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彩,从“词”开始
——从《坐井观天》的课堂生成浅议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
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课前,为了检测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我出示了本课的部分词语,在多种形式正音、朗读后,我准备进入教学第二环节“初读感悟”,谁知,角落里一个男孩大声喊道:“老师,你还没有讲,我就知道 ‘无边无际’这个词的意思了!”明显的,他是想炫耀自己。我为他打断了我的教学而生气,转念一想,或许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好好鼓励他,因为平时的他真的称不上优秀……
“你来说说看,‘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就是特别大,看不到边。”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从课文里知道的!课文里,小鸟对青蛙说 ‘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小鸟还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从这两句话我就知道‘无边无际’的意思就是天特别大,都没有边……”
我笑了,我为孩子精彩的理解而高兴!我顺势引导:
“同学们,天无边无际,还有什么也可以说无边无际?”
“大海无边无际”,“沙漠无边无际”,“草原无边无际”……
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告诉我,孩子们真的理解了‘无边无际’的意思。随后,我用热情洋溢的话语称赞了这个读书认真、善于思考的孩子。不知是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激发,还是孩子们真的“不吐不快”,接下来的教室喊声四起,“老师,我也从课文里找到词语的意思了”,“老师,我也找到了”……此起彼伏的喊声提醒我,此刻如果我坚持讲解课文,孩子们是不会认真听的。于是,在经过一番思索后,我转变了教学思路:
“同学们,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到哪些词的意思?赶快读一读,找找看。”
这一下,学生活跃起来了。稍后,一双双小手急切地举了起来:
生1:“老师,课文说‘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书上画的有图,我读课文,再看图,我就知道‘井沿’就是指井口的边上。”
“那河沿呢?”
“河沿就是指小河边!”
“桌沿呢?”
“桌子的边上就是桌沿!”
我竖起了大拇指:“孩子,你能借助课文中的句子结合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生2:“老师,课文中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这就是小鸟在回答青蛙的问题。老师问我们问题,我们说答案,就是‘回答’。”
生3:“课文里小鸟告诉青蛙,它飞了一百多里,青蛙听了,就说小鸟在吹牛说大话,这就是说青蛙不信小鸟说的话。‘不信’就是不相信,不同意。”
生4:“我们学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里面‘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就是往上面看。”
……
教室里依然沸腾着,孩子们依然边读课文边找能解释词语意思的句子,依然在不断地寻求“发现”所带来的快乐。
【案例反思】
在教学预设中,本想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随机渗透词语教学。不曾想因为孩子的表现欲望,“从课文中找到句子来解释词语的意思”成了教学的一个片段。因为这个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小片段,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在一遍遍的阅读、一次次的思考中,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从而获得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最终使语言目标和情感目标顺利达成。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词语教学在第一学段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教师常常竭力回避或浮光掠影地处理词语教学这个环节,却忽略了品读词语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人们常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一个词语就是一个风光旖旎的世界,一个词语就可以扣动孩子语文能力、语文情感的琴弦,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潜心会文,遵循文本自身的语境来理解词语,进而解读文本,才能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才能将不期而至的“意外”化作不曾预约的精彩。
让我们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让精彩从“词”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