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节高三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大庆市东风中学 刘丹
课程介绍:本节课为高三复习课,主要内容为阅读技巧的训练和策略的指导。
教授对象:高三尖子班学生,整体阅读水平较好,但阅读技巧掌握的不够好,造成阅读的答题效率不理想。
设计过程:
一、 课前5分钟
提问学生在黑板听写典型的句子,教师读英语。这样做的目的,避免了传统背单词的做法,“就词记词”,记了也不会用或用不准确的低效做法。既帮助学生有效记忆了词汇、短语、句子,同时也提高了写作的储备。此外,结合语法填空题型的特点,也帮助学生划出有可能挖空的地方,一举三得。
【反思】
在这一环节,共听写了五个句子,如果在听写的过程中考虑到句子的难易程度,注意听写过程中的梯度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降低难度,循序渐进,减少负担,增加自信心。
二、 阅读技巧讲解
核对答案,找出学生认为问题最大的篇目最为重点讲解的阅读篇章。
1) 从体裁角度来看,学生的问题篇目是说明文和议论文。那么首先要帮助学生分析体裁的特点。比如,说明文的特点是,说明文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解释或探讨各种问题,如机器的制造过程、自然或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工程项目的规划或问题的解决方案等等,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等等。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清晰地展现所说明的事物。因此,阅读说明文的关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即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
议论文的特点是说理性的文章,阅读议论文我们要抓住论题、抓住作者提出的观点、给出的例证及最后得出的结论。抓住了论题、抓住了观点,我们就把握了中心,再结合作为论据的诸多事例和理由之间以及它们和观点/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就能理解文章的结构。因此,阅读议论文的关键是:抓论题、抓观点。
2) 从题型角度来分析。如学生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细节题、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解决这几种题型的关键要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其次要抓住文章 中的有效信息,最后定位要准。逐个帮助学生做示范分析。
【反思】
1) 首先,应由学生来概括文章的主旨及选项的正确答案。既可以检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也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其实一直以后也都是这么做的,在这次授课中,把这一环节省略了。
2) 在这一环节,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核对答案后,针对问题篇目应该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讨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课堂的参与度,同时也使之后的授课更有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三、 作业
布置相应阅读篇目4篇,限时训练。
反思与总结
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要思考的如何是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时刻记住,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师的工作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利用设计的各项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求知、总结、体验。这种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参与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供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自主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地把学习内容贯穿于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参与、动手、动脑来完成学习任务。这同新课程的理念完全相符,即学生在参与中才能学会乃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通过参与活动,通过动手、动脑,学生不但觉得上课有趣,而且觉得一些知识学得很快,用得上,也不容易忘记。
我想只有学生的参与度高了,学习兴趣提升了,才能实现教学的实效性。否则,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