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1. 《敬畏自然》导学案
严春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理解文章内容。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树立环保意识;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
一、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严春友(1957——),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本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文体简介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既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它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主要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有论点、论据、论证,论述的思路清晰;二是具有散文的文学性,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二、检查检查预习情况。
1.给加点字注意
鲲鹏( ) 咫尺( ) 深邃( ) 蓬蒿( )美味佳肴( ) 相形见绌( )
2、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相形见绌 沾沾自喜 自不量力 喜形于色
三、赛一赛,提取关键词,理清课文脉络。
首先,否定了人类( )的口号;
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的智慧相比较,得出人类是( )的结论;
然后,作者以探讨了人类之于自然的作用,原来人类不过是自然( );
最后,进一步研究人类和自然中其他生命的关系,原来大家都是( )关系。
于是,严春友老师提出了( )的观点。
四、 看视频,谈感受。
五、 写保护自然的标语。
六、 归纳本文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