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ZZB 1554.2-2020 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pdf

上传人:tea****ft 文档编号:93985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4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ZZB 1554.2-2020 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T∕ZZB 1554.2-2020 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T∕ZZB 1554.2-2020 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T∕ZZB 1554.2-2020 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T∕ZZB 1554.2-2020 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9.060.20 K 13 T/ZZB 1554.22020 额定电压 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及附件 第 2 部分: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 Long AC submarine cables with cross-linked popyethylene insulation and their accessories for rated voltage of 500kV (Um=550kV) Part 2: Long AC submarine cables 2020 - 03 - 30 发布 2020 - 04 - 30 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

2、会 发 布 团体标准 T/ZZB 1554.2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使用特性 . 2 5 产品命名 . 3 6 技术要求 . 4 7 成品电缆标志 . 9 8 试验和要求 . 9 9 验收规则 . 12 10 装船和储运 . 12 11 敷设后试验 . 1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绝缘料和半导电屏蔽料性能 . 13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半导电护套料性能 . 14 T/ZZB 1554.22020 II 前 言 T/ZZB 15542020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

3、度交流海底电缆及附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 1 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第 2 部分: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 第 3 部分:海底电缆附件; 第 4 部分:基本要求。 本部分为T/ZZB 15542020的第2部分。 本部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宁波市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 宁波海缆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舟山海洋输电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启明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海缆工程公司、宁波市标准化研究院(排名不分先后)。 本部分主

4、要起草人:周则威、郑琳、叶信红、阙善庭、丰如男、卢志飞、陈磊、俞国军、徐敬叶、杨帆、黄韵、公言强、蔡振广。 本标准评审专家组长:刘彦林。 本标准由宁波市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解释。 T/ZZB 1554.22020 1 额定电压 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及附件 第 2 部分: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 1 范围 T/ZZB 1554的本部分规定了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的型号、材料、技术要求、试验、验收规则、装船和贮运。 本部分适用于在海底敷设和运行条件下使用的额定电压500kV(Um=550 kV)单芯交联聚乙烯绝

5、缘和光纤复合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海底电缆。 注:符合本部分规定并按本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检验合格的大长度海底电缆及附件的认可范围可以覆盖相对于T/ZZB 1554.12020中3.7大长度定义长度较短的海底电缆。 本部分不适用于海上浮动平台等使用的动态海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5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 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 2951.12200

6、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2部分: 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 2951.2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21部分: 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 GB/T 2951.3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1部分: 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 GB/T 3048.4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 3048.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GB/T 3048.11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1部分: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 GB/T 3048.12 电线电缆电性

7、能试验方法 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 GB/T 3048.13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 GB/T 30822008 铠装电缆用热镀锌或热镀锌-5 %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低碳钢丝 GB/T 32802007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 GB/T 4909.32009 裸电线试验方法 第3部分:拉力试验 GB/T 6995.2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2部分:标准颜色 GB/T 9771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GB/T 12357.1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 GB/T 150652009 电线电缆用黑色聚乙烯塑料 T/ZZB

8、 1554.22020 2 GB/T 15972.4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0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衰减 GB/T 15972.4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2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波长色散 GB/T 184802001 海底光缆规范 T/ZZB 1554.12020 额定电压50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及附件 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JB/T 5268.22011 电缆金属护套 第2部分:铅套 JB/T 89962014 高压电缆选择导则 YD/T 8392014 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和涂覆复合物 3 术语和定义

9、 T/ZZB 1554.12020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标称值 nominal value 指定的量值并经常用于表格之中。 通常由标称值引伸出的量值考虑规定公差,可通过测量进行检验。 3.2 测量值 measurement value 按规定方法进行测量或试验所获得的数值。 3.3 近似值 approximate value 一个既不保证也不检查的数值,例如用于其他尺寸值的计算。 4 使用特性 4.1 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是电缆设计和电性能试验的基准电压。本标准用U0/U 和Um 标识,这些符号的意义由JB/T 89962014给出: a) U0电缆设计用的导体对地或金

