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读《活着》的领悟
2013年1月21日的午后,一个人坐在屋后的小凳上,借着睡眼惺忪的朦胧的冬日暖暖阳光的倦意,我才安静地翻开余华的这本《活着》。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形形色色的人物,带着丢了灵魂的躯壳苟活着,这样的存在有意思吗?怎样活着才是真正的活着?这些飘渺的问题在脑海闪现,也许在书中也无从找到确切答案,但我愿意静下来读读关于生活,关于活生生的现实,关于苦难的文字。当行走了一段路,我总希望停一停,看看周围,望望前方,问问心里的那个精灵,现在的境况是你想要的吗?此刻的你是真正开心的吗?也许旁人觉得很无聊,但于我而言唯能如此才能让自己心平如水,安稳踏实。
我对时间的感情,既爱又恨。它教会我勇敢地面对低谷时的酸楚,平静地忍受伤感、失落的痛苦;它用滴答的指针时不时地提醒着你生命缩短的节奏。虽然常常怀念儿时的天真无邪,单纯快乐的时光,但那时却渴望早早长大,可以去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而今,当所谓的自由将你围绕,四面八方任你选择时,这才恍然惆怅,禁不住感慨无从选择的苦恼。岁月会悄悄地一点点塑造和改造人形、人心、人性、人型。当我开始感知这些变化时也是我开始刻骨铭心地体会人情冷暖、炎凉世态、世界偌大渺小如我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本该是敢想敢干、无所畏惧、天大地大唯我潇洒的年纪却因为那些繁杂琐碎的细枝末节纠结辗转,为那些无关痛痒的淡蓝色忧伤而感时伤怀、嚎嚎呻吟,表面上淡定得像经历了多少沧桑的老者那般闲情。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不代表成熟,况且本在摸索的阶段,何必在意这样的成熟。累了,痛了,笑了,哭了,也就懂了。被周遭的眼光和期待指引得太多,反倒不知道未来的路是为别人而走还是遵从自己的想法,以至于无法判断何为本真的自我。时间这个老师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老师,对每一个学生他都看做世间的精灵,至于课程他自有安排,所以不必着急也不要毫不在乎,用心地对待,一定会有收获。
读完《活着》,我不得不赞同一则评论里说的这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一个叫“福贵”的老人在他暮暮老矣之际带着一份平静的心情向偶遇的路人讲诉他这一生的坎坷路程。福贵经历了从中国内战,“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后期50多年的漫漫历史,他接二连三地失去亲人,爸妈、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每一次都要忍受着难以言诉的悲伤和欲罢不能的无奈。很多次他也想着自己活不久了,可命运就是捉弄他,一遍遍地在伤口上划刀子。就这样咬着牙在心里肆意咆哮,眼含着泪水不甘地抗争,他终于挺过来了。所以,文章末尾写到福贵“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作者用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平缓语调来描诉生活的艰辛反倒让我感觉到福贵真实的心境。
读到“大跃进”后期那段,人们家里都没粮食,生活甚是拮据,捉襟见肘的日子在文字的映照里更是散落一地的凄凉惨兮。为了把日子将就再将就地过下去,福贵卖掉了有庆最舍不得最爱惜的羊去换米,家珍半夜回娘家让她爹好不容易省出了一小袋米,还是揣在胸门口带回家的,煮饭时都得关好门窗尽量让动静小点,生怕被人家发现,凤霞在地里挖到地瓜还,村里王二竟去抢,为了吃的也不所谓人品良心,那是救命的啊!苦难的日子,一张张面孔,一幅幅画面,很清晰地在我脑海呈现。这是历史的记录,这是岁月的记忆。有时候,人,真应该懂得知足。你没尝试过什么叫苦的日子,就省省那些埋怨的话语。多去找寻当前日子里美好的地方,或者偶尔去过去的时光里找找艰难,也许就拥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和信心。没有过不去的坎,管理老师说,有时候扛一扛,就过去了。嗯。扛一下,又是晴空朗照。
在读到有庆因为献血过度而离去的那段,我实在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抽泣乃至大哭起来,心里边那个难受,堵得慌。活生生的一个孩子,因为医生的不敬业不道德就这么早早的断送了生命,对于父亲而言这样的打击如何能受得了?所以福贵冲进医院发疯似得找到医生撕破嗓子地吼着“我要杀了你”,我完全能想象那种场景和理解福贵此刻的状态。我知道无论怎样的补偿都无法解开由此埋在福贵心中的郁结,这样的伤痛将伴随福贵后边几十年的日子。
想想我们自己,从幸运地来到这个世界到由父母养大成人,这段路程也是磕磕绊绊,很是不易。爸爸常跟我说,出门在外,父母没在身边,自己要学会照顾好自己,随时注意安全,小心一点。以前也没怎么在意,全当爸妈唠叨,可细细琢磨爸爸妈妈确实是担心挂念着我,孩子在外安全平安快乐,他们才真正安心踏实。所以就算是过马路也会想起爸妈的话,危险的活动尽量不参加,学会保护自己,这也是生活的一项必备技能。
合上书页,缓缓地舒了一口气。
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吗?但是对于福贵而言能活着就已经是最大的挑战和胜利了。面对苦难的折磨和考验,福贵并没有被打倒,他能做的就是忍受着,艰难地忍受着,任时光来治疗伤口,到老来发现世事无常,也不过如此,也许这就是生活,平淡中起伏着波澜,波澜中荡涤着平淡。
活着,就好好地活着。
活着,就活出点名堂给自己看看。
家中,2013年1月23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