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教学浅谈
工作单位:扶风县黄堆初中 作者:陈玉君 电话:15191715981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文言文教学的内容……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如何让这些灿烂的瑰宝闪闪发光,指导我们的思想,开阔我们的视野,借古知今,古为今用呢?关键就是要读懂读透这些文言文。本文就从学习文言文的意义、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几个方面,具体说明如何学习文言文,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正 文】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与此相适应,中学语文教材190篇基本题目中,选入了四分之一强的文言文。
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又是一个难点。对文言文认识不足,或过于强调文言文的难教难学,都不利于文言文的教学。由于文言文在生活内容和语言形式两方面同现代语体文都存在着时代差异,因此,认真研究文言文教学,探讨符合文言文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尤为重要。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在“讲”上下功夫,教师讲,学生听或者记,一般采用“串讲法”。不难发现,采用这种方法施教的结果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会学”。而当今知识科技迅猛发展,学生紧靠老师教会的知识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那种少、慢、差、费的做法,变学生“学会”为“会学”。那么怎样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一点体会,愿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要求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根据这一基本要求,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应归纳为:
1.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他们以后阅读古籍,批判地继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字、词、句方面打下基础。
2.提高现代文的读写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写作技巧,借以提高现代文的读写能力。
3.思想感染和陶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作家和作品的介绍,使学生获得关于古代的知识,向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其民族自豪感,陶冶其美好的道德情操。
二.文言文教学的内容
帮助学生消除时代隔阂和语言隔阂应该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具体说,可以归纳如下:
1.一般的汉字知识
结合《形声字》等知识短文使学生掌握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如“好”字,从女、从子,是会意字,本意是女子美貌。学生明此,就不会把“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中的“好”字当做当今好坏的“好”了。还结合课文,把常用的重要的繁简字、异体字、通假字整理归纳让学生掌握,通假字要讲通假之所以然。比如有一种通假字是由古人书写或抄写笔误而成的。而那些形体、声音都相同或相似的字就容易写错。明此,学生就可弄清“唱——倡”、“辩——辨”、“信——伸”、“据——距”等通假字的道理。此后读书,便可以此类推了。还应讲清古音异读知识。古音异读是指某些专有名词中的字音古今异读。如“可汗大点兵”中的“可汗”,汗读hán,而不读hàn。
2.古汉语词汇基础知识词语。
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对一定量的文言文词语的教学。文言文教学要结合教材,讲清课文中出现的实词的意义,有些词还要分析在音、义上与他们相同或相近的词的差异,以及它们自身的发展与演变,使学生不仅准确掌握它们在课文中所表示的意思,而且能够进行辨析与比较,从而了解词的多义、同义、古今义等词汇知识,为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打下基础。
3.古汉语语法知识
语法知识包括词法知识和和句法知识。虚词是文言文词汇知识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则、者、也、矣、于、以、乎、哉、焉、所”等13个。此外还有词类活用、一次多用等知识,也应该指导学生掌握。词法知识的教学重点,应有意识地放在与现代知识不同的内容上,如词类与词性的变换,数词与名字的直接结合,虚词的用法等,应讲明规则,以达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之目的。
句法知识的教学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现代汉语知识来分析理解文言文句子。有的文言句式和现代汉语句式相同,学生读起来比较容易;有的则不同,需要指导学生学习。为此,必须有针对地教学文言文特有的句式,如宾语前置,一定得结合例句说明“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或“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这两个条件。再如讲“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的省略,一定要讲明“对举平行的分句共一个动词”这个条件。
4.查阅工具书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已具备了查阅常见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能力。教师应视学生具体情况,教他们学会查阅《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学会怎样从各个义项中选择词义。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坚持长期要求,以逐渐培养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三.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下面介绍一下文言文教学中常采用的几种基本教学方法。
1.读。指导学生自读、自思、自讲。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讲解,以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激起阅读的兴趣。无数的教学经验和实验都表明,理解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指导学生自读、自思,他们才能以自己之力,了解自己生疏的文言,以至进入文言文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中去。
2.译。指导学生正确翻译。
翻译要做到五个字: “留、删、调、补、换”。留: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等;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养成利用注释,翻查资料,质疑请教的学习习惯。笔译之后,让学生分层分段说说翻译的内容,再让别的学生评价、校正,最后教师给予点拨。
教师点拨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
2.学生出现的疏漏之处,订正时要让其掌握规律性的东西。如(1)单音词变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的句子成分;(3)调好句子的语序。
3.析。串讲分析。
析,就是教师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必要的分析,目的就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的方法要因文而异,可按照论述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要发分析论点,特别是中心论点。属于记叙性的文章,可按照叙述的时间先后或空间变化进行分析,一般要重点分析人物和事件。对文学作品,或根据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来进行分析,或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来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之后,便可进一步的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择要概况文章的写作特点。对文章进行分析,一定要突出重点,切记面面俱到,泛泛而论,一定要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如将《岳阳楼记》就可结合朗读教学进行赏析分析,让学生深入意境,取得美得感受。这样,经过改造了串讲分析,就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是符合培养创造型思维人才的时代要求的。
4.古今比较。
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进行文言文字、词、句教学时,教师要把力量放在揭示古今词句的异同上,从而认识古汉语的特殊规律。比如,在初学文言文时,可告诉学生: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文言中单音词多,现代汉语中双音词或多音字居多。如《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有61个字,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用语再简练,恐怕也得一百多字。
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把古今的语言拿来比较,也可以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字和字、词和词、句和句可以比较,篇和篇也可以比较;内容相同、表现方法相同的也可以进行比较。可以在一课书中进行比较,也可以在不同课文中进行比较。如文言文中的“之”字,通过有关课文的学习,就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例 句
作 用
词 性
与现代汉语 相应的词
1.子墨子九据据之
2.子墨子闻之
3.领有敞舆欲窃之
代人
代物
代物
代词
代词
代词
他(公输盘)
这消息(楚攻打宋城的消息)
它(指破车)
4.邢之地,方五千里
5.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同类
6.宋何罪之有?
