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97541 上传时间:2025-03-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1.《儒林外史》的介绍。2.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夸张、对比、写实。   方法过程:1.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2.比较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2.体会作者对丑恶现象进行辛辣讽刺的艺术。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难点: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   (二)整体感知   《儒林外史》是古代讽刺小说中的精品,所以在一开始应予以介绍并鼓励课外阅读,这也能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人物主题的认识。而后分析课文内容,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主人公范进的遭遇及性格。   (三)教学过程   1.作家、作品简介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2.听课文范读录音,要求   (1)读准字音,体会语气,语调的运用,注意文下注释中一些旧小说中的词语的解释。   (2)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将选文分成“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部分。   3.范进形象分析   (1)中举前   学生默读第1、2两段,[思考]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中举后   投影,放范进发疯的画面,学生读第5段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给其划分层次,并分析这里有哪些文句的反复,这种反复说明了什么。   明确: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昏厥一疯跑一跌倒一疯走上集。这里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复,“我中了”一句话反复出现。拍手、笑印证了他是因喜而疯,“我中了”体现他念念不忘的是科举,一旦中举,喜极而疯,这一情节的设置,充分表现了范进的利欲熏心,从而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学生读第5至12段,[思考]范进中举之后地位、经济状况发生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有何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高,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 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可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   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   4.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二、课后练习五第2小题。   (四)整体感知   1.以胡屠户为例,分析本文的讽刺艺术。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   [思考]本文主要用丁哪几种形式?结合胡屠户形象分析逐一进行说明。   明确: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直接写实三种。   (1)对比 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一“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 “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干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2)夸张   胡屠户打了范进之后,“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众人回家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种细节上的夸张,用漫画式的笔法显示出胡屠户对范进畏惧、巴结的情态。   (3)直接写实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五第1小题。   这里胡屠户的动作“攥”、“舒”、“缩”、“揣”及“紧紧”、“连忙”两个词活画出他那副贪财虚伪的小人相。   通过对比、夸张、写实的手法,胡屠户的性格跃然纸上:这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他欺贫爱富、贪财虚伪、庸俗自私。   学生讨论文中对其他人物的讽刺描写,如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情状。   2.学生讨论,比较范进与孔乙己形象。   教师提示:可以从人物性格,人物的遭遇,人物与作品中其他的人关系几方面着手。   范进逆来顺受,甘受屈辱,孔乙己自视清高、孤芳自赏;范进世故虚伪,孔乙己迂腐善良;范进中举之后成为统治阶级,享受荣化富贵,孔乙己连秀才也没考上,最后被打折了腿死路一条;范进中举后,周围人巴结奉承,送钱送银子,孔乙己一生遭人嘲笑,掌柜最后记得他还是因为他欠了酒钱。   作者的态度:吴敬梓对范进以批判为主,鲁迅对孔乙已有批判,也有同情。   3.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   (五)总结、扩展   本文与《孔乙己》相比,是通过一个中举的人,围绕“中举”这一事件,描写各色人等的种种丑态,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世态。作者用了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手法对这些人物进行描写、讽刺,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批判性。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作为比较的双方应具有可比性,即有共性与个性。同样,除了范进与孔乙己,还可进行丁举人与张静斋的比较,胡屠户与张静斋的比较。这些比较都有利于深入地把握人物性格。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