10、属屏蔽或金属套之间的额定电压有效值,单位为 kV; b) U电缆设计用的导体间的额定电压有效值,单位为 kV; c) Um设备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单位为 kV。 本部分中海底电缆的额定电压U0/U(Um)定义为: a) U0 = 290 kV; b) U = 500 kV; c) Um = 550 kV。 4.2 工作温度 T/ZZB 1554.22020 3 电缆导体最高允许温度,正常运行时为90 ;短路时(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5 s)为250 。 4.3 弯曲半径 单芯电缆的弯曲半径推荐为20倍电缆外径,三芯电缆的弯曲半径推荐为15倍电缆外径。 5 产品命名 5.1 代号 5.1.1 系列代

11、号 海底电缆 H(前缀) 5.1.2 产品代号 光纤复合海底电缆 F(后缀) 5.1.3 材料特征代号 交联聚乙烯绝缘 YJ 铜导体省略(T) 铅套 Q 粗圆钢丝铠装 4 双粗圆钢丝铠装 44 铜丝铠装 7 双铜丝铠装 77 扁钢丝铠装 9 双扁钢丝铠装 99 纤维外被层 1 注:铜丝铠装推荐采用扁铜丝铠装;允许采用圆铜丝铠装。两种铜丝铠装的代号相同,但圆铜丝铠装应在产品名称中明确,名称中未明确说明即为扁铜丝铠装。 5.1.4 光纤类别代号 光纤类别代号应符合GB/T 9771和GB/T 12357.1的规定。 5.2 型号 型号依次由产品系列代号、绝缘、导体、金属套、外被层特征代号和产品代号

12、组成。 本部分包括的海底电缆型号和名称见表1。 表1 海底电缆的型号和名称 型 号 名 称 HYJQ41 交联聚乙烯绝缘 铅套 粗圆钢丝铠装 聚丙烯纤维外被层 海底电缆 HYJQ441 交联聚乙烯绝缘 铅套 双粗圆钢丝铠装 聚丙烯纤维外被层 海底电缆 HYJQ71 交联聚乙烯绝缘 铅套 扁铜线铠装或圆铜丝铠装 聚丙烯纤维外被层 海底电缆 HYJQ771 交联聚乙烯绝缘 铅套 双扁铜线铠装或双圆铜丝铠装 聚丙烯纤维外被层 海底电缆 T/ZZB 1554.22020 4 表1 (续) 型 号 名 称 HYJQ91 交联聚乙烯绝缘 铅套 扁钢丝铠装 聚丙烯纤维外被层 海底电缆 HYJQ991 交联聚

13、乙烯绝缘 铅套 双扁钢丝铠装 聚丙烯纤维外被层 海底电缆 HYJQ41-F 交联聚乙烯绝缘 铅套 粗圆钢丝铠装 聚丙烯纤维外被层 光纤复合海底电缆 HYJQ441-F 交联聚乙烯绝缘 铅套 双粗圆钢丝铠装 聚丙烯纤维外被层 光纤复合海底电缆 HYJQ71-F 交联聚乙烯绝缘 铅套 扁铜丝铠装或圆铜丝铠装 聚丙烯纤维外被层 光纤复合海底电缆 HYJQ771-F 交联聚乙烯绝缘 铅套 双扁铜丝铠装或圆铜丝铠装 聚丙烯纤维外被层 光纤复合海底电缆 HYJQ91-F 交联聚乙烯绝缘 铅套 扁钢丝铠装 聚丙烯纤维外被层 光纤复合海底电缆 HYJQ991-F 交联聚乙烯绝缘 铅套 双扁钢丝铠装 聚丙烯纤维

14、外被层 光纤复合海底电缆 5.3 规格 海底电缆的规格用电缆芯数、导体标称截面积、光纤芯数和光纤类别表示。 本标准包括的海底电缆导体标称截面积见表2。 表2 海底电缆的规格 型 号 标称截面积a mm2 HYJQ41,HYJQ441 HYJQ41-F,HYJQ441-F HYJQ71,HYJQ771 HYJQ71-F,HYJQ771-F HYJQ91,HYJQ991 HYJQ91-F,HYJQ991-F 800,1000,1200, (1400)b、1600、(1800)b、2000、 (2200)b、2500、3000、3500 a 用户有要求时,允许采用其它截面积的导体,其技术要求按照双方

