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5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培养养学生阅读 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大堰河形象的认识。
教学难点 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一、齐读诗歌
1.注意读出感情。
2.注意逻辑重音。
二、研读诗歌,分析人物形象。
1.细读第 1 节,说说大堰河的身份、地位以及与我的关系。
大堰河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这说明她身世悲苦,社会地位极其卑微,她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2.细读第 5 节。
(1)想一想,诗人记叙了大堰河的哪些事情?
搭好灶火之后;拾起鸡蛋之后;拍去炭灰之;掐死虱子之后;尝到饭已煮熟之后;包扎好伤口之后;放好酱碗之后;补好破衣之后
(2)这一切体现了大堰河什么样的品质?
通过 8 个场景从住、穿、吃三个方面表现了“我”在大堰河家中生活的情景,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善良、慈爱、无私。
3.细读第7 节,思考:
(1)描绘了大堰河怎样的劳动生活?
洗衣、洗菜、切萝卜、喂猪、炖肉、晒麦——笑。
(2)她为什么总是“含着笑”?这表明了什么?
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她依然是那样的乐观,这充分表现了
大堰河的纯朴、宽厚,易于满足。
4.细读第8 节。
(1)用一个词概括本节内容?
深爱。
(2)讨论:哪些细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切糖、贴画、赞美、做梦。
(3)为什么说大堰河所做的梦也是体现了对乳儿的深爱?
这是大堰河对“我”的祝愿,期盼“我”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美满,由此可见大堰河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丰富美好。
5.细读第10~11 节,思考: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写大堰河的葬殓之薄?除此之外,诗人还写了什么?
用了“同着……”五个意象,犹如五组电影的特写镜头,给大堰河这一勤劳、善良、普通农村妇女的一生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更可悲的是,大堰河的悲剧还在她的丈夫和儿子身上重复和继续。
6.小结:
(1)谁能对大堰河的形象做一概括?
大堰河出身贫苦,地位卑微,命运悲惨,但她勤劳、善良、慈爱、
无私、纯朴、宽厚。她是神圣的母亲的代表,令人肃然起敬,让人情不自禁地唱出一曲赞美的诗歌。
(2)艾青的这首诗仅仅是赞美大堰河一个人的吗?谁能读出诗中的句子?
这首诗不仅献给大堰河,也呈给她的儿子们,呈给千千万万如大
堰河般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
三、课堂小结
诗人在诗歌的主体部分,以自己的深情笔墨,尽情讴歌了大堰河勤劳、淳朴、善良的感人形象,并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感激之情,这样的情感是人世间的大美。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第5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