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二)
课题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课型
讨论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人
佟松旺
班级
高二(2)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理解:(1)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运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通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成果、反思感悟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生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意识,勇于突破成规陈说,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提出新问题,大胆寻找新思路。
教学
重点
1.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 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
教学
难点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学情
分析
本节课设置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并不一定能够接受这种观点,更不愿意去创新,就谈不上培养创新精神的问题了。教师要用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切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创新很重要,他就会产生创新的冲动和责任感,促使创新。
教法
选择
读书指导法、归纳法、讨论法、讲授法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程序
活动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通过课前预习与准备,使学生提前熟悉所学知识
指导学生根据辅导材料阅读课文,概括问题
预习新课,概括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
引入新课学习
教师播放视频《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并提出问题:这两段视频的共同点及启示。
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共鸣,唤起生活经验,活跃课堂气氛。
预习检查
检查学生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创新的重要作用
2.创新的重要地位
3.创新的哲学依据
对照学习目标,再次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学习
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深化理解所学知识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1.科技创新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什么关系?
2.创新是如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的?
3.创新是如何推动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形成和发展?
4.为何说任何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
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成果,交流讨论的结果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得快的学生帮助学得慢的学生,小组同进步,师生共成长
课堂展示
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
教师记录成果展示的重要内容及各小组在展示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
各小组代表展示本小组的讨论成果并接受质疑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点评
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教师就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发现自身的优点,查找不足之处。
培养学生评价自我及评价他人的能力
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课堂讨论的情况
教师在教室内巡视,关注课堂情况,并及时进行评价。
其他学生认真听讲,对主讲的内容进行补充。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堂堂清检测
通过堂堂清检测,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用大屏幕展示堂堂清检测题目:
1.创新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2. 创新的哲学依据有哪些?
学生做堂堂清检测题
巩固基础知识
布置作业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时练 随堂检测部分
学生课外作业
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讨论课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既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又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讨论时,学生不一定拘泥于课本知识,讨论内容可以是生活经验,可以是已有知识,学生讨论的内容不一定都正确,但是,只要参与,就有提高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