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2、(课件出示小松鼠)小松鼠特别喜欢吃花生,谁见过他,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3、今天,我们跟着小松鼠一块儿去找花生吃,好不好?
学生猜谜。并讲讲理由,为什么这么猜?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又培养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去哪儿找花生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学生自由读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文中的困难,及时解决。
(2)同桌之间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在评价表上评分。)
学生仔细看,认真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学生自由读通全文,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并标上记号。
同桌一起读文,比一比谁读的更正确。
汇报读文情况。学生互相评价。
提出问题,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12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的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以放气球的游戏形式出示生字词)检查识字效果。(教师填写评价表)
学生拿出自己做的生字卡片。能认识在下面画标记,再读一读,不会读的回忆识字方法,自己解决。
小组内合作识字,小组长抽查。组内评价。
“小老师”领读,并介绍自己是如何记住的。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最有创意的识字方法,迸发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角色迁移,体验文本。
1、组织学生自由读全文。
2、细读第一自然段
(1)花生种在哪里呢?(出示大树旁边的画面)我们和小松鼠一起来到大树旁,看到了什么?
(2)出示第一自然段,你能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通过读表现出来吗?随机提问:“格外”“鲜艳”怎么理解?让学生想想还有什么可以用上“鲜艳”,并口头填空,鲜艳的( );老师将提前准备的花放在阳光下,跟刚才比较,体会“格外鲜艳”的意思。
3、细读第2-5自然段。
(1)出示小松鼠和小鼹鼠的对话,分角色读。
(2)教师引读第3-4段自然段。(重点指导“每天”“等啊等”,可以体会到小松鼠怎样的心情?)
(3)过渡:小松鼠每天都来看花生,可花都落光了,怎么没见着一个花生,于是他自己猜想:可能是被谁摘走了。(课件出示第五自然,理解“奇怪”“自言自语”的意思。)
(4)组织学生讨论: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指导学生仔细读书。
(5)(课件出示)演示花生成长的过程。揭示花生在土里结果的特点。
学生读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交流反馈。
仔细观察画面。
学生有感情读第一自然段,结合画面理解“格外鲜艳”的意思
学生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小松鼠急切渴望摘到花生的心情。
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两个词语的意思。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学习结果。
学生仔细观察课件内容。同桌交流对花生特点的认识。
让学生再一次整体感知全文,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
借助形象直观的画面来理解词义,体验评文本。为学生创设自我感悟、自求新知的空间。
在教学中采用角色迁移,让学生走进文本,抓住学生的情感导读课文,让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学生的体验是真切的。真正做到“入境”“悟情”。
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特点,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演读自悟,内化语言
1、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分组表演,要求加上动作、表情和自己的想象。(师生评价)
学生分角色小组办朗读、表演。
乐于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课堂上教师成了一个组织者,欣赏者,在师生互助中,内化了课文语言。
五、运用语言,超越文本
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小鼹鼠听到了小松鼠的话,他会对小松鼠说什么?小松鼠最后会找到花生吗?
分组续编故事
通过续编故事,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实践活动,课外延伸
花生长在泥土里,还有什么植物是长在泥土里呢?同学生课下和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探索奥秘。
学生和家长一起去寻找答案,活动课共同交流。
课外拓展使学生走出文本,融入生活,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板书设计
16 小松鼠找花生
小松鼠,找花生,
没找到,格外急。
花落了,结果了,
花生呀,在地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