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摘要】: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使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自信心。学生往往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无味。新课程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情感 态度 积极性 兴趣
【正文】本文就以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态度与自信心进行简要论述。学校教育的首要职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学科内容,更要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以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或终身学习的能力。新的数学课程的构建要求我们必须跳出只关注学科内容体系和结构的束缚,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所以,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积极的情感和持久的自信心,以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数学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是由学生对数学所采取的立场、看法,并引起的对数学的喜爱、憎恶的心理状态。只有良好的数学态度与积极的数学情感才能引起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由此可见,这三者形成一个以态度为核心,情感为纽带,自信心为动力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
一、创造和谐欢乐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无论什么教学都应努力创造一种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在其中,学有所得,在教学方面,教师需要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学生,。因为无论从教师自身来看,还是对教育的要求来看,学生的成长都需要教师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感态度。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影响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趋于稳定。马卡连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人的消极情绪若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很容易波及他人而造成恶性循环。
例如,一位教师因早上起床较迟,怕上班迟到,心里很急,赶忙骑上自行车,中途不慎被图钉扎破轮胎,心情很坏,只能推着车来到学校,又碰见校长在值班室,说了他两句,他更是憋着一肚子的火。到办公室取了教学用具赶忙去上课,开始提问某个学生,该生一时回答不上来,他正憋着火没处撒气,此时过去就是一巴掌,打得那位学生泪水直流,接着又提问了好几位学生,只要回答吱吱晤晤,他过去都会收拾一番。结果在这一节课上,虽然教室里鸦雀无声,但主动发言的人少了,教师让全班学生一起回答问题时,竟然没有一人出声。这位教师的做法不仅使学生的情绪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而且也损害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使学生从此对这位教师产生了畏惧感,师生交流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快乐教师实施快乐教学,能使学生情绪舒畅,心理稳定,能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愿意接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探究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例如,以生活为背景,以知识为载体,巧设新课引入情景;列举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例子,培养学生乐于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列举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激发学生探究心理,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数学的发现过程,使其产生对数学的喜爱,建立学习数学的良好态度;联系数学史,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时代氛围,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使学生认为数学也在与时俱进,随时代的发展,与新型科技相匹配,从而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
三、转变教师角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内容,这必然促使每一位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改进教学方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多指导学生想一想,引导学生猜一猜,与学生合作共同做一做。教师的这种新型关系的提出,就是要教师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师权威者的形象,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自主探索和实践。只有教师放下架子,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最后,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适时评价和恰当期待。
首先教师不适当的评价和用词极为容易让学生产生不自信情绪。数学是一门需要靠各类习题来进行演练从而获得进步的课程,相对其他课程数学课堂上老师提问较为频繁,有些教师往往不太注意,提出问题学生没有回答正确时会随意给出这样的评价,如:“你的脑子真笨,这样简单的计算都不会!”,这对于缺乏自我判断力和调节力的小学生尤其具有不良效应,学生往往会轻易地将自己定位为不聪明的类型,更莫谈自信心,如此下去的恶性循环不堪想象。相反,喜欢听赞美之言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尚未成熟懂事的小孩,大人的表扬往往能够给予他们行动的动力。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眼中,老师的一句褒扬之词常常会让学生兴奋和高兴很长一段时间,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也会更加努力。
总之,自信心是一种心理品质,它像一股很强的动力,激励人们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数学是一门需要长期训练的课程,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难度会逐渐加大,因而教师从小学阶段开始认真了解学生数学自信心的现状,探索提高学习数学自信心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有着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毕竟教书与育人密不可分。 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以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1.《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2.《小学生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