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410692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授课者:西宁市虎台中学 陈国婷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初步了解白描的手法。 3.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初步了解白描的手法。 2. 品味语言,探究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视频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2.研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 学法: 1.朗读法: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非常重要。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勾画文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并提出疑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自主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课前多媒体播放西湖美景的图片。 古人云:“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今天,我们就跟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出示学习目标 齐读目标) 作者简介: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后立誓不仕,只愿入山著书以终。著有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二、初读感知,疏通文意 1.快速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2.配乐齐读,再次体会文章情感。 3.根据课下注释,小组合作通译课文,并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句,提出疑问。 (请学生通译课文,并点出重点字词句。教师指导。) 三、合作探究,品读美文 在文章中找出最能概括作者形象的一个字 (明确:“痴”) 1. 看痴行 “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说?张岱的“痴”体现在哪里? 明确:傻、呆、过分迷恋某事,不被理解也可以叫做“痴” 张岱,居然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晚上,独自一人去看雪。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孤傲) 2.赏痴景 孤独的张岱,去湖心亭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写雪景的有两句。我想请男生读前句,女生读后句。男生,请想想:为什么请你们读前句?(指导:男生应读出大气、有气势,女生应读出轻柔点、渺小的味道。) (1)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请你结合朗读体会,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 (教师根据学生的解答,适当点拨明确: 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一体的景象;后一句有何特别之处?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痕、点、芥、粒”四个指称微小事物的量词反衬出天地的阔大,这极小与极大的强烈对比,使人不由生出这样的感慨:无论是人还是景,都只不过渺小如沧海一粟罢了。 (2)引导学习:从这几句中我们就能看出张岱的写景确实是高人一等,“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谓白描。白描是与渲染相反的一种写法。这两种写法让我想起苏轼描绘西湖的一首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笔下的西湖就是“淡妆”。我们之前就学过的一首元曲也是用了白描的手法“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把断肠人对家的思念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就是白描。 3.品痴情 (1)我们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张岱写这样的景色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呢?(孤独、寂寞) (2)作者冒着严寒夜游西湖,没想还有两人早已在湖心亭赏雪,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品味他们夜游西湖的这种痴情吧。 (3)齐读,说说作者到湖心亭后他们彼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高兴、兴奋)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闲情雅致、志同道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时应该干什么?(喝酒)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也能看出我的心情应该也是有一种天涯遇知音的欣喜。这种欣喜冲淡了作者心中淡淡的孤独与愁绪。 4.解痴意 我们在那里赏雪喝酒的情趣,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呢?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单读,读出舟子语气) “不要说我家相公痴,还有比我家相公还要痴的人”,如果你是张岱,听到此处又怎样的反应呢?作者微微一笑,不说一句,只是在旁边把舟子的话写在了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把舟子的话放在文章结尾呢?肯定是别有用意的。谁能说说作者用意何在? (明确:“独往湖心亭看雪”孤傲的情怀高雅的情趣,舟子这样的俗人是赏不来的。同时也是对“痴”的一种赞赏:1.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2.高雅脱俗的情怀3.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四、课堂小结 唐伯虎言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红楼梦》中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学到这里,我们能理解作者这一片痴心吗?让我们拿起书,再来品悟作者的一片痴心。(配乐齐读)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积累有关西湖的诗词。 六、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行 独 孤傲 痴 景 白描 苍茫 孤寂 情 遗世独立、孤高自傲、高雅脱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