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在活动中学习体育常识
教学内容:脉搏的自我监测
教材分析:本课是水平三的体育常识内容,这个教材对开始自我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及成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指导我们科学训练的理论依据。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并通过脉搏的监测达到指导自己科学运动的目的。
教材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只注重了知识的学习以及监测方法的运用,学生听了教师的讲解,对很多知识的概念是模糊的,比如:心率180-200次/分时的身体感受、120-140次/时的身体感受等,学生只是凭想象来感知,没有真实的体验,教师讲完,学生也就忘了,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正是本次课的一个重点。
教法运用:在本次课的设计中,针对以上的问题,结合这个教材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我制定了以“感受式”为主的教法。以知识点为中心,以感受为突破口,尊重学生的个体条件,将教学的地点设在操场,由教师的讲解变为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教学目标:
1.什么是脉搏?你会监测自己和别人的脉搏吗?
2.你知道什么样的运动会产生什么样的脉搏吗?
3.什么样的脉搏频率你感到舒服?什么样的脉搏频率你感到难受?
片断一:一波三折
操场上刚站好队形,我就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这堂课是体育常识课,主要是学习脉搏的自我监测。”在同学们诧异的眼神中,我直入主题:“什么是脉搏?”在宽松的环境中,有的人握着自己的手腕,有的人摸着自己的心脏,纷纷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七嘴八舌的补充下,标准答案一会儿就出来了。同学们兴奋的表情还没结束,我又问到:“谁会监测自己和别人的脉搏?”这一次课堂上更活跃了,握自己、握别人,兴奋异常,手法更是五花八门,我因势利导:“你们见过医生是怎样摸脉的吗”这一问,同学们的动作有点像模像样了。过了一会儿,看到同学们都完成了自己的实践,我说:“医生是这样摸的。”我叫过一个同学,也像模像样的测试起来,一边测一边小声的数着1、2、3······在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中,我将测试手法详细的讲解了一遍:“同学们也试试”
这一次的测试手法规范了许多,很多同学边测边小声的数着,很有成就感的样子。
片断二:“感受式”教学法全方位出击
我问:“一个人的脉搏频率会发生变化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会变”,我说:“怎么让它变那?”“一跑它就变了”,“是的,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不过我还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做不同的运动会有不同的脉搏,大家想不想试试,回来告诉我好吗?”同学们兴致极高,很快投入到教师给他们提供的项目中去了。
在这里我为他们提供了:慢跑、做操、足球、跳绳、羽毛球等。
在同学们活动的同时,我四处巡视,给他们同时喊暂停,以测试自己的脉搏,操场上活跃异常,感受式教学在全方位体验。
片断三:挑战极限
在同学们兴奋的表情中,我问道:“在同学们刚才的活动中,什么运动的脉搏最快?”同学们各抒己见。我说:“大家想不想试试什么运动脉搏最快?”我接着说道:“我给大家设计了一个叫挑战极限的运动,来感受一下自己最快的脉搏好么?”同学们好奇的看着我,等待着答案;就是短跑。
我将全班分成男女二组。
男生开始了,一个 50米结束,同学们纷纷摸着自己的脉搏,一片惊叫声,我又让女生来测试男生的脉搏,也是一片哗然。不久女生也结束了。在同学们唧唧喳喳的议论声中,我说还有更快的,想不想试试?在同学们坚定的眼神中,我轻描淡写的说道:“也没什么,就是100米”。
测试的结果带来了更大的轰动。我问道:“刚才的体验有什么感觉?”有个别说很舒服,(其实也就是好胜)大部分都说刚跑完受不了,一会儿就好了。“是的,大强度的运动量长时间会让人心脏受不了的,最好还是放松一下。”
在音乐的伴奏下,我带领同学们跳起了放松舞蹈。
体育常识实践课的实施:
体育常识实践课可分为二种类型,一种是将一篇完整的体育常识内容设计成实践课的方式来完成。它是以体育常识为中心,来设计活动内容;一种是将体育常识的内容有机的渗入到实践教学中。它是以体育教学为中心,融合体育常识内容。第一种方式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第二种方式片断性的。但二者的作用都是通过实践强化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在体育常识内容的处理上,那些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以及那些可以提供大范围实践的教材,比如小伤病的救治,运动中的自我保护等,可以采用第一种方式;那些内容抽象,不适宜群体实践的教材,比如:抽烟有害健康,青春期的保健知识等,可采用第二种方式。当然也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和教师的实际来制定。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种方式的实施,体育常识的内容是完整的、系统的,在以后的教学中适当的渗入到体育教学内容里,就可以完成对学生的强化及理解。第二种方式的实施,体育常识的内容是不完整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行一次系统的学习,才可以完成对常识内容的系统理解,这一点是必须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