15、协商进行; b 括号内截面积为非优选截面积。 5.4 产品表示方法 产品用型号、规格表示。 示例1:铜芯、单芯、导体截面 1200 mm2 、500 kV 交联聚乙烯绝缘、铅套、粗圆钢丝铠装聚丙烯纤维外被层、12 芯B1 型光纤复合海底电缆,表示为:HYJQ41-F 290/500 11200+12B1 示例2:铜芯、单芯、导体截面 1200 mm2 、500 kV 交联聚乙烯绝缘、铅套、粗圆钢丝铠装聚丙烯纤维外被层海底电缆,表示为:HYJQ41 290/500 11200 示例3:铜芯、单芯、导体截面 1200 mm2 、500 kV 交联聚乙烯绝缘、铅套、粗圆铜丝铠装聚丙烯纤维外被层海底电

16、缆,表示为:HYJQ71 290/500 11200 6 技术要求 6.1 导体 6.1.1 导体结构 导体应采用符合GB/T 39562008相关规定的第2种紧压绞合圆形铜导体;截面2000 mm2及以上导体宜采用型线单线绞合。用户要求时,协商一致也可采用其他导体结构。 T/ZZB 1554.22020 5 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以及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制造长度上的海缆导体不应有整芯或整股焊接。导体中的单线允许焊接,但在同一层内,相邻两个接头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0 mm。 6.1.2 导体直流电阻 导体的直流电阻应符合GB/T 39562008中第2种紧压绞合

17、导体的规定。 6.1.3 导体阻水性能 导体应采用阻水结构,其纵向阻水性能应符合T/ZZB 1554.12020中8.7.2的规定。 6.2 绝缘 6.2.1 绝缘材料应采用超净化的可交联聚乙烯料,缩写符号为 XLPE,绝缘材料的性能要求符合附录 A要求。绝缘层的标称厚度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6.2.2 绝缘最小测量厚度和绝缘偏心度应符合 T/ZZB 1554.12020 中 7.1.6.2 规定。 6.2.3 绝缘的热延伸和机械性能应符合 T/ZZB 1554.12020 中表 2 和表 3 的规定。 6.2.4 绝缘中允许的微孔和杂质尺寸应符合 T/ZZB 1554.12020 中 8.

18、9.7 的规定。 表3 绝缘层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 mm2 绝缘层标称厚度 mm 800 34 1 000,1 200 33 1 400,1 600 32 1 800,2 000,2 200,2 500 31 6.3 半导电屏蔽 6.3.1 导体屏蔽 导体屏蔽由半导电包带和挤包的半导电层组成。其厚度近似值为2.5 mm,其中挤包半导电层厚度近似值为2.0 mm,其最小测量厚度不小于1.5 mm。挤包半导体层应均匀地包覆在半导电包带外,并牢固地粘在绝缘层上。半导电层与绝缘层的界面应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尖角、颗粒、焦烧及擦伤的痕迹。 6.3.2 绝缘屏蔽 绝缘屏蔽为挤包半导电层, 其厚度近似值

19、为 1.0 mm, 绝缘屏蔽应与导体屏蔽和绝缘层一起三层共挤,绝缘屏蔽应均匀地包覆在绝缘层表面, 并牢固地粘附在绝缘层上。 在绝缘屏蔽的表面以及与绝缘层的界面应光滑、无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6.3.3 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界面的微孔与突起 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界面的微孔与突起应符合 T/ZZB 1554.12020 中 8.9.7 规定。 6.3.4 半导电屏蔽电阻率 半导电屏蔽电阻率应符合 T/ZZB 1554.12020 中 7.1.14 和 8.8.2.8 的规定。 T/ZZB 1554.22020 6 6.4 纵向阻水层 6.4.1 纵向阻水层构成和要求 在绝缘屏蔽层外应有纵

