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表(年级)
学校 首义路小学 填表人 周恩萍 填表时间 2015年6月
年级
班级
应考人数
实考人数
甲
乙
丙
丁
优良率
合格率
总分
平均分
人
%
人
%
人
%
人
%
六
1
42
42
29
69%
80-84
6
14.3%
5
11.9%
83.3%
100%
3670
87.4
70-79
2
4.8%
2
38
38
34
89.4%
80-84
2
5.3%
94.7%
100%
3541
93.2
70-79
2
5.3%
80-84
70-79
总计
80
80
63
78.8%
80-84
8
10%
5
6.2%
88.8%
100%
7211
90.1
70-79
4
5%
内容
计算
能力
数 感
符号感
空间
观念
统计
观念
推理
能力
应用
意识
题号
一
二、三
四
五
六
应得分
1760
2240
1120
640
2240
实得分
1605
2000
995.5
588
2022.5
正确率
91.2%
89.3%
88.9%
91.9%
90.3%
简
要
分
析
对
试
卷
命
题
的
思
考
本套试卷知识分布合理,试卷以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全面地考查。题型多样,形式灵活。有一定的层次性,难易基本适中,充分考虑到了双基的落实,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
其中部分试题较灵活,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意在考查学生灵活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重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从卷面看,学生在数的运算、式与方程以及统计与概率方面掌握较好,实践操作题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基本的作图。少数同学在空间想象、找规律以及数感符号感等方面仍有欠缺。
对数据中反映的主要成绩、问题及原因的反思
1、数的运算和方程部分的正确率较以往有较大提高,说明平时经常地、有计划地坚持计算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卷面上看,本题错误比较多的是计算的第2题,15 ÷-÷15一些学生被数字所混淆认为可运用简算造成错误;另外在计算中,粗心、不认真等也造成错误。
2、数感符号感方面,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概念、性质、公式,基本题解答较好,但一些综合性的题解答错误较多。如填空题第5题“一个三位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8.30.这个数原来最大是( ),最小是( )”有一定思维难度,并属四年级学习内容,学生有遗忘,导致判断失误。
3、解决问题部分主要问题是:第5题中少数学生不清楚鸡兔同笼在生活中的转化和应用。第4题部分学生被电话卡的种类和收费方式迷惑,造成不理解题意。第6题少数学生仍对找规律这一类稍有难度的问题无法理顺关系。
对
今
后
教
学
的
思
考
1、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字迹工整等良好习惯要常抓不懈。尤其是书写方面要多想办法提高卷面整洁度。
2、教学中既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
比如“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问题”,让学生知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固然很重要;但是让学生经历发现这一规律的过程就更为重要。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就必须让学生经历发现这一规律的过程。
3、既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
“课标”中多处提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学习数学的本质是一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提炼出数学模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数学,而应用数学恰恰就是我们学生的薄弱环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不难,难的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随着年级的增加,知识难度的加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在拉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较薄弱,因此教学中既要能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也应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
说明:(1)甲:85-100分 乙:70-84分 丙:60-69分 丁:60分以下
(2)优良率: 80-100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