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散步》教学设计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新集中学 黄殿英
2017年5月18日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 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思想感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揣摩语句,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浓浓亲情。
2. 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主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亲情的感悟,继承并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思想感情的写法。
难点:体会本文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
教学方法:
自主品读法,点拨引导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深情导入
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家庭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二、简介作者,检查字词
1.介绍作者
简介作者
2.字词识记
嫩芽(nèn) 霎(shà)时 拆(chāi)散 熬(áo)过
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要求: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注意朗读过程中的感情基调、语速、停顿、重音。
2. 思考:
①散步的季节?
②散步的地点?
③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④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3. 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用一句话概括)
4. 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四、 探究课文
1. 你能具体地说说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吗?
2. “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3. “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4. 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点评人物
①那么,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的人是谁呢?请用“我最欣赏 ,因为,从文中 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回答。
②学生各抒己见,各赞所爱:
“我”——孝顺、体贴、爱幼、稳重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C:“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我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中的“慢慢地、稳稳地、仔细这几个词语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写得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对母亲的体贴关心,惟恐母亲有闪失。
母亲——温和慈爱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写出母亲对我的信任。
B:“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动词“摸摸”足以看出母亲对小孙子的疼爱,为了孙子,母亲放弃了走大路的想法。“还是走小路吧”说明母亲理解孙子的心思,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小孙子的心愿,彰显了人类生命的真谛——对幼小生命的保护,体现出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儿子——聪明伶俐、善于观察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妻子——温柔贤惠,善解人意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6. 小结:
幸福的家庭,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无论写谁,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真挚的情感:母子情、 夫妻情、祖孙情、婆媳情……。 归纳为一个词就是“相亲相爱”或“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五、 探究写作方法
1.以小见大
这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这种以小事情表现大主题的写作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就是“以小见大”。
2. 细节描写
六、 美点寻踪,品味语言
1.学生寻找、思考、圈点、勾画、批注。
2.学生畅所欲言。
七、 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怎样做才能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爱?请大声说出你爱的宣言。
八、教师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衷心祝愿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
九、 作业设计
回家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写一篇短文,抒写一下你与家人间的浓浓亲情。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散步 走大路? 幸福温馨
走小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