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情态补语的习得研究-毕业论文(设计).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58637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2.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态补语的习得研究-毕业论文(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情态补语的习得研究-毕业论文(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情态补语的习得研究-毕业论文(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情态补语的习得研究-毕业论文(设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情态补语的习得研究-毕业论文(设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姜天琦:情杰补语的习得研究中文摘要IBS情态补语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由于它的结构形式复杂且成分多样,对于母语 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较难掌握,因此情态补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本文尝 试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中心语+得+补语”进行更为细致的考察,为对外汉 语教学提供相关建议。有关情态补语的基本结构,将“得”前中心语分为动词性和形容词性成分讨论,而“得”后成分可繁可简,将其按照单个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充当补语的顺 序依次介绍。当单个形容词作补语时又会出现三种特殊情况:(1)光杆形容词作情态 补语(2)情态补语与可能补语混淆(3)单个形容词作补语不能套用在“把”字句和“

2、被”字句中。此外,只有当“得”后补语语义指向动作时,情态补语才有否定形式。有关情 态补语的句法功能,依次分析了情态补语在句中作谓语、定语和宾语的情况,作谓语是 情态补语的基本功能。根据“得”后补语成分的不同,情态补语的语义功能也有所区别,将语义类型划分为评述性补语、描写性补语和结果性补语。由于学习者容易将情态补语 和状中结构混用,所以从语义功能出发辨别这两种句式,指出情态补语表示已然性,状 语表示未然性。只有当补语是动作带来的直接结果时,情态补语才能转换成状中结构,可见补语的语义指向决定着这两种句式能否互换使用。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以及调查问卷中搜集到的语料,总结情态补语的偏误类型,分析偏

3、误原因,偏误率较高的部分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较难的语法点。通过分析归纳,情态补语的偏误共被分为四种类型:遗漏、错序、误加和误代,其中误代所占的比重高 达62.2%,错序最少只占了 L5%。在对大量语料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得出造成偏误的主 要原因是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泛化和学习策略的影响,每种偏误原因下列有相对应 的偏误例句,结合具体偏误例句分析说明,直观地反映出形成偏误的直接原因,帮助学 习者避免类似偏误的再次发生。通过对大纲和教材的细致考察,了解情态补语在大纲和教材中的总体分布情况,总 结出各大纲和各教材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总体来看各教材 对补语成分的划分比较细致,列举

4、的例句也都贴近生活,实用性很强,但教材对情态补 语重视的程度都不高,补语出现的顺序也应该适当调整,由于情态补语是补语中较为复 杂的一类,相较其他补语更难掌握,按照难度等级的排列顺序情态补语应该靠后讲解。依据教材编排的总体情况,建议编排教材时要合理安排补语学习顺序、典型例句和特殊 万方数据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H例句相结合、练习题设计具有针对性。同时对课堂教学也提出鼓励使用正确的学习策略、采用语境教学、引入语义指向这三个方面的建议。关键词:情态补语;偏误分析;习得考察;对外汉语教学万方数据姜天琦:情杰补语的习得研究IIIAbstractThe modal complement is used f

5、requently in Chinese.Due to its complicated structure and diverse composition,it is difficult for masters whose native language is not Chinese to learn.Therefore,modal complement is a difficult poin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more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6、 Central language+de+complement,from three planes of syntax,semantics and pragmatics,and provides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The basic structure of modal complements is divided into verbs and adjectives,and the components can be simplified and simplified.The verb

7、s/adjectives are used as complements.The order is introduced in turn.When a single adjective is used as a complement,there are three special cases:(1)the radiance aective as the modal complement(2)the modal complement and the possible complement(3)the single adjective as the complement cannot be app

8、lied to the put and be sentences,in.In addition,the modal complement has a negative fbnn only when the complement semantics point to action after de.The syntactic function of modal complement is analyzed in turn,the modal complement is used as predicate,attributive and object in the sentence.Predica

9、te is the basic function of modal complement.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de after the complement,the semantic function of the modal complement is also different,and the semantic type is divided into the commentary complement,the descriptive complement and the result complement.Since

10、 the learner can easily mix the modal complement and the structure in the shape,the two syntactic forms ar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semantic function,and the modal complement representation is already,and the adverbial representation is not.Only when the complement is a direct result of the action,th

11、e modal complement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structure,and the semantic orientation of the complement determines whether the two sentences can be used interchangeably.According to the HSK dynamic composition corpus and the corpus collected in the questionnaire,summarizing the types of modal compleme

12、nts,analyzing the causes of errors,and the higher error rate is also the difficult grammar poin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Through analysis and induction,the errors of modal complements are divided into 万方数据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Wfour types:omission,mis-sequcnce,mis-addition and mis-generation.

