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天津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学习质量检测历史试卷.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578938 上传时间:2025-03-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9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学习质量检测历史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天津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学习质量检测历史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高三年级第一阶段学习质量检测 历史学科 试卷 命题人:高三历史备课组 审核人:高三历史备课组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1~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史记》纳“四夷传”(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民族史撰写体例体现了(  ) A.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 B.家国同构的基本理念 C.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 D.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 2.夏商时期的封国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西周的封国是把同姓亲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一变化(  ) A.防止了贵族内部的经济纷争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推动了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 D.促进了国家走向统一 3.春秋后期,劳动人民由于生活所迫,进入贵族禁地从事山泽资源开发,贵族诬其为“盗贼”并出兵镇压;镇压无效后,改用征税的办法;战国初期,各诸侯国主动开放禁地,推行征税制度,美其名曰“赐民”。这种转变反映了(  ) A.贫富差距激化了社会矛盾 B.土地私有化促进社会发展 C.税制改革引发井田制瓦解 D.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转型 4.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通过层层分封,权力分散在各级贵族中,并世袭享有特权。战国时代魏国和楚国通过变法削弱世袭特权,秦国通过军功爵制取消世卿世禄制度,强调军功而淡化世袭身份。这些做法(  ) A.标志着世卿世禄制走向消亡 B.推动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C.促进了小农经济形成和发展 D.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到封建社会 5.在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并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司法三权分立。同时中央通过对郡县官员的考核来掌握他们的政绩,决定他们的升降任免。这些措施(  ) 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B.便利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C.体现贵族政治的消亡 D.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6.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郑国渠南引支斗,溉田近4万顷,遂使关中泾阳、三原、富平、蒲城数县之舄卤,顿成天府沃野,岁收亩均一钟,而数倍于中原。”“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这些记载表明秦国(  ) A.铁制工具的普及使秦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 B.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发展奠定坚实经济基础、C.经济建设成效得益于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 D.交通运输网络与其他地区相比有明显优势 7.费正清在《中国一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材料中“改造了儒家思想”主要指汉代学者(  )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王位世袭 B.融合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 C.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 D.从根本上否定了仁政思想 8.东汉时期,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传统。至曹魏时,中正(品评官)由朝廷政府委任,私人品评变为官家品评。由此可见,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 A.与东汉察举制一脉相承 B.以门第出身为品评标准 C.加强了地方门阀的势力 D.起初意在加强集权政治 9.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人还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故“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这反映出当时(  ) A.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 B.唯才是举成为社会共识 C.佛道两家发展为时代主旋律 D.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 10.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15岁以上)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成为庸。这一调整(  ) A.加强重了农民的租役负担 B.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直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D.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1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 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 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 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 D.宋提点刑狱司与唐代的吏部 12.12.唐代科考中盛行着多种入仕的办法,如“通榜”就是主试者将自己赏识的考生列上名单。录取时甚至可以不必看应试者的试卷,单凭谁是通榜者、谁是社会知名之士、谁门第出身高贵,就可以预先定好录取名单。由此可见,唐代科举考试(  ) A.尚存有举荐选官的痕迹 B.导致选官制度发生异变 C.奠定了门阀土族的基础 D.仍属于贵族政治一部分 13.明朝中期,程朱理学僵化,王阳明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他认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据此可知,这一理论(  )、 A.坚决反对研习儒学经典 B.主张格物致知寻求天理 C.隐含着平等自由的倾向 D.受到西方人文精神影响 14. 图1、图2分别是隋唐时期运河图与元代运河、海运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不断加强​ C.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 D.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交通发展 15.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 A.充分吸取了隋唐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 B.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 C.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 D.为此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埋下制度伏笔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实验中学 TIANJIN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第Ⅱ卷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相传黄帝族与炎帝族相争相汇,组合成炎黄联盟,继而战胜并融合蚩尤族。炎、黄两族胄裔(子孙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继建立王朝,并与黄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与华夏对称的“夷”,从大、从弓,意为持大弓之人,本指东方(今山东、江苏一带)诸族,后演变为中原华夏之外诸少数民族的统称。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华夏”族界域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其演变的相关因素。(4分) 材料二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实验中学 TIANJIN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8分) 材料三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一方面,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通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与法理上自我确认。另一方面,无论是沙俄,还是西欧列强,皆是清朝以前中国历代王朝从未经历过的强劲敌手,在此情况下,外来的欧洲式的领土、主权与国际法的概念,即作为各国相互关系准则的对于领土、主权与国际法的界定,帮助清朝确立了中国领土管辖范围的明确界限。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材料四 19世纪末,美国完成了最大限度的大陆扩张,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扩大了美国的疆域,也使得新增加的疆域有机地融入美国的版图。美国的实力伴随着陆地边疆架构的形成而不断增强,在19世纪末,其工业产值甚至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加之西班牙实力的衰弱,美国抓住机遇,发动并赢得关西战争,谋取了众多海外边疆,开始了海外扩张,由此拉开了美国的海洋边疆架构构建的序幕。在此过程中,美国大力发展海上力量,包括海军和各种舰船。尤其是充分把握两次世界大战的良机,不仅大发战争财,还将国家的军事力量投射到世界各地,建立海外军事基地,控制海外交通要道和各种战略通道,推动海洋边疆架构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摘编自李朝辉《美国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与美国在疆域形成中的不同。(8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西汉初年,黄老思想盛极一时。汉朝统治者逐渐认识到,一味地追求强权法制,是不利于国家统治的。在唐代,儒学一直保持主导地位,但不时受到冲击。宋代的一些学者,他们将佛、道两家的思辨带入儒家思想当中,对其进行改造,使得儒家思想提升到新的境界。 ——摘编自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礼记正义》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的思想,简述唐代儒学受到的政治冲击和宋代“儒家思想提升到新的境界”的表现。(9分) 材料二 宋明理学曾在启蒙运动时期被广泛推崇。伏尔泰就曾指出,“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 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是最广博的王国”。当然,伏尔泰为了达到反对宗教神学的目的,对中国文化和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赞美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就其结果而言,他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极度赞美对法国的启蒙运动倒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美】麦克尼尔《世界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推崇宋明理学的原因。(4分) 材料三 浙东学派发轫于宋儒,一直延续到清代,大师辈出。作为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義认为治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对于最高权力,黄宗羲指出鉴于天子传子不传贤,宰相传贤不传子,天子必须依赖宰相补救过失。 ——摘编自乐承耀《宁波通史清代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浙东学派所倡导的精神,为解决“最高权力”问题黄宗羲设计了怎样的方案?其有何意义(7分) 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现代著名学者在他的一部论著中从六个方面论证了晚明(1573—1644)出现的大变局。该论著的目录大致如下,事实上晚明时期国家的许多方面的确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    录 第一章 “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 第二章 卷入全球化的贸易浪潮 第三章 江南市场: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 第四章 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五章 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第六章 新气象:文人结社与言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晚明大变局”为主题自拟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求标题具体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