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在阅读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整合
——中年段语文教学研究
活动目的:
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是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全面落实“三维目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整合这三个方面,使之融为一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呢?
活动方案:
1. 由周黛妮老师执教研究课《秦兵马俑》。
2. 由听课教师从三维目标的角度谈一谈对本课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研究课:《秦兵马俑》
1.解题导入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3.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4.精读课文,体悟情感
5.激情升华
(详案见后)
二.老师评课:
杨 轶: 在语文课上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亲密接触与对话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当是语文课的首选要务,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都将得到培养、训练与提升,这些无可剥离,不能透析。
田 燕: 体验感悟是达成三维目标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郭 艳: 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自由读,默读等形式,在接触文本的开始,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严把字词关,只有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才能以此构建学生严密的语文知识体系。
李振华:教师通过数据,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兵马俑的气势,让自己似乎聆听它们的脚步声,呐喊声,并从心底激发出对中华文化的崇敬之情。
范 谨:老师出示了7歌词语,让学生读词,理解词语,再回到文本,找到这些词读句子,谈感受,再读句子,让学生体会到这些词极具概括力,作者准确地使用表达了作者对兵马俑的高度赞誉。
活动小结: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体现课程的整体功能,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实到不同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上,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内容与目标一一对应,或者把“三维目标”理解为知识,技能再加上情感机械地将“三维目标”割裂开来,而是要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社会的发展,科学地整合“三维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