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星星变奏曲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59522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星星变奏曲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星星变奏曲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星星变奏曲的教学设计 合江县甘雨中学 李 琼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展开想象,领悟诗的思想内涵; 2.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3.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4.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读欣赏文章。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教学设想 《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这首诗在诗歌主题、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简介“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将这种创作现象与社会整体环境相联系,为了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的写作风格提供知识平台。课文借用了“变奏曲”这一音乐术语,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教学活动应强化诵读,在熟读过程中,揣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对于形象的丰富内涵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合作研究,鼓励有创意的个性化阐发。以提高审美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联想想象法:让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深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合作探究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完成赏析文章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比较阅读法:诗歌的上下节本身就是对比,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回顾:《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热闹自由的天上街市,作者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用天上的幸福自由来反衬现实生活黑暗,从而表达了作者憧憬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星星的诗——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体会这首诗中作者又借助星星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二、 作者简介及朦胧诗解说。 1、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一首重要诗作。 江河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升华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2、朦胧诗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江河、舒婷、顾城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新诗潮运动”的产物,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因这类诗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而被成为“朦胧诗”。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1980年以“青春诗会”的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青年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定,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索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 三、检查生字词 静谧 mì 闪烁shuò 朦胧 ménglóng 憧憬 chōngjĭng 劫jié难 凝望 níng 颤chàn动 覆fù盖 四、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涛歌内容。        提示:《星星变奏曲》抒情细腻,意境优美。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和浓郁的诗意氛围。朗读时要感情饱满,注意音量、语速和诗歌内趋力的和谐。 2.学生参考课本后播音员丁建华所淡的朗读感受。自由诵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情境意蕴。  (1).仔细听读。思考:本首诗一共分为几节?想想两节诗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2).朗读品味。 第一节: 明快、轻松 第二节:缓慢、低沉 五、研读赏析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2.这首诗中有几处出现了“星星”这一形象?它有什么深刻含义? 3.两节诗在结构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 4.分组探究:分别找出每一节诗所描绘的意象,对其进行分类,并思考其营造的意境。 六、合作探究 什么是变奏曲?   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是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成为“变奏曲”。 星星变奏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曲”? 这首诗上下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都相同或相近,也具有相同的韵律,但上下两节在情境、意味上发生变化并形成对比,就像音乐一样既有原来的轮廓而又以变化的形式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叫“星星变奏曲”。 七、课堂小结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黑暗冰冷现实的否定、对光明的渴求。它以情境的交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这正是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运用多种修辞:暗喻、反问、反复、通感等 八、 作业 1、小作文 星星因为它遥不可及,我们就对它抱有无限的遐思;因为它的明亮而美丽,我们就对它产生了无穷而美丽的幻想。别剪断了你想象的翅膀!请以“星星”为题写一段话,将你的想象展示出来。 2、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期盼或愿望”。(课后练习三) 3、有感情地朗、背诵这首诗。 板书设计:             星星变奏曲  温情  浪漫    —————————寒冷、残酷            (对    比)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