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南招警面试经典试题及解析(二)
1. 你对新工作有何长短计划?
第一,参加新工作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我觉得在正式工作前对自己进行能力评估,定个长远计划来评比自己工作后的工作表现,可以激励自己更加进步;
第二,长远计划要靠短期计划一步一步来实现,因此我到新单位后要尽快熟悉新单位的工作环境、工作节奏和认识同事,让自己能够很快上手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虚心向同事学习,与同事融洽相处;
第三,我的长期计划,首先要继续深造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海无涯,不能够自满于现在的知识量,在现有学历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层次,其次要经过努力,在一定的时间内使自己岗位职务有一个提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往往进步意味着向上发展,取得一个更重要的脚色。
2. 你认为怎样的工作和环境适合你?
第一,工作和工作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我只有去适应工作和工作环境,而不能过分强调工作和工作环境;
第二,我理想的工作职位是能发挥我的优势和专业知识,我所从事的工作应大致上与我自身的爱好、兴趣和专业相匹配;
第三,我理想的工作环境是单位工作规范有序,人人按规章办事,领导正直民主,同事间和谐相处。
3. 对“警察升职慢,在单位里熬年头”这一说法有什么看法?
第一,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于警察队伍内部。警察的升职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而往往这些条件是和工作年限挂钩的,因此要正确看待;第二,我选择做警察的工作动机和出发点。我是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也就是实现我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才报考警察职位的;第三,把警察看成一条实现自身权力欲望的途径的看法是非常不正确的,警察队伍本身有比较严密的组织体系,这个体系的运作就是为了更高效地为人民服务,相对来讲个人说升职快慢就显得不是非常的重要,重要的是各司其职;第四,随着警察法的实行和警察升职制度的完善,警察升职时间会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第五;我相信只要立足本岗,干好工作,金子总会发光的。
4. 经过这次面试,我们认为你不适合当警察,决定不录用你,你自己认为有那些原因?
该题的出题意图在于考察应试者的应变能力,并非真的对你不满,要沉着应对;不要中了圈套,暴露自己的弱点,回答时可以虚一点;重点要放在弥补弱点上,这可以看出你积极进取的品质;要诚恳地向考官讨教,可以博取他们的好感。
第一,我认为面试向来是5分靠实力,5分靠运气的。我们不能指望一次面试就能对一个人的才能、品格有充分的了解。毕竟二十分钟时间太短,而要打分的项目很多;
第二,当然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我的临场发挥不能得到各位的认可,比如我的心里的确感到紧张。吃一堑长一智,所以无论面试的结果如何,我的这段经历将为我提供一个自我审查的机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其中既有临场经验的不足,也有知识储备的不足。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向各位考官讨教;
第三,我会好好的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学习,弥补不足。另外,希望考官能对我进行全面、客观的考察,我一定会努力,使自己尽量适应岗位的要求。
5. 你是学文(理)科的吧?有用人部门反映,学文(理)的只会说(做)不会做(说),务虚有余,务实不足(常常是做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你是否也是这样?
【参考解析】:该题的出题意图在于考察应试者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考生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正视社会上普遍的思维定势,承认其合理性,又指出其偏见与不足,并突出自己的优势。
第一, 这是大家对文理分科的一种普遍思维定势。不可否认思维定势有一定的现实依据,但并非完全都是正确的。中国高层的行政人员大多都是理科出身的,所以文理的分科并不等于是对人属性和特长的分类;
第二,现代社会要求的是全面的人才,要求有所突出并有所交融,即文理兼具,即使我现在做得不够好,我还是相信经过锻炼,我必定能够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自己向全方位发展;
第三,一个人要干好工作取决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只是一个人要干好工作的一个方面,一个人对所从事工作的悟性、工作后的再学习显得尤其重要。
6、据一些干部和群众反映,你的工作单位有不符合实际开展工作的情况,你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首先,走访群众、约谈干部,对大家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记录,要问清不符合实际的具体事项以及造成的影响,同时征询大家的解决思路和意见。
其次,根据反映的情况进一步核实真假。如果不存在工作方向性的错误,而是群众和干部对我们的工作目的、意义等有不理解之处,那么我们必须广泛而耐心地作好思想工作,并建议领导在单位内部召开工作会议,以此次事件为例,警示所有工作人员要注意工作的方法更为人性化,对群众或相关人员应做足思想宣传工作。
如果所反映问题属实,那么我会第一时间将主要问题、目前工作进程、所造成损失以及改进的建议报呈领导,请领导斟酌损益,对工作内容和思路进行及时调整并在单位内部进行统一思想的工作会议。对于工作中的失误,我们必须诚恳的向群众致歉,对于群众和干部能积极指正工作中的不足和偏差表示感谢,同时,对于受到利益损失的群众我们应给予赔偿并做好思想工作。
最后,反思此次工作决策失误的原因,健全单位相关工作流程和制度,用长效机制来保证工作正确有效的开展。
7、哲学家说:“人比山高,脚比路长,每个人都有梦想,只要你愿意爬山总能爬上山顶,只要你不停地走路总会走到尽头。”谈谈你的看法。
京佳提示:此题为哲理类面试题,具有发散性和思辨性,考生只要有论点有论据,论证透彻即可。
从哲学家的这句话中,可以解读出多个人生启示:
第一,这句话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当今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纲领。不论是企业管理还是社会管理都应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强调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成大事者必须具备坚强的品质。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第三,这句话还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在学习和实践中就必须首先作艰苦的量的积累工作,要有脚踏实际,埋头苦干的精神,要一点一滴地做细小的事情,反对急于求成,拔苗助长,须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有步骤、分阶段地一步一步地去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