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爱这土地》课堂教学实录
虒亭中学 韩永霞
一、导入
师:有一首歌曾经唱道“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的确,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的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板书课题、作者(多媒体课件)
二、明确学习目标(课件内容显示)
三、作者及背景介绍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课件显示内容)
四、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师:(诵读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师:(课件播放)录音范读
生:听录音范读;
生:用符号在课本上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课件显示内容)
生:自由朗读;
生:个别朗读;
师生:简洁评议
五、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师:同学们,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生:诗最后一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生: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多媒体出示板书内容)
师: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生: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生: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多媒体出示板书内容)
师: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生: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朗读,感悟。)
生:土地——祖国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曙光、希望
(多媒体出示板书内容)
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
师: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生:因为当时的中国遭受日本肆无忌惮的侵略。多少国土被敌人侵占,多少同胞流离失所,作者对广大同胞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对日本侵略军残暴行为极其愤恨。所以作者用“嘶哑”一词,表达出作者这种情感.
师:同学们在读诗时忽视了一个词语“应该”. “应该”一词看似平淡,却值得我们品位与沉思,为什么说“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而不说“我可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生: “应该”一词说明“我”有一份报效祖国的责任。“可以”一词说明“我"可以做也可以不做,而“应该”表明“我”必须这样做,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师:你这个词用得好一一责任!其实诗人正是这样一只鸟,他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地为祖国大地歌唱,即使死了也要将身躯融入祖国的土地中,请同学们读诗的第1节,感受一下诗人对土地的这片真情。
(学生朗读诗歌第1节,自由读,男女生朗读)
生:“嘶哑”表达出“鸟儿”歌唱不已,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不会停止对祖国的爱的表达。
(多媒体出示板书内容)
师: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生:这句话把诗人与土地的关系写得入木三分,即使“我”死了, “我”的肉,“我”的骨, “我”的血也要埋进土地里面, “我”的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也就是说, “我”的一切的一切,都要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这片土地。
师:说得好!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这种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真爱。
生:(一起朗读)
师: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生: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
生:第二节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地感情。
(多媒体出示板书内容)
师: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一"我想请同学们最后用一句话表述你对这句诗的感悟。
生:哦⋯哦⋯哦⋯
师:她激动得说不出来了(全场笑),你可以大胆地说出你真实的感受。
生:日本人在中国的行为很恶劣,凡是中国人都很痛心,而且中国的土地被如此践踏, “我”眼看着这一幕更是伤心,所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师:她一下子说出那么多心里话(全场笑).那么这是怎样的泪水?是懦弱的泪水吗?
生:不!是渴望胜利、充满真情的泪水。
生:作者常含泪水,说明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不希望日本人常常来侵略。(全场笑)
师:你的发言其实是想表达对民族的一片炽热的爱。一个“常”字折射出“我”时时刻刻忧国忧民,我们能容忍日本帝国主义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吗?
生(齐答):不!
生:作者的泪水中既含有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痛恨,也饱含着对无辜同胞们的同情。
师:对!这泪水中饱含着那么多丰富的情感。这两行诗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像长了翅膀,飞进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里,猛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掀动着我们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诗人那颗滚烫的心。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七、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