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四课《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中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陈永智
一、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其中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至爱亲情,血浓于水。虽然本单元主题与学生比较贴近,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所以,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是很关键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使教学拓展和能力迁移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本单元的前三篇课文之后,对亲情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课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至爱亲情”。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过程与方法:品味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品味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小组教学。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激情导入:用沙画《时间都去哪儿了》视频导入。
(二)介绍作者。让学生通过资料自己了解作者。
(三)积累生字词,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重点词语。
(四)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五)ppt出示文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讨。1 .作者选取了母亲生前的几个闪光片段来塑造母亲的形象?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读了这些片段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2、通过这几个片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赏析四个片段中的精彩语句。
(1)、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2)、“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3)、“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4)、“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六、拓展延伸: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说说你的母亲对你所做的最使你感动的一件事。
学生活动:
(一)学生通过沙画视频,感受母亲深沉的爱。
(二)学生通过资料了解作者。
(三)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四)学生分段并归纳意思。
(五)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教师ppt出示的内容。1 .作者选取了母亲生前的几个闪光片段来塑造母亲的形象?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读了这些片段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2、通过这几个片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赏析四个片段中的精彩语句。
(1)、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2)、“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3)、“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4)、“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六)学生拓展。
四、课堂小结:本文中,作者通过四个片段,刻画出了一位农村妇女形象:“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八、布置作业:课后探究练习第二题
九、板书设计:
元宵母亲背我赏灯——慈爱
读小说热泪涌流——善良
儿子受罚母亲落泪——心疼孩子
灯下熬夜为儿做鞋——勤劳能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