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练习.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55921 上传时间:2025-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实验专题练习 1.(12分)实验室模拟回收某废旧含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NiO,另含Fe2O3、CaO、CuO、BaO等)生产Ni2O3。其工艺流程为: 图Ⅰ 图Ⅱ ⑴根据图Ⅰ所示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知浸出渣含有三种主要成分,其中“物质X”为 。图Ⅱ表示镍的浸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当浸出温度高于70℃时,镍的浸出率降低,浸出渣中Ni(OH)2含量增大,其原因是 。 ⑵工艺流程中“副产品”的化学式为 。 ⑶已知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Fe(OH)3 Fe(OH)2 Ni(OH)2 开始沉淀的pH 1.5 6.5 7.7 沉淀完全的pH 3.7 9.7 9.2 操作B是为了除去滤液中的铁元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向操作A所得的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pH为3.7~7.7,静置,过滤。请对该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若原方案正确,请说明理由;若原方案错误,请加以改正)。 ⑷操作C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Ca2+,若控制溶液中F-浓度为3×10-3 mol·L-1,则Ca2+的浓度为 mol·L-1。(常温时CaF2的溶度积常数为2.7×10-11) ⑸电解产生2NiOOH·H2O的原理分两步:①碱性条件下Cl-在阳极被氧化为ClO-;②Ni2+被ClO-氧化产生2NiOOH·H2O沉淀。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12分)乙二酸(H2C2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氧化时控制反应液温度为55~60℃,边搅拌边缓慢滴加浓HNO3、H2SO4混合液,可发生下列反应: C6H12O6+18HNO3→3H2C2O4+18NO2↑+12H2O C6H12O6+6HNO3→3H2C2O4+6NO↑+6H2O ⑴检验氧化后的溶液中是否仍含有葡萄糖的实验方案为 ▲ 。 ⑵氧化时控制反应液温度为55~60℃的原因是 ▲ 。 ⑶若水解时淀粉利用率为80%,氧化时葡萄糖的利用率为80%,结晶时有10%的乙二酸遗留在溶液中。则30 kg淀粉可生产乙二酸的质量为 ▲ 。 ⑷生产中产生的NOx用氧气和水吸收后产生硝酸循环利用,若尾气NOx中n(NO2)︰n(NO)=2︰1,且NOx的吸收转化率为90%。计算:理论上,每生产9 kg 乙二酸至少需要补充质量分数为63%的硝酸溶液多少千克。(写出计算过程) 3.(15分)硅藻土是由硅藻死亡后的遗骸沉积形成的,主要成分是 SiO2和有机质,并含有少量的Al2O3、Fe2O3、MgO 等杂质。精制硅藻土因为吸附性强、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下图是生产精制硅藻土并获得Al(OH)3的工艺流程。 ⑴粗硅藻土高温煅烧的目的是 。 ⑵反应Ⅲ中生成Al(OH)3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氢氧化铝常用作阻燃剂,其原因是 。 ⑶实验室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硅藻土中硅含量的步骤如下: 步骤1:准确称取样品a g,加入适量KOH固体,在高温下充分灼烧,冷却,加水溶解。 步骤2:将所得溶液完全转移至塑料烧杯中,加入硝酸至强酸性,得硅酸浊液。 步骤3:向硅酸浊液中加入NH4F溶液、饱和KCl溶液,得K2SiF6沉淀,用塑料漏斗过滤并洗涤。 步骤4:将K2SiF6转移至另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蒸馏水,采用70 ℃水浴加热使其充分水解(K2SiF6+3H2O=H2SiO3+4HF+2KF)。 步骤5:向上述水解液中加入数滴酚酞,趁热用浓度为c mol·L-1 NaOH的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标准溶液V mL。 ①步骤1中高温灼烧实验所需的仪器除三角架、泥三角、酒精喷灯外还有 。 a.蒸发皿 b.表面皿 c.瓷坩埚 d.铁坩埚 ②实验中使用塑料烧杯和塑料漏斗的原因是 。 ③步骤3中采用饱和KCl溶液洗涤沉淀,其目的是 。 ④步骤4中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 ⑤样品中SiO2的质量分数可用公式“×100%”进行计算。由此分析步骤5中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15分)盐泥是氯碱工业中的废渣,主要含有镁、铁、铝、钙等的硅酸盐和碳酸盐。实验室以盐泥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流程如下: ⑤加NaClO,pH=5~6 ⑥煮沸,趁热过滤 滤液Ⅰ ③煮沸 ④过滤 ①水,调成泥浆 ②H2SO4 调pH=1~2 29g盐泥 滤液Ⅱ 产品 已知:(Ⅰ) Ksp[Mg(OH)2]=6.0× (Ⅱ) Fe2+、Fe3+、Al3+开始沉淀到完全沉淀的pH 范围依次为:7.1~9.6、2.0~3.7、3.1~4.7 (Ⅲ) 三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盐泥中加H2SO4溶液控制pH为1~2以及 第一次煮沸的目的是:    。 (2)若溶液中Mg2+的浓度为6 mol/L,溶液pH≥    才可能产生Mg(OH)2沉淀。 (3)第二次过滤需要趁热进行,主要原因是   。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 (4)从滤液Ⅱ中获得MgSO4·7H2O晶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为: ①向滤液Ⅱ中加入    ,②过滤,得沉淀, ③    ,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⑤过滤、洗涤得产品。 (5)若获得的MgSO4·7H2O质量为24.6 g,则该盐泥中含镁[以Mg(OH)2计]的百分含量约 (MgSO4·7H2O式量为246)【写出计算过程】 1.⑴BaSO4 温度升高,Ni2+的水解程度增大 ⑵CuSO4·5H2O ⑶方案错误。在调节pH前,应先在滤液中加入H2O2,使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 ⑷3×10-6 ⑸ClO-+2Ni2++4OH-=2NiOOH·H2O+Cl- (每空2分,共12分) 2.⑴取氧化后所得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新制Cu(OH)2,加热。若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葡萄糖。 (2分) ⑵若温度过低反应过慢,若温度过高硝酸会分解(或挥发) (2分) ⑶28.8 kg (2分) ⑷设每产生9 kg H2C2O4反应中产生NO2的物质的量为x,产生NO的物质的量为y C6H12O6+18HNO3→3H2C2O4+18NO2↑+12H2O 18 3 18 x x/6 x C6H12O6+6HNO3→3H2C2O4+6NO↑+6H2O 6 3 6 y y/2 y x=2y (x/6+y/2)×90 g·mol-1=9×103 g x=240 mol y=120 mol (2分) 需补充的硝酸m(HNO3)=360 mol×(1-90%)×63 g·mol-1÷63% (2分) =3600 g=3.6 kg (2分) (共12分) 3. ⑴除去有机质 ⑵①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②氢氧化铝分解吸收热量,且生成高熔点的氧化铝覆盖在表面 ⑶①d ②实验中产生的HF能与玻璃仪器中的SiO2等物质反应 ③洗去沉淀表面的HF等杂质;增大K+浓度,减少K2SiF6的损失 ④最后一滴滴入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30 s不褪色 ⑤HF+OH-=F-+H2O (除第⑴小题1分外,其余每空2分,共15分) 4(1)提高Mg2+的浸取率(2分) (2)8(2分) (3)温度较高时钙盐与镁盐分离更彻底(或高温下CaSO4·2H2O溶解度小)(2分) Al(OH)3 、Fe(OH)3 、CaSO4·2H2O (2分) (4)NaOH溶液(2分) 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硫酸(2分) (5)20.0%(3分)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