13、The proportion of misrepresentation is as high as 62.1%,and the mis-order only accounts for 1.5%.On the basis of a large amount of corpus investigation,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bias are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mother tongue,generalization of target language knowledg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le

14、arning strategy.The reasons for each bias are as follows.The enoneous exampl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irect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errors is intuitively reflected,helping the learner to avoid the recurrence of similar errors.Through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the outline and textbooks,the overall

15、 distribution of modal complements in the outline and textbooks is summarized.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utlines and the textbooks are summarized,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ointed out.Generally speaking,each textbook has a more detailed division of complement components.The lis

16、ted examples are also close to life,and the practicality is very strong.However,the degree of emphasis on modal complements is not high,and the order of complements should be adjusted appropriately due to modal complements.It is a more complicated type of complement,which is more difficult to master

17、 than other complements.The modal complements should be explained later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difficulty levels.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extbook layout,it is recommended to arrange the textbook learning sequence,the combination of typical example sentences and special examples,and

18、the design of practice questions arc targeted.At the same time,suggestions for encouraging the use of correct learning strategies,using contextual teaching,and introducing semantic orientation are also proposed for classroom teaching.Keywords:modal complement;analysis on the biased errors;acquisitio

19、n survey;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万方数据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ll绪 论.1一、选题缘起.1二、研究现状综述.1三、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6第一章情态补语的构成及句法、语义分析.8第一节情态补语的构成.8一、情态补语的形式特征.8二、单个动词/形容词充当情态补语.10三、动词/形容词性短语充当情态补语.14第二节情态补语的句法、语义分析.15情态补语的句法分析.15二、情态补语的语义分析.18第二章 情态补语的习得情况考察.21第一节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21一、问卷设计.21二、问卷调行结果分析.22第二节情态补

20、语偏误类型分析.23一、情态补语偏误概况.23二、情态补语偏误类型.24第三节情态补语偏误原因分析.34一、母语负迁移.34二、目的语知识泛化.35三、学习策略的影响.36第三章情态补语的教学问题.37第一节 大纲和对外汉语教材中情态补语的编排.37一、情态补语在大纲中的编排.37二、情态补语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38万方数据第二节对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的建议.42一、对教材编写的建议.42二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44结 语.48参考文献.50附 录.53致 谢.57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58万方数据姜天琦:情杰补语的习得研究绪论一、选题缘起情态补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较早

21、接触到的语法项目,也是学习者日常交际中常 用但出错率较高的一个项目。由于情态补语结构的复杂性、形式的多样性,学习者难以 快速准确地掌握情态补语,因此情态补语既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发现 学习者日常使用情态补语时会出现以下几种偏误:(1)*他唱歌得好。(2)*小妹晕船晕的厉害。(3)*他工作工得努力。情态补语是汉语中较为重要的补语类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本文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情态补语的构成、句法及语义分析入手,考察学习者 习得情态补语时的整体情况,对偏误语料进行分类辨误,找出偏误率较高的部分并分析 偏误原因。为了解决情态补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我们试图

22、归纳出学习者习得 情态补语的偏误规律、发现习得特点,结合句法、语义和语用这三个平面具体分析,为 教材的编排以及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提高学习者习得情态补语的正 确率。二、研究现状综述本文对情态补语的研究现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情态补语概念的界定、本体 的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综述以及习得的研究综述。(-)情态补语概念的界定学界对情态补语的概念界定一直存有很大分歧,主要集中在“得”字补语句表达的 语法意义上。概念界定的模糊性造成了学界研究补语时的混乱,因此学习者在习得情态 补语时偏误率也比较高。上个世纪70年代前,学界把表示描写、评价和判断的情态补 语统称为程度补语,但这

