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8 页 共 8 页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 人与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2021·渝中区模拟)温室效应和雾霾天气是当今地球生态环境面临的两大问题。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引起大范围雾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导致雾霾天气的细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均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治理温室效应和雾霾天气都需要解决煤炭燃烧污染问题
C.雾霾天气和温室效应的出现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D.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还包括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解析:C 导致雾霾天气的细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均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起温室效应和雾霾天气,所以治理温室效应和雾霾天气都需要解决煤炭燃烧污染问题,B正确;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并不意味着自我调节能力丧失,C错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还包括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D正确。
2.(2021·市中区二模)白鲟、白鳍豚、长江鲥鱼等长江特有鱼类已宣布功能性灭绝(数量非常少,自然情况下难以维持繁殖),为保护和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相关部门制定了10年内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的方案。下列关于长江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鱼种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鱼种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B.长江鱼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
C.长江禁渔方案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单纯禁渔难以避免长江某些特有物种彻底灭绝的风险
解析:A 长江鱼种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长江鱼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B正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故长江禁渔方案符合该理念,C正确;单纯禁渔难以避免长江某些特有物种彻底灭绝的风险,我们还应该对濒危鱼类进行人工繁育,同时还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D正确。
3.(2021·济南一模)中华虎凤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惊蛰过后中华虎凤蝶羽化而出,翩翩起舞,一年中能欣赏到成蝶的时间只有短短的20至30天。中华虎凤蝶以紫花地丁、蒲公英等植物的花蜜为食,喜欢把卵产在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衡叶片的背面,卵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绿宝石。卵孵化后,幼虫以杜衡叶片为食,历经五次蜕皮,于5月中旬化蛹,进入长达300天的休眠期,为下年破蛹成蝶做准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华虎凤蝶的卵产在杜衡叶片背面且绿色透明,这有利于躲避敌害
B.杜衡植株高矮不一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C.紫花地丁、蒲公英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彼此之间为竞争关系
D.观赏“留连戏蝶时时舞”,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华虎凤蝶喜欢把卵产在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衡叶片的背面,卵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绿宝石,这有利于躲避敌害,A正确;杜衡植株属于种群,不能构成群落结构,B错误;紫花地丁、蒲公英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彼此之间为竞争关系,C正确;观赏“留连戏蝶时时舞”,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
4.(2021·许昌模拟)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地球当天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从该日开始人类都在过着“生态透支”的生活。这笔超支的成本包括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粮食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更多的碳排放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所有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B.提倡光盘行动只是节约了个人的粮食,对解决全球粮食危机意义不大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人工繁育
D.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是造成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解析:D 人类所有的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非都是不利的,如植树造林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有利的,A错误;每个人的光盘行动对解决全球粮食危机意义重大,B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C错误;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因此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是造成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D正确。
5.(2021·湖南长沙联考)阅读分析以下材料,判断这些材料中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依次是( )
材料一:沼气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广的一种生态工程。
材料二:我国南方某些地区采用桑基鱼塘模式,能大大提高系统生产力。
材料三:居住在林区的农民,“靠山吃山”是他们生活的根本。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将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造林护林。
①循环原理 ②自生原理 ③协调原理 ④整体原理
A.①④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D 实施沼气工程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循环原理,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个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个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我国南方某些地区采用的桑基鱼塘模式,就是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自生原理;在进行植树造林时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整体原理。
6.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下列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关键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
B.适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是开发农田,增加农民收入
C.该生态工程恢复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整体原理、协调原理
D.矿石的开采只是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其他危害
解析:C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这主要依靠人类的活动;矿区的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矿山开发形成大量岩质陡边坡及矿渣废弃地,边坡的不稳定性易导致许多不良地质灾害。
7.(2021·河北邢台模拟)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近些年来该区域生态出现了令人欣喜的改观,2019年1月调查显示,共监测到兽类62种,鸟类196种,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少有的大型珍稀物种主要集中分布区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三江源的珍稀物种
B.通过样方法、标记重捕法等调查方法,可初步得出当地主要物种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
C.该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砍伐、狩猎、捕捞、开垦等行为,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解析:B 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进而保护珍稀物种,A错误;通过样方法、标记重捕法等实地调查结合人工估算得出的数据,可初步得出当地主要物种的数量及分布情况,B正确;该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8.我国麋鹿经历了本土野外灭绝、圈养种群复壮、放归野外等历程,成功建立野生种群。2020年,我国麋鹿分布点已从最初的2处发展至81处,数量超过8 000只,基本覆盖糜鹿野外灭绝前的栖息地,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糜鹿种群密度