20、向阻水层, 纵向阻水层应采用半导电阻水膨胀带绕包而成。 半导电阻水膨胀带应绕包紧密、平整、无皱褶、无擦伤。 纵向阻水层应使绝缘半导电屏蔽层与金属屏蔽层保持电气上接触。 6.4.2 半导电阻水膨胀带要求 半导电阻水膨胀带的体积电阻率应与电缆挤包绝缘屏蔽的体积电阻率相适应。 半导电阻水膨胀带应与其相邻的其他材料相容。 6.5 金属套 6.5.1 应采用金属套作为径向阻水层,金属套采用连续挤包的无缝铅套。 6.5.2 铅套的标称厚度应符合表 4 的规定。如不能满足用户对短路容量的要求时,应采取增加金属套厚度或增加铜丝屏蔽的措施。 6.5.3 铅套的平均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最小厚度应符合 T/ZZB

21、 1554.12020 中 7.1.7 规定。 6.5.4 金属套下的阻水性能应符合 T/ZZB 1554.12020 中 8.7.3 的规定。 表4 铅套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 mm2 铅套厚度 mm 800 4.1 1000 4.2 1200 4.3 (1400) 4.4 1600 4.4 (1800) 4.5 2000 4.6 2200 4.7 2500 4.8 6.6 非金属外护套 6.6.1 金属套外应挤包聚合物非金属外护套作为防护层。对金属套和铠装两端互联接地的大长度单芯海底电缆, 绝缘线芯的铅套外应挤包以聚乙烯为基料的半导电护套作为外护套, 也可挤包以聚乙烯为基料的绝缘型外护套(

22、ST7型)作为外护套,但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沿电缆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隔距离将金属套和铠装层进行互联连接,并做好连接处的防水处理。登陆段陆上电缆单端互联接地运行时,应采用以聚乙烯为基料的绝缘型护套(ST7型)作为外护套。 6.6.2 绝缘型外护套(ST7)的性能应符合 T/ZZB 1554.12020 中表 4 的要求,半导电护套的性能要求应符合附录 B 的要求。外护套的颜色一般为黑色,经供需双方协商,也可采用其他颜色。 6.6.3 外护套的标称厚度应符合表 5 的规定,外护套最小测量厚度应符合 T/ZZB 1554.12020 中7.1.6.3 规定。 6.6.4 半导电外护套电阻率,半导电外

23、护套电阻率应符合 T/ZZB 1554.12020 中 7.1.14 和 8.8.2.8的规定。 T/ZZB 1554.22020 7 6.6.5 外护套的机械性能,老化前后绝缘型外护套(ST7)的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 T/ZZB 1554.12020中 8.9.3 的要求。 表5 外护套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 mm2 护套厚度 mm 800 4.1 1000 4.1 1200 4.2 (1400) 4.2 1600 4.3 (1800) 4.3 2000 4.4 2200 4.5 2500 4.5 6.7 防蛀层 当需要时,可以在外护套外绕包金属带作为防蛀层。 6.8 内衬层 6.8.1 金属

24、铠装层下应有内衬层。内衬层可采用聚丙烯绳绕包层,并在内衬层外面均匀涂敷沥青或其它合适的防腐材料。 6.8.2 有光纤单元时,光纤单元应放置于内衬层中。内衬层可选用其他合适材料和方式,使光纤单元在制造、敷设安装过程中不受损伤。 6.9 金属丝铠装层 金属丝铠装材料采用镀锌钢丝或铜丝。 推荐采用铜丝铠装。 当海底电缆要求很强拉力及机械保护情况下需采用镀锌钢丝铠装时, 应充分考虑钢丝铠装层交流损耗及对电缆载流量的要求。 铠装圆铜丝的直径一般应为 6.0 mm、7.0 mm、8.0 mm。如用户另有要求,允许采用比规定直径更大的铜丝。 铠装圆钢丝直径一般为 5.0 mm、6.0 mm、7.0 mm、8

25、.0 mm,钢丝直径不包括钢丝上可能有的非金属防蚀层,如用户另有要求,允许采用比规定直径更大的钢丝。 铠装扁金属丝的厚度一般为 2.0 mm、2.5 mm、3.0 mm、3.5 mm。如用户要求或协商同意,允许采用比规定更厚的扁金属丝。 金属丝铠装应很紧密,即相邻金属线间的间隙不大于铠装金属丝的直径。必要时,可在金属丝铠装外疏绕一条最小标称厚度为 0.3 mm 的金属带。 6.10 外被层 海缆外被层一般采用纤维外被层。 纤维外被层应有均匀涂敷的沥青或其它合适的防腐材料作为防腐层。纤维外被层的近似厚度为 4.0 mm。 允许采用其他合适结构的外被层替代纤维外披层。 T/ZZB 1554.220

