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
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下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能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4、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欣赏密西西比河的美丽风光。
5、 能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批注。
6、 体会作者对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欣赏密西西比河的美丽风光。
2、能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批注。
3、体会作者对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欣赏密西西比河的美丽风光。
2、 能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批注。
3、 继续学习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4、 体会作者对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老师,学生搜集密西西比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4、欣赏密西西比河西岸的风光。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欣赏密西西比河西岸的风光。
教学难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欣赏密西西比河西岸的风光。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引入
1、 齐读课题。
2、 交流密西西比河的相关资料。
3、 再读课题。
二、 检查预习
1、 抽读生字词。
2、 指导书写。
3、 生把难写易错的字写两遍。
三、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
3、 按照这样的结构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 欣赏密西西比河西岸的风光。
1、 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勾出作者描绘的景物。(草原 野牛)、
2、 作者笔下的草原和野牛是什么样的呢?请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草原和野牛。
3、 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4、 这些词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出来的。
5、 指名汇报
6、 感情朗读这些句子,感受草原的大、绿以及静谧。
7、 野牛是怎么样的呢?
8、 主要是从对野牛的什么描写中感受到的?
9、 请圈出描写野牛动作的词并作批注。
7、 师小结:一片一望无际的草原和一头年迈的野牛当然不是密西西比河西岸风光的全部,它只是一个缩影,透过这个缩影我们能够看到密西西比河西岸的全部,感受到密西西比河西岸的美丽和静谧。
8、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五、 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 对课文的3、4自然段进行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密西西比河西岸的风光。
2、继续学习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3、体会作者对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欣赏密西西比河西岸的风光。
体会作者对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继续学习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 欣赏密西西比河东岸风光。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你有什么感觉。(体会作者对比描写的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描写突出西岸风光的 特点,东岸风光的 特点)
2、交流批注。
3、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密西西比河东岸的风光,那里树林茂盛,藤蔓交错,动物喧嚣,充满生机。
三、总结,再感东西岸差异。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人思考,在这一段中作者分别用什么词来形容东西岸的风光特点的?
2、东岸的丛林中到底有哪些声音,请找出来。
3、听到这些声音,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5、师总结:“河的对岸的草原上万簌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这是作者对前面内容的综述,“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这是作者欣赏完密西西比河风光的由衷感叹。
6、总结学习文章写作方法
A、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段落分明。
B、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西岸和东岸的特点。
C、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描写的事物形象生动具体。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总 风光旖旎
草原
西岸 万籁无声
野牛
分 植被
东岸 聒噪 骚动
动物
总 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