B.增加我国麋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种群的进一步发展
C.麋鹿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内斗争最小
D.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就地保护
解析:AB 由于麋鹿数量较少,个体较大,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糜鹿种群密度,A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增加我国麋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种群的进一步发展,B正确;麋鹿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为K/2,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条件下,种群数量最少时,种内斗争最小,C错误;据分析可知,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易地保护,D错误。
9.如图表示某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就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循环原理
B.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遵循自生原理
C.此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D.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
解析:ABD 该生态工程中,某环节产生的废物可作为另一个环节的原料或资源,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遵循循环原理,A正确;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生物多样性提高,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遵循自生原理,B正确;能量不可循环利用,C错误;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D正确。
10.(2021·历城区模拟)第4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1 864只,圈养375只,栖息地258~349万公顷,栖息地保护区67个,大熊猫在国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若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至栖息地保护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B.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因大熊猫的放归而受到影响
C.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是通过增加迁入率来提高其种群密度
D.放归大熊猫后,栖息地大熊猫种群的基因库会增大,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
解析:BCD 大熊猫本来就属于栖息地具有的物种,所以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不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A错误;大熊猫的放归会导致栖息地内被大熊猫捕食的生物、天敌生物等的数量、分布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B正确;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是通过增加迁入率来提高其种群密度,C正确;放归的大熊猫中可能具有与栖息地大熊猫不同的基因和基因型,所以放归大熊猫后,栖息地的大熊猫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都可能增大,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1.(2021·河北正定调研)如图为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和整体原理。
(2)蓝绿萍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
(3)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是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4)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________________的工程体系。
解析:(1)图中的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循环原理、自生原理和整体原理。(2)蓝绿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3)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不但考虑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考虑到了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整体原理。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4)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答案:(1)循环 自生(两空顺序可颠倒) (2)生产者 (3)整体 自生 (4)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12.垃圾分类无疑是最近最热的话题之一,我国有多个城市将垃圾分类纳入法制框架,城市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治理要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来考虑,即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城市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的CO2浓度偏高从而形成_________效应。科研人员通过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煤能源,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3)建设“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的一个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________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________原理。
(4)城市中的垃圾经过降解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成分)。根据生态工程方面的内容,请你列举出一种实现城市垃圾降解的处理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2)城市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的CO2浓度偏高从而形成温室效应。科研人员通过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煤能源,突出的优点是减少了污染。(3)建设“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的一个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协调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整体原理。(4)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城市中的垃圾经过降解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根据生态工程方面的内容,实现城市垃圾降解的处理办法如: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燃烧发电等。
答案:(1)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2)温室 减少了污染 (3)协调 整体 (4)分解者 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燃烧发电等
13.(2021·雨花区一模)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碳达峰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现阶段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仍在增加,是因为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__________的平衡。
(2)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请提出两种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的加剧,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其中氢气被认为是未来最理想的终端能源载体,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现阶段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仍在增加,是因为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2)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大力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3)氢气被认为是未来最理想的终端能源载体,其理由是氢气是可再生能源,其燃烧后的产物是水,没有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不会污染环境。
答案:(1)碳循环 (2)大力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3)氢气是可再生能源,其燃烧后的产物是水,没有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不会污染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