26、20 8 6.11 光纤单元 6.11.1 材料 根据用户要求可采用单模光钎或多模光纤。单模光纤应符合 GB/T 9771,多模光纤应符合 GB/T 12357。 松套管材料宜采用不锈钢,不锈钢管材性能应符合 GB/T 32802007 中 06Cr19Ni10 的规定。 填充化合物应采用符合 YD/T 839 要求的材料或等效材料。 护套可采用符合 GB/T 150652009 规定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其他合适材料。 6.11.2 结构 6.11.2.1 基本要求 光纤单元宜采用中心束管式结构。经供需双方协商,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光纤松套管应是全截面阻水结构。 6.11.2.2

27、 光纤 每一松套管中的光纤数宜为 224 芯,可根据需要增加光纤芯数。 各光纤涂覆层表面应着色,并应按 GB/T 6995.2 规定的颜色色码进行标识,具体见表 5。对于单管超过 12 芯的光纤,应采用色环或等效方式用于区分。 表6 识别色码 色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颜色 蓝 桔 绿 棕 灰 白 红 黑 黄 紫 粉红 青绿 6.11.2.3 松套管及填充化合物 松套管可采用单层不锈钢结构, 也可采用不锈钢复合结构。 松套管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不锈钢松套管宜采用激光焊接,焊接应连续、完整、无虚焊、无气孔。 松套管内的填充化合物应均匀分布,易于去除。

28、 松套管的尺寸应规定管外径和管壁厚度,松套管外径和壁厚的标称尺寸可随管中的光纤芯数改变,但在同一光纤单元中应相同。光纤在松套管中的余长应均匀稳定。 6.11.2.4 加强件 根据电缆结构要求,可以增加单层或双层金属丝铠装层作为加强件。 6.11.2.5 护套 护套采用挤包聚乙烯。护套厚度可根据客户要求确定,金属丝铠装的光纤单元护套厚度应不低于1.8 mm。外护套应无针孔、裂口等缺陷。 6.11.3 技术要求 6.11.3.1 衰减常数 光纤的衰减应符合 GB/T 9771 和 GB/T 12357 的相关规定。 T/ZZB 1554.22020 9 6.11.3.2 色散 光纤的色散应符合 G

29、B/T 9771 和 GB/T 12357 的相关规定。 6.11.3.3 水密性 水密性要求在 2 MPa 水压下持续 336 h,纵向渗水长度应不大于 200 m。水密性试验方法参照 GB/T 184802001 中附录 B。 7 成品电缆标志 7.1 采用标志带、非金属护套上印字方式作为标志。标识内容应包括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额定电压、导体截面和制造年份的连续标志。 7.2 成品电缆外被层表面应有明显的长度标记。电缆两端头的 1000 m 长度内,每 50 m 应有一个连续的长度标记,电缆中间每 100 m 应有连续的长度标记,标志应字迹清楚,容易辨认,耐摩擦。 7.3 工厂接头处应有

30、醒目的永久标志,标志应符合 GB/T 6995.2 规定。 8 试验和要求 8.1 概述 成品电缆应按照本章规定进行试验,并应符合要求。 8.2 试验类别及代号 试验类别及代号见表7。 表7 试验类别及代号 试 验 类 别 代 号 例行试验 R 抽样试验 S 型式试验 T 预鉴定试验 PQ 8.3 试验项目及要求 试验项目及要求应符合表8和表9规定, 其中型式试验、 预鉴定试验和预鉴定扩展试验都应在成品电缆系统上进行。 T/ZZB 1554.22020 10 表8 例行试验和抽样试验项目及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类型 试验要求 试验方法 T/ZZB 1554.2 T/ZZB 1554.1 1