用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不译
用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表示动词和宾语倒置
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
的
无义
无义
7.刑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8公将鼓之
9辍耕陇之上
起辅助语气作用
起辅助语气作用
表示到某处去
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
动词
无义
无义
去、往、到
总之,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觉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去区别古今汉语的异同,理解文言文中的各种语言现象,从中获得知识,找出规律,通过反复训练,加速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5.评
所谓“评”,就是对课文的思想观点进行评价。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华,值得借鉴。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作者自身的思想,有必要指导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课文进行鉴赏、辨别、分析。批判,做到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
6.练
要巩固所学内容,就得多练习。知识重点设题要活,要突出每篇文章的特点。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出一套试题,相互考。如:古诗练背诵,练默写,练欣赏名句。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的词,翻译省略成分的句子等等。练习题要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辨析同一个词在不用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这是检测我们文言文教学是否有效的最好的方法。
7.诵
学习文言文,要重视指导学生诵读。程端礼《朱子读书法》上说:“若读的熟而又思的深,永远不忘。某旧苦记文字而不得,后来只是读,近之记得者,皆读之功也。”这话是经验之谈。在中学阶段,让学生熟读背诵四五十篇文质兼美,深浅适度的文言文乃至一定数量的诗词,在头脑里储存些文言信息,对认知迁移、阅读理解是大有好处的。诵读,一定要读出作品中固有的语气、语调和节奏,表达出作品的情绪、气氛和感情。要把诵读训练的过程变成对作品深入理解的过程,要把诵读和其他基础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如由于种种原因,文言文中有时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思,而是措辞婉曲。《岳阳楼记》中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句,这里的“居庙堂之高”实际指受重用在朝当官;“处江湖之远”实际指遭贬斥在野赋闲。采用这种委婉的说法,使语言富有一种含蓄美,这要在反复诵读中加以揣摩。
8.授之以法,导之以学
方法犹如过河的桥,它是顺利到达彼岸的重要手段。如掌握实词可采取“零存整取,积少成多”法。换言之,随着教学的进行,可指导学生把通假字、单音词,一词多义、古今差异较大的词都整理出来,分别集中排队,搞个“集解”式的列表,表中要有典型例句并做扼要翻译、出自篇目等,定期补充,逐渐积累,做到上下沟通,新旧联系,积少成多。
掌握虚词可授之以采取“分散难点,保证重点,各个击破”法。也可让学生搞个常用虚词一览表,然后再确定哪一课重点解决哪些虚词。如《寓言二则》和《黔之驴》两课重点解决“之”的代词作用;《狼》一课重点解决“其”的代词作用;《卖油翁》中发现解决“而”的连词作用;《马说》重点解决“也”的语气词作用;《扁鹊见蔡桓公》重点解决“以”的介词作用等。有时在确定的课文中,重点解决的虚词出现的次数虽多,但类型并不一定全,这样就可以在以后学习的课文中随时补充,逐渐完善其用法。至于有些虚词,一时还不能集中解决的,可暂不列入表中,留待以后解决。这样就可以分散难点,保证重点,各个击破,便于学生对常用虚词的掌握。
9.指导学生写总结、感想
要想取得事业上和人生上的成功,反思最重要,而总结又是反思的前提。让学生每学完一课都进行总结,从而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写读后感,是深化理解和发展想象力的好办法。读后感的内容包括:由作者产生的感想;由文章的历史背景产生的感想;由文章对现实的意义产生的感想等等。不论哪种感想,都应是读后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绝不是“憋”出来的。教师对可取的读后感,应给予估量,对不可取的感想,应给予指导。
总之,教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艺术,方法不是唯一的,教师只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之学有所得,不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中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
初中文言文教学浅谈
工作单位:扶风县黄堆初中
作 者:陈 玉 君
联系方式:15191715981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