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简单而真实的讲解才是最有效的
借鉴:要讲出恍然大悟来
——韩晓玲 韩春梅(《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12期)
【案例】
于永正老师上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教学设计精妙,有这样两个教学环节给我印象很深。
1、 检查预习,交流生字词。
师:“庞”是什么意思?
生:脸蛋。
师:这是“庞”在文中的意思,“庞”还有另外的意思,我自学的时候查了字典。“庞”表示“大”的意思,你来组个词。
生:庞大。庞然大物。
师:表示“多”,组个词?
生:庞杂。
师:表示“姓”。《三国演义》中有一位大将叫庞——(学生没人知道)不知道?看来需要看《三国演义》哟。
师:“姹”和“嫣”什么意思?
生:颜色鲜艳,很漂亮。
师:我自学这两个生字的时候也查了字典,“姹”和“嫣”都有鲜艳的意思,但这两个字也有区别,“姹”还有娇嫩的意思。
师:看了老师的预习,你有什么话对于老师说?
生:于老师预习时用工具书,不是仅凭想象,这样理解就更全面、更准确。
生:于老师态度更认真,善于钻研。
2、 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师:读了课文,哪些话引起你的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意思吗?
(学生先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生:高尔基教育儿子要留给人们像鲜花一样美好的东西。
生:“给”永远比“拿”愉快,就是送给别人东西比拿别人的东西人愉快。
师:“给”仅仅是送给别人东西吗?
生:是关心和帮助,高尔基教育儿子要奉献,不要索取。
师:当我读到高尔基的信时,我想到了几句名言,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学生再读高尔基从在院子里赏花的段落,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生:儿子种的花很美,高尔基很喜欢。
生:儿子种的花给高尔基带来了美的享受。
师:于老师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想到了两个成语:睹物思人,触景生情。“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高尔基看着儿子种下的花,想起了儿子,想念着儿子。
师:读了这些句子,为什么于老师会想到这些名言和成语呢?
生:因为于老师边读边思考,联想了到了自己积累的成语和名言。
生:因为于老师读书多,积累的多,所以想到的就多。
【反思】
现在很多老师怕被扣上“教师中心”的帽子,把“少讲”或“不讲”作为了课堂教学的一个原则。“不讲”不可能,因为学生一定有不会的东西。那我们就要思考 :“少讲”讲什么?怎么讲?从于老师的教学细节中我体会到:教师的讲是示范。“看了于老师的预习,你有什么话对于老师说?”“读了这些句子,为什么于老师会想到这些名言和成语呢?”于老师用这样的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总结阅读的方法和策略:怎样预习,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怎样朗读,怎样表达,怎样书写……于老师讲的不仅是关于课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阅读的方法策略。学生掌握了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就能自己阅读,进入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
教师的讲要讲在关键时候。学生不知道了,合作探究不出来了,老师该讲就讲,该重演就重演,讲学生不会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听了老师的讲便恍然大悟——噢,原来是这样!这多好!
感悟:
★ 有效的并不是最繁杂的——简单真实就好
★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明白:
阅读教学主要不应该“教课文”
而应该是用课文来“学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