31、 制造长度电缆试验 1.1 局部放电试验 R - 6.1.1 GB/T 3048.12 1.2 电压试验 R - 6.1.2 GB/T 3048.8 2 工厂接头试验 2.1 局部放电试验 R - 6.2.1 GB/T 3048.12 2.2 电压试验 R - 6.2.2 GB/T 3048.8 2.3 X 射线检验 R - 6.2.3 X 射线 3 交货电缆例行试验 3.1 电压试验 R - 6.3.2 GB/T 3048.8 3.2 局部放电试验 R - 6.3.3 GB/T 3048.12 4 抽样试验 4.1 导体检验 S 6.1.1 7.1.4 - 4.2 导体电阻和金属套电阻测量

32、S 6.1.2 7.1.5 GB/T 3048.4 4.3 绝缘和导体屏蔽厚度测量 S 6.2.1 6.2.2 7.1.6 GB/T 2951.112008 4.4 金属套厚度测量 S 6.5.3 7.1.7 GB/T 2951.112008 4.5 外护套厚度测量 S 6.6.3 7.1.6 GB/T 2951.112008 4.6 铠装金属丝测量 S 6.9 7.1.8 T/ZZB 1554.1 中 6.1.8 4.7 直径测量 S - 7.1.9 GB/T 2951.112008 4.8 XLPE 绝缘热延伸试验 S - 7.1.10 GB/T 2951.212008 4.9 电容测量

33、S - 7.1.11 GB/T 3048.11 4.10 局部放电试验 S - 7.1.12 GB/T 3048.12 4.11 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及随后的工频电压试验 S - 7.1.13 GB/T 3048.13 4.12 导体屏蔽、绝缘屏蔽电阻率测量 S 6.3.4 7.1.14 T/ZZB 1554.1 中附录A 4.13 半导电护套(若有)电阻率测量 S 6.6.4 7.1.14 T/ZZB 1554.1 中附录A 4.14 成品电缆检验 S 7.1.15 5 工厂接头抽样试验 5.1 局部放电试验 S 7.2.2 GB/T 3048.12 5.2 交流电压试验 S 7.2.2 GB/

34、T 3048.8 5.3 雷电冲击电压试验 S 7.2.3 GB/T 3048.13 5.4 XLPE 绝缘热延伸试验 S 7.2.4 GB/T 2951.212008 5.5 导体接头拉力试验 S 7.2.5 GB/T 4909.32009 T/ZZB 1554.22020 11 表9 电缆系统型式试验项目及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要求 试验方法 T/ZZB 1554.2 T/ZZB 1554.1 1 绝缘厚度检查 8.5 GB/T 2951.112008 2 海底电缆和工厂接头的卷绕试验 8.6.1.1 T/ZZB 1554.1 中7.6.1.1 3 海底电缆和工厂接头的张力弯曲试验 8

35、.6.1.2 T/ZZB 1554.1 中7.6.1.2 4 纵向、径向透水试验 8.7 T/ZZB 1554.1 中7.7 5 电气型式试验 5.1 环境温度下局部放电试验 8.8.2.1 GB/T 3048.12 5.2 tan 测量 8.8.2.2 GB/T 3048.11 5.3 热循环电压试验 8.8.2.3 GB/T 3048.8 5.4 局部放电试验 8.8.2.4 5.5 操作冲击电压 8.8.2.5 GB/T 3048.12 5.6 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及随后的工频电压试验 8.8.2.6 GB/T 3048.13 5.7 目测检验电缆和附件 8.8.2.7 目测检验 5.8 半

36、导电屏蔽和半导电护套(若有)电阻率测量 6.3.4,6.6.4 8.8.2.8 T/ZZB 1554.1 中附录 A、附录 B 6 电缆组件和成品电缆段的非电气型式试验 6.1 电缆结构检验 6.1.1,6.1.2, 6.2.2,6.5.3,6.6.3、6.9 8.9.1 GB/T 2951.112008 6.2 老化前后绝缘机械性能试验 8.9.2 GB/T 2951.112008 6.3 老化前后外护套(ST7型)机械性能试验 6.6.2 8.9.3 GB/T 2951.122008 6.4 成品电缆段相容性老化试验 8.9.4 T/ZZB 1554.1 中8.9.4 6.5 外护套(ST