23、种分类容易和表示程度高低的补语混淆,之后学界便又重新划 分出了情态补语,但有的学者仍称之为状态补语。“得”后部分统称为补语,但学界对 补语的语义分类各持己见,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主要有以下四种:1.一种意义说:胡裕树(1962)将程度补语归结在情态补语中,因此他认为这个 结构为情态补语;李临定(1963)称之为程度补语;王还(1979)称之为结果补语。2.两种意义说:吕叔湘(1980)认为“得”后补语用来描述程度和结果,因此称 之为程度补语和结果补语。宋玉柱(1979)称之为结果补语和程度补语;朱德熙(1982)万方数据2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称之为状态补语和程度补语。王邱丕、施建基(1990)专门

24、讨论了“得”后补语,称之 为程度补语和情状补语。3.三种意义说:唐启运(1980)称之为结果补语、形容补语和程度补语;马庆株 U998)称之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4.多种意义说:町齐(1983)从意义角度出发,将补语细分为八类:结果、状态、方式、时间、比状、程度、数量、判断补语。总之,由于“得”后补语语义的复杂性,学界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对“得”后补 语语法意义的划分更为细致。本文讨论的内容不包括用“个”、“得个”连接的情态补 语,所以我们采用马庆株(1998)的“三种意义说”,即将情态补语的语法意义分为结 果、程度和状态来理解,(二)情态补语的本体研究上个世纪20年代,黎锦熙(19

25、24)第一次解释了特殊介词“得”的概念,开创了研 究补语的先河,随后很多学者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之上,对“得”字补语句进行了深入挖 掘。上个世纪80年代前,学界的研究集中在补语的句法分析和名称分类上,并且这些分 析仅局限于句式的表面,因而引发了学者们的意见分歧。到了 80年代,学者们开始尝试 从语义方面研究补语。现今,学界的研究重心开始逐渐转移到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 平面上来。情态补语是句法结构较为复杂,语义指向也较多样的一类补语,“得”后补语主要 是对动作事件进行描写、评价或者判断,情态补语使用的前提语境是动作事件已经发生 或者正在发生。情态补语的基本结构为“动词/形容词+得+补语”,“得”是

26、补语标记,“得”前中心语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例如“他讲得眉飞色舞”、“他高兴得眼泪 流了出来”。综上所述,我们将情态补语的本体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讨论。1.“得”前中心语学界关于“得”前中心语的专门论述不多,但对作“得”前中心语成分的意见已经 达成一致,学者们认为中心语主要由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充当。当中心语为动词时,又 从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这两个方向来探讨,虽然我们对能作“得”前中心语的成分已 经比较明确,但又并非所有的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都可以进入该结构,从结构上来看“得”前成分仍然受到较多的限制。例如,李临定(1963)具体分析了中心语的限制条件,提出当动词或形容词作中心语时不能是重

27、叠形式,不能带“着、了、过,此外,中心语 还受到两方面的限制,一是动词和形容词多富于口语性,二是动词本身不包含某种结果 的意思,形容词本身不表示程度高。房玉清(1984)对李临定的观点进行了补充,他扩展 万方数据姜天琦:情态补语的习得研究3了可充当“得”前述语的成分,认为联合式动词或形容词短语以及四字语也可做述语,但述补结构中的复合动词不能做中心语,如果动词带宾语,必须重复动词再加宾语,也 就是“V是得C”重动句。此外,学者还从音节角度分析了中心语,将中心语分为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通过 实例探讨得出单音节词作中心语的使用频率更高。陈建民(1986)认为充当“得”前中心 语的单音节动词、单音节形

28、容词居多,但动补式和并列式的双音动词很难进入“得”字 句。张豫峰(2001)也指出除了双音节动词性和形容词性词语可作中心语外,多音节词也 能当中心语用,但双音节词作中心语的使用情况更为少见。他还从句法、语义这两个平 面对中心语做了分类,统计出充当中心语成分的类型,通过数量分析找出各类谓词性词 语的使用情况。2.“得”后补语“得”后成分可繁可简,多到一段话,少到一个字,因此补语的构成也比较复杂。丁声树(1961)提出“得”后补语的格式最多,他列举出补语为一个字和一段话的多个 例句,以此来充分证明“得”后成分的复杂性。他认为“得”后补语主要由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来充当,用来补充说明“

