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2课古诗两首.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410306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古诗两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2课古诗两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过程和方法 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就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检查预习 1、 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 抽读。 3、 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 抽读、齐声读 二、 学习《咏柳》 1、 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 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借赞美柳树赞美春天 :咏即赞美 3、 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 交流汇报1、2句 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1)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 交流汇报3、4句: 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1)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6、 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三、 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四、 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 解题: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春日》 【文本解读】 《春日》是宋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称赞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事理。古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气,表达了笔者对万物清醒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舒畅。全诗讲的是笔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穷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本人的哲理思虑。 这首诗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同时,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一时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事理,给人以理性的思虑,是这首诗的首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鲜艳和生机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加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惟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故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感情。 【设计理念】 1、古诗教学要站在发展学生素养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 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的理解,体悟更深的情感,发挥它高度有效的作用。 学习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感中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朗读体会诗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春 1、导语:天气晴朗了,天空蔚蓝了,草儿青了,山儿润了,水绿了,风欢了,叶儿舞起来了,春天又活蹦乱跳地来了。 2、课件展示,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感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带着对春天的向往,走入课堂。) 二、咏春 1、如此鲜活的春天就在我们的眼前,同学们的脑海中有没有也跳跃着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呢?(学生自由说) 2、老师也收集了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花似锦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风拂面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深似海  春寒料峭  春满人间  四季如春  春风和煦  春和日丽  春风送暖  春风徐来  春风化雨  春潮滚滚  红杏闹春  春意正浓  春江水暖  百花争春  春到人间  百鸟鸣春  春花烂漫  春风轻拂  一些,让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读得最好听。 (设计意图:以大量的成语,加深对春天的感悟,为学习古诗做准备。) 3、是啊,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出示《春日》) 4、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    (板书题目) 5、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6、古人写诗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到底给大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天的图画呢?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读一读古诗,并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看看你能品出一个怎样的一个春天来。 7、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古诗。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有很多的方法,读的方法、看注释的方法、想象的方法等等,在教学中都可以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  三、品春 (一)交流:读了这首诗以后,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春天?你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出来的? 预设一:阳光明媚的春天 1、“胜日”指的是怎样的日子?(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 2、 如此美好的日子里,作者来到了哪里?(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来做什么了?(来寻找美丽的春天,也就是来春游,踏春了。) 3、 春游你开心吗?想象下作者此时的心情吧。(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 4、你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吗? 预设二:焕然一新的春天 1、你觉得哪些景物都焕然一新了?(花、草、河水,眼前的一切)难怪作者会发出“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感叹啊! 2、这一句难道仅仅写出了万物更新吗?还写出了什么?(春天来得非常得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一时) 3、一下子就焕然一新了,让作者感觉到了什么?(感到惊讶、兴奋、激动) 4、让我们也一起来惊叹惊叹吧! 预设三、春风拂面的春天 1、“东风”应该是怎样的风?你能感觉出来吗? 2、作者也觉得春风是很容易就能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的。 3、此时闭上眼,春风就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着你,你的心情如何?(轻松、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 4、让我们一起来享受春风吧。(多媒体展示春风轻拂万物的情景) 5、让我们读出这种感受来。 预设四、万紫千红的春天 1、“万紫千红”这个词你熟悉吗?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2、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设计意图:以“描绘了怎么样的一个春天”为主线,铺展开来,在学生的丰富想象中,28个字的古诗,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脉络清晰,中心明确。) (二)让我们再次跟随诗人的脚步,漫步泗水河滨,带着你自己的感受,来赞美如此美丽的春天吧。 练读——个别读(配乐)——齐读 四、惜春 (设计意图:诗人写诗都带着其自身鲜明的特点。诗人的个性、心情、处境始终体现在他的诗文中。在鉴赏诗歌中,常常因为诗人不同,而表达、意境、风格等都不同。学一首诗认识一位诗人,为以后学习同一位诗人的诗打下基础。) 1、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学生自由说) 2、是啊,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心情自然愉快,同时,老师还要告诉大家《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五、悟春 【通过感悟不同的诗人的诗句,让学生明白,古人写诗“寓情于景”的道理。】  (一)人类渴盼着春天的生机活力。花枝招展的春天,赋予动植物以情意,更赋予了人们蓬勃向上的神往。从古至今,春天一直是古人描摹的一大主题。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读一读)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李白《落日忆山中》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平《代春怨》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温庭范《题望苑驿》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辛弃疾《满江红》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卢道悦《迎春》  让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两首诗中,通过写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好问题! 其实,古人许多写景的文章,不仅仅为景而写,在诗中蕴藏了作者的思想情思。 (出示)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乡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万物更替) 板书设计:    春日       劝学 南宋 朱熹 春光明媚 焕然一新         东风拂面 万紫千红 第二课《咏柳》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是我一直以来最难把握的一种课型。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在教学中,根据中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在教学中感情春天的美,同时感受诗人愉快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