37、7型)高温压力试验 8.9.5 GB/T 2951.312008 6.6 XLPE 绝缘热延伸试验 8.9.6 GB/T 2951.212008 6.7 XLPE 绝缘微孔杂质及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界面微孔和突起试验 8.9.7 T/ZZB 1554.1 中附录B 8.4 光纤复合海底电缆的光纤单元试验项目及要求 光纤复合海底电缆应进行光纤单元的试验,其试验项目及要求应符合表10规定。 T/ZZB 1554.22020 12 表10 光纤单元试验项目及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类型 试验要求 试验方法 1 光纤色谱识别 R 6.11.2.1 目力检查 2 光纤衰减系数测量 R 6.11.3.1

38、 GB/T 15972.402008 3 光纤色散测量 T 6.11.3.2 GB/T 15972.402008 4 光纤单元水密性试验 T 6.11.3.3 GB/T 184802001 中附录 B 注:因试验回路长度限制,光纤性能测试允许在相同结构的单独光纤单元上进行。 8.5 附件和成品海底电缆组成系统的预鉴定试验 附件和海底电缆组成系统的预鉴定试验应按T/ZZB 1554.12020中第9章的规定进行试验,并符合规定要求。 8.6 预鉴定扩展试验 如果已通过预鉴定的海底电缆或附件需要更换其它通过预鉴定的海底电缆或附件,应按T/ZZB 1554.12020中第10章规定进行预鉴定扩展试验

39、,并符合预鉴定扩展有效范围规定要求。 9 验收规则 9.1 制造方应按 8.3、8.4 要求进行例行试验、抽样试验。抽样试验的频度和复试要求应按照 T/ZZB 1554.12020 中 7.1.2、7.1.3 和 7.2.1 规定。 9.2 产品的型式试验应由具有资质的独立检测机构检测认定符合本标准规定。用户有要求时,制造方应提供产品的型式试验报告。 9.3 产品应由制造方的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 出厂的海底电缆应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用户有要求时,制造方应提供产品的试验报告。 9.4 产品应按表 8 规定的试验项目进行交货电缆验收。 10 装船和储运 10.1 大长度海底电缆应采用

40、船舶运输, 缆舱内圈直径应大于电缆允许最小弯曲直径。 电缆的两个端头应有可靠的防水密封处理。运输中严禁机械损伤电缆。 10.2 海底电缆上应标明: 制造方名称; 电缆型号; 额定电压,kV; 标称截面,mm2; 长度,m; 制造日期, 年 月; 标准编号。 11 敷设后试验 电缆敷设后的电气试验按照T/ZZB 1554.12020中第11章规定进行。 T/ZZB 1554.22020 1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绝缘料和半导电屏蔽料性能 绝缘料和半导电屏蔽料性能可参照表A.1所示。 表A.1 绝缘料和半导电屏蔽料性能 序号 项目 单位 绝缘料 半导电屏蔽料 1 抗张强度(25050 mm

41、/min) MPa 20.0 12.0 2 断裂伸长率(25050 mm/min) % 500 180 3 热延伸试验(200 ,0.20 MPa) 负荷下伸长率 永久变形率 % % 100 10 - - 4 介质损耗角正切 tg - 5.010-4 - 5 短时工频击穿强度 MV/m 35 - 6 体积电阻率(23 ) cm 1.01014 35 7 绝缘料杂质含量(1000 g 样带) 杂质颗粒尺寸0.075 mm 个 0 - 8 凝胶含量 % 82 65 T/ZZB 1554.22020 14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半导电护套料性能 半导电护套料的性能如表B.1所示。 表B.1 表半导电护套料性能 序号 项目 单 位 性 能 指 标 1 2 3 4 4.1 4.2 5 密度 (23 ) 老化前抗拉强度(25050 mm/min) 老化前断裂伸长率(25050 mm/min) 空气热老化(100 7 d) 抗拉强度变化率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体积电阻率(23 ) g/cm3 N/mm2 % % % m 1.15 12.5 300 25 25 1.0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化学工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