29、得”前成分或者对“得”前成分的状 态进行描写、评价和判断。李临定(1963)以动补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可 以进入“得”前的中心语以及可以进入“得”后的补语,并对它们之间的搭配选择做了 详细说明。朱德熙(1982)提出形容词成分、动词性成分和主谓短语可做状态补语,他将做状 态补语的形容词分为A式单音节形容词和B式“程度副词形容词”、状态形容词,通 过例句分析得出A式表断言、态,不包含量的概念,B式表描写、动态,包含量的概 念。他还认为主谓短语作状态补语时含有歧义性,但是这个观点文章只是略讲,没有对 主谓短语做状态补语时产生的歧义做出细致讲解。范晓(1992)则从“得”后补语的语用方面入

30、手,具体分析了语义指向,他指出“得”后成分是全句的语义焦点,也是说话人传递的重要信息,因此补语是才是整个句子的表 述重点。黄伯荣、廖序东(2002)使用“状态补语”这个概念,他们认为除了动词性短 语、形容词性短语可作补语外,情态补语也可以由名词性短语来充当,例如“笑得一脸 的皱纹”。3.情态补语和其他补语由于作中心语和补语的成分比较复杂,各类补语的结构也较有灵活性,并且以往学 界对情态补语概念的界定也很模糊,因此学习者容易将情态补语和其他补语相混淆,对 万方数据4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各类补语的分辨存有一定的难度,导致了偏误的发生,针对这一现象,学界开始分析对 比诸类补语的异同。朱德熙(198

31、2)采用“状态补语”这一说法,指出我们可以从否定 形式、扩展形式以及疑问形式这三个方面来分辨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的差异。从语法意 义上来看,状态补语用来描述或补充说明事物的性质或者状态,而可能补语表示的是某 件事发生的可能性;从结构形式上来看,可能补语通常只能由一个词充当,但词后可以 带宾语;从否定形式上来看,状态补语的否定形式是“中心语+得+不+状态补语”,而 可能补语的否定式是用“不”代替“得”,改为“中心语+不+补语”。吕文华(1995)主要是根据补语的名称来说明补语的意义,将各类补语的系统进行了简化,以降低分辨 各类补语的难度,由于学界先前将情态补语和程度补语的概念混为一谈,所以吕文华用

32、 简化补语系统的方式减少了情态补语和程度补语的对立。学界也有不少针对可能补语的专门研究,通过此类研究找出可能补语特有的句法语 义功能,降低情态补语与可能补语相混淆的概率。孙妩爱(2009)结合语法分析法和认 知语言学,从“V得/不C”、“V得/不了”以及“V得/不得”的这三种形式研究了可 能补语,指出可能补语具有“能性意义”这一独特的语义功能,表明某件事是否有可能 实现,但论文没有具体分析可能补语的句法限制和语用特点。4.重动句“V0V得C”重动句使用频率较高,但偏误率也较高。“VOV得C”重动句是指同一 个动词在句中出现两次,通常离合动词或动宾结构作中心语时能够进入该结构,并且动 词后所带的

33、补语也有多种形式。上个世纪40年代,王力(1943)最早观察到重动句,除了离合动词作中心语时词前需要重复动词,丁声树(1961)指出动宾结构作中心语时 也要使用重动形式。80年代后李临定开始研究重动句,吕叔湘(1980)提出VI和V2 是同一个动词,VI带宾语,V2是动结式复合动词或带“得”加补语。刘维群(1986)对重动句的结构做了较为全面的解释,他认为当一个动词后同时带宾语和补语时,这种 情况需要将这一动词重复使用,他还补充“由于现代汉语的宾语和补语都位于动词之后,而且在许多情况下都要求直接与动词结合:尤其是补语,通常是不允许被其他成分隔开 的。”“最后,他发现VI和V2之间有因果关系,但

