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包公审驴》教学反思
《包公审驴》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通俗易懂。在备课时,我就不想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分析课文上,而是把更多时间去琢磨这节课我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
一、从课题入手,质疑问难。
本课课题比较新颖,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读书的热情。从 “审”字入手,让学生就课题提问,进行质疑,这样,不仅仅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更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使学生带着 “包公怎样审驴?为什么要审驴?审的结果怎样”等问题,主动读书才真正观察和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读书的质量。
二、尊重文本,注重生成。
语文不能脱离开文本,我带领学生紧紧抓住文中的词、句进行深入的探究,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读懂的层面,而是在读懂的基础上学会思考与质疑。比如我在让学生体会王五的好驴被换时的心情,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王五好驴的词语,并说明了理由。有这样的铺垫就不怕学生理解不了王五为什么把驴当做宝贝一样爱护了,也顺水推舟地让学生体会出了他当时的心情。
三、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在设计本课时,我抛弃了以往的“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分析课文,我用一个环节“评价文中的人物”,并且我在讲解审驴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找出能够表现包大人足智多谋的句子再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妙处,从而明白包大人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与形象,突出其正面性格特征,理解包公的胸有成竹和足智多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