可得:甲城市中位数低于平均数,则最大为12个;乙城市中位数高于平均数,则至少为13个,
∴;
(3)由题意得:
(百万元);
答:乙城市的邮政企业4月份的总收入为2200百万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平均数及统计与调查,熟练掌握中位数、平均数及统计与调查是解题的关键。
11.(1)173;(2)2.9倍;(3)
【分析】(1)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2)利用5月份的平均数除以4月份的平均数,即可得到答案;
(3)直接利用点状图和方差的意义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1)平均数:(千克);
故答案为:173;
(2)倍;
故答案为:2.9;
(3)方差反应数据的稳定程度,即从点状图中表现数据的离散程度,
所以从图中可知:;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平均数,以及数据的分析处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题意,正确的分析数据的联系。
12.(1)78.75;(2)B、该学生的成绩小于A课程的中位数,而大于B课程的中位数;(3)180人。
【分析】(1)根据中位数的概念直接进行计算即可;
(2)根据成绩和中位数的关系即可知道排名更靠前的课程;
(3)用总人数300乘以抽取的学生中A课程成绩超过分的比例即可。
【详解】解:(1)∵A课程总人数为2+6+12+14+18+8=60,
∴中位数为第30、31个数据的平均数,而第30、31个数据均在70≤x<80这一组,
∴中位数在70≤x<80这一组,
∵70≤x<80这一组的是:70 71 71 71 76 76 77 78 78.5 78.5 79 79 79 79.5,
∴A课程的中位数为 ,即m=78.75;
(2)∵该学生的成绩小于A课程的中位数,而大于B课程的中位数,
∴这名学生成绩排名更靠前的课程是B,
故答案为:B、该学生的成绩小于A课程的中位数,而大于B课程的中位数。
(2)B.该学生A课程分数低于中位数,排名在中间位置之后,而B课程分数高于中位数,排名在中间位置之前。
(3)解:抽取的60名学生中.A课程成绩超过的人数为36人。
∴(人)
答:该年级学生都参加测试.估计A课程分数超过的人数为180人。
【点睛】本题考查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中位数,用样本估计总体,熟练掌握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3.a.240,b.乙;理由见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由表可知乙部门样本的优秀率为: ,则整个乙部门的优秀率也是,因此即可求解;
(2)观察图表可得出结论.
试题解析:如图:
整理、描述数据
按如下分数段整理 按如下分数段整理数据:
成绩人数
部门
甲
0
0
1
11
7
1
乙
1
0
0
7
10
2
a.估计乙部门生产技能优秀的员工人数为400× =240(人); ´ =
b.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可以推断出甲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理由如下:
①甲部门生产技能测试中,测试成绩的平均数较高,表示甲部门生产技能水平较高;
②甲部门生产技能测试中,没有生产技能不合格的员工。
可以推断出乙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理由如下:
①乙部门生产技能测试中,测试成绩的中位数较高,表示乙部门生产技能水平优秀的员工较多;
②乙部门生产技能测试中,测试成绩的众数较高,表示乙部门生产技能水平较高。
12 / 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