34、他的研究没有将动词重叠式从重动 句里划分出去,对动词作中心语的考察不够全面。范晓(1993)从句法、语义、语用三 个方面对“得”后成分进行仔细剖析的文章,他重点分析了重动句的变换形式。余蕾(2004)则将情态补语和重动句结合讨论,认为“得”字重动句是结构复杂的情态补语 句,它的基本形式结构为“S+V1+0+V2+得死”,这是一类特殊的句式。刘维群.论重动句的特点J.南开学报,1986(03):33.万方数据姜天琦:情态补语的习得研究 5(三)对外汉语情态补语教学研究国内学者对情态补语本体的研究数量颇丰,但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研究的成果不 多,还需要不断探索。由于对外汉语教学讲究实用性,所以诸多学

35、者认为教学应该和语 境结合,加深学习者对情态补语使用语境的理解。鲁健骥(1992)先从句法、语义、语 用三个平面分析了情态补语的本体要点,然后第一次提出情态补语的教学应与语境结 合,化抽象为具体,高效学习语法点,他还提出知识点的讲解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而 定,并强调针对性的练习能够加深学习者对情态补语的理解。吴颖(2002)提出“教学的关键在于,讲授时以句法形式为依据,深入到语义上给 予讲解和大量练习”,她也从三个平面理论入手研究情态补语,并试图总结使用情态 补语的语用背景,找出它的使用特点,为对外汉语的语境教学提供正确引导。曹春梅(2005)把维语作为研究对象,认为情态补语之所以是维族汉语教

36、学的难点,是因为维语缺少对应句式。她把情态补语做了语义分类,将情态补语的形式、意义与语 境相结合,指出操练应该以语境为基础并提出了多种练习形式,她认为大量的语境练习 可以巩固知识点。但由于情态补语本身的复杂性,加上练习形式复杂且练习量较大,她 提出的大量操练法可能会使学习者产生厌烦情绪。赵万勋(2011)认为仅仅通过注释来介绍情态补语的基本结构,不利于学习者掌握 情态补语,只靠简单的文字解说容易使学习者将情态补语和一般形容词谓语句混淆,因 此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V+得”的篇章呼应特点,指出除了从句型构成角 度来学情态补语,还应该说清“V+得”的存在理据。他以新实用汉语课文为例,指

37、出教师讲授情态补语时应从动词拷贝结构的发展历史和“V+得”的呼应功能出发来看情 态补语的篇章环境,这样更利于加深学习者对情态补语的理解。陈超(2011)从练习题设置的角度研究情态补语。他集中选取了六套具有权威性的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练习题,主要探究练习题设计的规律及存在的问题,以练习内容、练 习形式、使用效度这三个方面为评价标准,通过研究情态补语练习题的编写,认为有效 的操练与教学相结合能够加强情态补语的教学效果,减少偏误率。可见,近年来学者们开始注重将情态补语的本体研究和教学研究相结合,但研究的 侧重点各有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类。第一,重点分析情态补语的使用条件,然后提出 教学方法;第二,通过

38、具体教材对比,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练习设计。结合前人的研 究成果可见情态补语的教学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句法结构的讲解上,更多的学者开始注意 到语义、语用对教学的重要性,他们提倡采用语境教学法,强调情态补语的练习应该和,吴颖动词+得+补语”的分类和语义特征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2(02):92.万方数据6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具体的语言环境相结合,同时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也可以增强情态补语的习得效果。(四)情态补语的习得研究国内从二语习得角度讨论情态补语的研究也收获了丰厚的成果。张传立(2006)从 三个平面理论出发讨论“得”字补语句的特点,以母语为越南语、口语和英语的学习者 为研究对象,对“得”

39、字补语句进行偏误分析。但该篇论文在语言对比上的研究不够深 入,补语的习得顺序没有涉及,也没能对各阶段学习者的习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有待 继续研究。孙群(2008)采用横向规模的研究方法,以欧美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初、中、高三个学习阶段,通过调杳问卷定量研究学习者使用情状补语的基本情况,找出偏 误规律并且提出七类情状补语句的习得顺序,指出教师应该加强对情状补语语义方面的 讲解,但文章忽视了从语用角度研究具体语境中的情状补语,仍有待探讨。周小兵和邓小宁(2009)将不同语言环境卜的学习者进行分类,主要分析了重动V 得句和前受事V得句,发现结构复杂的复动V得句是学习者使用频率最高的补语类型。

