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二、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教学具准备
直尺、田格纸、一个图钉、曲别针等较小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今天早上是怎么到学校来的?
为什么有的同学是自己走来的?有的同学却需要家长骑车开车送来呢?(远近)
2.出示图片: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结果怎么样?(高矮)
3.看到这两支铅笔你想说什么?(长短)
看来我们的家离学校有远有近,身高有高有矮,铅笔有长有短。道路的远近、身体的高矮、铅笔的长短这些指的就是物体的长度。(板书:长度)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
(1)同学们,怎样才能知道物体的长度呢?
当我们想知道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尺子作为工具进行测量。但是,古时候的人没有尺子,他们是怎样测量长度的呢?
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2)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下面咱们就来欣赏动画片,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片里有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课件播放)
动画片看完了,为什么徒弟按身长三拃做的衣服却这么小呢?
(3)下面我们也用拃做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吧。
老师量得课桌有3拃长;学生量得课桌有5拃长。
师: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得的结果不一样呢?
师:看来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长度单位。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刻度尺。
师: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直尺,他们长短不同,颜色各种各样。那么他们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数字、小竖线、cm)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师:我们在尺子上看到的数叫刻度,这些长短不一的小竖线叫刻度线。在尺子上,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叫1厘米。“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表示。
师:你还能指出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也是1厘米吗?
(3)结合生活实际建立1厘米的表象。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课件演示。
(4)我们认识了1厘米,你们能在刻度尺上找到2cm、3cm……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
3.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1)测量物体的方法
说一说,你会选择哪种方法进行测量?为什么?
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看一看,铅笔长( )厘米。
4.做一做。
(1)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三)拓展延伸
1.估一估,量一量。
估计
实际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2.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并且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生活中根据测量的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些测量长度的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