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以学定教,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同时它也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舞台。数学课堂要想达成高效的课堂,必须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里“以学定教”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学有所获,得以发展。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我简要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
一、首先要处理好角色转变
“以学定教”首先要处理好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质的转变。从课堂教学来说,教师的角色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和评判者。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敢想、敢说、敢做、想学、会学、乐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向教学的组织者 ,由课堂的领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变得自主,同时也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的保障。
二、以学情定教学起点
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生动的情境,以展现知识背景,使新知变成有源之水。从情境中反馈信息了解起点,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把学生现场生成的学习资源转化为引出新知的背景,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中,最终获取新知。教师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实现同化与迁移,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合理处理教材,调整课堂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只有准确的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有效的加以利用,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才能使数学课堂真正彰显生命的活力,才能把孩子们引领到我们真正想让他们去的地方。
三、以学法定教法
所谓“教无定法”,课堂的有效,始于教师,源于学生。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对高效课堂的实施具有巨大的作用。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来适时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要想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知识,关键是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除了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生生互动式学习,由于经历、知识、生活范围上相近,因此学生更容易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讨论中接受教育。所以,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为此,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些教法上的调整不仅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为实施高效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效的数学课堂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课堂,是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发展的课堂。作为教师,只要我们能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积极自觉地促进自己的观念转变,就一定能实现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新课标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