40、他们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和汉语教材探索原因,发现教材里复动句的例句较多。此外,虽然课堂上操练情态补语也比较频繁,但因没有结合语境学习情态补语,所以学习者难 以透彻理解情态补语的具体使用环境,文章只是稍微谈及了语境,并没有深入探析。朴民圭(2011)在以韩国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单独讨论了“A_单+得+情态补语”,选取了 8个语料丰富且具有代表性的A_单,采用定量统计的分析方法,分析了补语的结 构类型。从汉韩对比的角度,总结出情态补语在韩语中的表达形式,为提高韩国学习者 习得情态补语的学习效率提出了建议,但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因汉韩差异带来的偏误现 象,缺乏有力的阐述和论述,需要进一步摸索。可见学界的研

41、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语言背景下的学习者习得情态补语时容易发生的 偏误类型及偏误原因,而有关各类补语应有的习得顺序、将学习者分阶段教学方面的研 究寥寥无几。综上所述,从情态补语的研究文献来看,本体方面的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主要探析补语的性质特点;偏误方面的研究则以定量分析为辅,对习得情态补语产生的 偏误数据统计研究较少。三、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一)研究方法1.偏误分析法本文偏误语料主要源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调查问卷,通过偏误分析法对情态补 语的偏误进行系统研究,结合具体理论划分出偏误类型,研究出错率较高的语法点,找 万方数据姜天琦:情杰补语的习得研究7出造成偏误现象的内在原因,为教学提出参考意见

42、。2.问卷调查法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情态补语,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要求学习者独立限时完成,不允 许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通过分析筛选出问卷中的有效数据,了解学习者掌握情态补语 的整体情况。3.数据分析法将收集到的大量情态补语有效语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算出学习者学习情态补语 时的偏误率,归纳出偏误类型,针对各偏误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二)语料来源本族人语料主要来自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简称“BCC”。偏误语料分为两个部分: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简称“HSK”。对扬 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留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标注为“WJDC”。万方数据8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情态补语的构成及句法、语义

43、分析第一节情态补语的构成一、情态补语的形式特征(-)结构情态补语是结构复杂、形式多样的补语形式,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语言 点。学界已经认可“得”前中心语主要由动词或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但并不是所有的动 词/形容词都能作谓语。李临定(1963)首次注意到情态补语,他提出两个条件限制:(1)“得”前成分富于口语性,书面性较强的不适宜进入这种句式。(2)动词不含结 果的意思,形容词本身不表示程度高。聂志平(1992)补充认为表示归类、判断以及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的动词也不能作中心语。“得”前成分的确比较复杂,中心语可 由非重叠形式的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不能说成“*你可千万别开开心心得太早”;不

44、能 带“着”、“了”、“过”,如“*她开心着跳起了舞来”:中心语不能由名词性词组 来充当,如“*她书法得很棒”。至于充当“得”后的补语成分学界意见基本达成一致,认为补语多由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主谓短语来充当。从大量语料中我们发现中心语多数是单音节词,双音节词较少。由于“得”后补语 主要是对动作状态的描写或者对情况的说明评价,它是整句话的描述重点,通常结构比 较复杂,所以这就要求中心语简洁明了,不宜太长,而单音节词正好符合了这一特征,所以情态补语中心语主要由单音节动词或者单音节形容词充当,双音节词作中心语的使 用情况较少。1.“得”前为动词性成分中心语为动词时,一般由动作动词、心理动词、动

45、宾式离合词及状态动词充当。其 中,单音节动词的使用频率较高,双音节动词只占有小部分的语料。例如:(1)这把椅子太硬了,他坐得不舒服。(BCC)(2)他爱她爱得一往情深。(BCC)(3)伟白急得七窍生烟,却又一动不动。(BCC)(4)因为看护他的苗妇人照料十分得法,身体养育得强壮异常。(BCC)例(1)动作动词“坐”是中心语,用“不舒服”描述他坐在这把椅子上的感受,动作动词还有“看”、V、“说”等。例(2)“爱”是心理动词,“一往情深”李临定.带“得”字的补语句J.中国语文,1963(01)396-410.万方数据姜天琦:情态补语的习得研究9是他对她的感情说明,描述他爱她的程度之深,心理动词还有

