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
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让孩子们和着音乐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以后我就问大家:“歌中唱到了谁呀?”非常明显唱到了妈妈,于是我创设了“妈妈长什么样子?”这样的情境。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有的学生会说:“妈妈很美丽,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或有一头又黑又亮还很长的头发。”
有的会说:“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还有可能说平时特别关心自己的学习。如天天接我、送我放学,辅导我学习..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我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并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紧接着说:“我们应怎样读课文的题目呢?”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依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二)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1、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2、这时我抓住这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时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
3、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
4、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以抓住“明
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三)小结,生读文升华情感。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一天天操劳着,可是她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沉的爱再读一读这篇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