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17,课 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一、曹操统一北方,1.,东汉衰亡,姓曹名操,字孟德,,东汉末年人。,生活在乱世之中,,看过了生灵涂炭,,立下了宏图大志:,要号令群雄,天下归一!,东汉末年,黄巾乱起。,戚宦相争,刺史拥兵。,天下纷争,群雄逐鹿。,东汉末年割据示意图(公元,192,年),董卓,马腾,韩遂,士燮,公孙度,公孙瓒,刘表,孙策,刘焉,袁绍,曹操,应当尊,奉天子,号令那些不服从朝廷的臣子,,,发展农业经济,保障军粮供给,,如此,就能够成就霸业,。,译自(西晋)陈寿:,
2、三国志,魏书,毛玠传,我任用天下的人才,驾驭管理他们,没有什么是实现不了的。,译自(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政治,“,奉天子以令不臣”,经济,募民屯田,思想,招贤纳士,如何才能扩大影响力,号令群雄?,2.,官渡之战,(,1,)时间,公元,200,年,(,2,)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3,)过程,袁绍与曹操,实际兵力对比,(,4,)结果,曹操以少胜多,(,5,)意义,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北方大局已定,为了天下统一,下一步该,东汉末年割据示意图(公元,207,),孙,权,刘,表,曹操,刘备,马腾,韩遂,刘璋,二、三国鼎立,1.,赤壁之战,(,1,)背景,
3、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刘琮已,投降。现在,我,训练了,80,万水军,,正要同将军(指孙权)在东吴会战。,曹军舍弃鞍马,改行舟船,,以己之短攻人之长,。,况且,天气寒冷,,粮草短缺,;曹,军,水土不服,必,有疫病,。所率领将士不过十五六万,且疲惫已久,;,所收降兵,也最多七八万,且,并不忠诚,。,(,2,)时间,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实际兵力对比,(,3,)地点,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4,)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5,)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1.,赤壁之战,(,1,)背景,刘备,孙权,曹丕,成都,建业,洛阳,(,1,)政权建立,2.,三国鼎立,(,1,)
4、政权建立,184,年,黄巾起义,220,年,东汉灭亡,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分裂,割据,思考:,为何三国鼎立局面能够最终形成并维持?,2.,三国鼎立,(,2,)局部发展,政治:沿袭汉制,各设州郡,经济:各自发展,相对独立,2.,三国鼎立,(,2,)局部发展,边疆开发:,诸葛亮治蜀:,收服南中,以夷治夷,推行移民政策,编户入伍,曹丕治魏:,平定边患,与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孙权治江南:,征讨山越蛮夷,扩大兵源,遣将沟通夷州,发展海贸,这个时期在大量的消极现象掩盖下,存在着积极的因素,国家的分裂为新的统一规模准备了条件,民族间的斗争为新的民族关系的协调准备了条件。,何兹全:,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三、西晋的兴亡与南北朝对峙,1.,西晋的兴亡,(,1,)全面统一,公元,265,年,司马炎建晋,定都洛阳,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220,年,东汉灭亡,三国鼎立,280,年,西晋,灭吴,全面,统一,局部,统一,黄巾,起义,184,年,分裂,割据,三、西晋的兴亡与南北朝对峙,1.,西晋的兴亡,(,2,)走向分裂,八王之乱,三、西晋的兴亡与南北朝对峙,2.,从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对峙,(,1,)东晋十六国,三、西晋的兴亡与南北朝对峙,2.,从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对峙,(,2,)南北朝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