46、“恨”、“怕”、“想”等。例(3)“急”是状态动词,“七窍生烟”描写他因着急而表现出来的样子,状态 动词还有“忙”、“饿”、“累”等。以上三个例句都是单音节动词作中心语的情况,例(4)“养育”是双音节并列式动词,语素“养”和“育”各自的含义都很明确,可 以单独使用,此外,偏正式、述补式动词也能作中心语。2.“得”前为形容词性成分中心语为形容词时只能是性质形容词,聂志平(1992)也提出能被“很”修饰的形 容词都能作中心语。同样,单音节形容词作中心语的使用情况较多,双音节形容词的使 用频率较低,双音节形容词作中心语时意义也比较单一。例如:(5)他可能经受了狂风侵袭,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但一定会安然

47、无恙。(BCC)(6)先前雨水流进了他的脖子,浸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底,他冷得发抖。(BCC)(7)但他却如此的冷淡,冷淡得使我又恨他了。(BCC)例(5)(6)都是由单音节形容词作中心语,句子表述的重点在“得”后补语。例(5)“累”是性质形容词,“上气不接下气”描写他被狂风侵袭后,因为“累”而表 现出来的状态。例(6)中心语为性质形容词“冷”,补语“发抖”是他因冷而表现出 来的状态。例(7)“冷淡”是双音节并列式形容词,语素“冷”和“淡”意义并列,意义单一,可互相说明,都能表示他的不热情不关心。此外,偏正式形容、词述补式形 容词也能作中心语。(二)否定形式情态补语的否定形式为“中心语+得+不+补

48、语”,但偏误语料显示学习者在使用情 态补语否定式时,常常会出现两种偏误,第一是将情态补语否定词的位置放错,第二是 混淆语义指向,将本身没有否定式的句子错用成否定形式。例如:(8)她跳舞趺得很好。*她不跳舞跳得很好。(HSK)(9)你回答得很正确。*你不回答得很正确。(HSK)例(8)(9)都是语义指向动作的情态补语,这种情况下的情态补语有否定形式,使用否定式时只需要注意否定词的使用位置即可,因为情态补语表述的重点在“得”后 补语,所以其否定式要将否定词“不”置于“得”和补语的中间。例(8)“很好”语 义指向动作“唱”,否定式应改为“她跳舞跳得不好”;例(9)“很正确”语义指向 动作“回答”,否

49、定式应改为“你回答得不正确”。但不是所有的情态补语都有否定形式,刘月华和潘文娱(2001)也提出只有当补语 的语义指向动作时才能将其转换为否定形式,否则以否定形式出现会让人感觉莫名其 万方数据10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妙。例如“他们忙得热火朝天”,“热火朝天”语义指向“他们”而不是动词“忙”,倘若学习者忽视了语义指向而将情态补语的否定公式生搬硬套,强行将语义不是指向动 词的情态补语转换为否定形式就会造成句式的偏误。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情态补语都有否定形式,能否转换为否定式取决于情态补语的语 义指向,因此,学习者在学习使用情态补语的否定式时不仅要注意其固有的否定格式,更要理清情态补语的语义指向。二、

50、单个动词/形容词充当情态补语随着语法的深入研究,学界对“得”后补语小类的划分也越来越仔细。李临定(1963)把补语分为单个副词、单个形容词、形容词重叠式、形容词组合、动词组合、主谓组合、“像”字组合、“是”字组合,名词性偏正组合、四字格等,可见“得”后补语的形式 确实复杂多样。(一)单个动词作补语单个动词作补语的情况比较少见,即便有也多半是状态动词或离合动词,这类结构 通常以复句中的分句形式出现。例如:(10)只要听到亲热的一言半语,或是看到可爱的眼神,他就快乐之极,有时竟感 动得哭了。(BCC)(11)他之所以气得发疯,原因正在于我竟敢斗胆与他作对。(BCC)(12)待尘沙稍稍落定后,男孩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猜你喜欢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化学工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诚招英才     服务填表     联系我们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