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习题1》教案 第 28 课时 时间2016年11月 13 日
主备人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区别;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火山、地震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识别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
教学重难点:
板块构造运动与地貌,地质构造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决办法:
简图示意,在充分把握知识原理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将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板块构造运动学说的阅读及理解、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形象地描绘出来;
教学过程:
【要点复习】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1)板块构造学说: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均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地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概念:由______留下的“痕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2)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a.褶皱:强烈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可以使__________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它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基本形态。
b.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________,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________,称为断层。在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突起的部分叫________,常发育成________,如华山西峰;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____________,常有典型的________或谷地。
3.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1)火山喷发是指________喷出地表的现象,形成__________、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2)大地由于_____运动而快速震动称为地震;往往造成地壳________和______。
【合作探究】
探究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探究材料】
探究点一
1.珠穆朗玛峰在受内力作用抬升地壳的同时,又受外力的侵蚀作用,但仍以内力作用为主;渤海地区在受外力泥沙沉积的同时,地壳又在不断下沉,所以出现了这两种看似错误的地理事象。
2.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内力作用下,地壳发生隆起或凹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则对地表进行精心雕刻,使地形多样化。
3.不符合。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都会不断发生变化,即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使地壳物质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某些岩石被破坏,某些新的岩石又会重新生成。
探究点二
(1)②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多,物质相对松软,容易被侵蚀 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新 块状
(2)图略。(中间两个箭头向上,两边两个箭头向下)
(3)AC (4)① 向斜底部低凹,易汇集水,地下水比较丰富,打井可达含水层
【典例巩固】
1、C 2、A 3、B 4、D
5、(1)背斜 向斜 (2)外力侵蚀 沉积 (3)甲 乙
(4)甲 甲地是背斜构造,岩层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透,使隧道较干燥
达标检测:
英才园地,课时作业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