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4《口技》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一)学习目的
1.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2.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3.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
(二)学习重点
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三)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二、知识概览图
三、新课导引
华夏丝竹,玉律金声;中华古韵,源远流长。无数次虔诚地走进你的怀抱,听世界上最宏伟华美的乐章。这里有太阳柔美的和弦,有山风大贝司般浑厚的低音;这里有松涛雄壮的奏鸣,有山泉清脆的铃声,有百鸟繁复婉转的笛韵;更有瀑布涛震四野的放喉豪吟……在声音的世界里,我们品味出了生活百态,更体会到了技艺的精妙。
四、教材精华
课文注解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段析】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善”字贯串全篇,是统领全文的文眼。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四个“一”字,列举道具,暗示简单,衬托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反衬“抚尺一下”所形成的肃静而紧张的气氛。一个“满”字,一个“无”字,点明人人如此。这八个字既说明人们对这位名噪京城的口技艺人的向往之情,又反衬出口技艺人那令人叹服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为即将开始的演出渲染静谧的气
氛,烘托其艺之“善”,为下文表现出来的千奇百怪、惊恐万状的声响作衬托和铺垫。
第一部分(1):介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演出时间、舞台布置、道具、听众的情况及表演开始时的气氛。
【注释】
京:指京城。善:善于,擅长。
者:代词,代艺人。
会:副词,适逢,正赶上。
宾客大宴:是“大宴宾客”的倒装。
于:表处所的介词,在。
厅事:指大厅,客厅。古代官吏治理政事的地方,也称“听事”。后来也用来称呼私人家里的厅堂、客厅。
之:结构助词,的。
施:摆放,布置。
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的东西,用来隔断视线。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而己:古文中常见的表示“仅有”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众:许多人。团坐:围绕而坐。
少顷:一会儿,片刻。
但:副词,只、仅。
下:落,文中是“拍”的意思,动词。
满坐:代指全场的人。
寂然:静悄悄的。寂,寂静。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哗:喧闹,指声大而杂乱。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段析】
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一句写犬吠声,而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并且是从深巷中传来的,这就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使听众的注意力自然地被“犬吠”声所吸引,想知道接下来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句既是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对这户人家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的铺垫。
“欠伸”“呓语”说明声音之近。
“犬吠”“欠伸”“呓语”“大啼”“絮絮不止”以动(声音)写静,烘托夜的寂静,连“欠伸”都能听清。这里写声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点明故事发生在夜深人静之后。
“抚儿”“含乳啼”“呜之”由一种声音的单独表演转到几种声音的混合。时高时低、节奏分明。
“絮絮不止”写出大儿被吵醒后的不快。
“伸颈,侧目”说明听众听得入了神,唯恐遗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微笑”表示听众对表演感到心领神会、满意;“默叹”写出听众被口技艺人的技艺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第二部分第一层(2):模仿一家四口被深夜犬吠声惊醒的过程和听众对口技艺人高超技艺的默叹。这一段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着力描写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是正面描写;描绘听众的神态是侧面烘托。两者结合,突出口技艺人技艺之“善”。
【注释】
遥:远。
巷:胡同,里弄。
吠:狗叫。
惊觉:因惊吓而醒。
欠伸:打呵欠,伸懒腰。
呓语:说梦话。
既而:副词,一会儿,不久。
啼:放声大哭。
亦:也。
抚:抚摸,安慰。乳:前者为动词,喂奶;后者为名词,乳头。
呜:象声词,此处用作动词,指轻声哼(哄小孩入睡)。
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止:停。
当:值,在。是:这,此。叱:大声呵斥。
一时:同一时候。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妙,名词,奥妙,妙处。毕,全,都。
颈:本指脖子的前部,后泛指脖子。
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默叹:默默地赞叹。
以为:认为。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段析】
“微闻有鼠……”这是以老鼠跑动偷食声、“盆器倾侧”声、妇人咳嗽声的“动”来反衬一家人由醒入睡后夜的宁静。
“意少舒”“稍稍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写听众的情绪随着表演而起伏变化,由紧张到松了一口气。
第二部分第二层(3):写由醒又到睡的经过和听众的情绪变化。这一段既是四口人醒后喧闹的余波,又是深夜失火、救火的前奏。
【注释】
未几:不久,没多久。
齁:打鼾。
作作索索:这里形容老鼠活动的声音。
倾侧:倾斜。
意少舒:心情略微放松了些。少,稍,略微。舒,伸展,松弛。
稍稍:渐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段析】
“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渲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乱,以夸张的手法,极写声响复杂, 盛赞口技艺人的技艺之“善”。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总写表现失火的声音逼真。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名其一处”这是作者的评论之语。
“虽人有……不能……”写口技的表演以假乱真,仿佛置身真的失火现场,突出口技艺人技艺之“善”。
“宾客无不变色……先走”把听众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先走”两字形象地写出听众以假为真、惊慌欲逃的神态。
第二部分第三层 (4):表演失火、救火的经过和听众以假为真的神态。随着火势的紧急,声响越来越复杂,情节逐渐发展到高潮。
第二部分(2—4):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
【注释】
忽:忽然,突然。
齐:一齐,一同。
俄而:不久,一会儿。
百千:数词,言人数众多。
中间(jiàn):中间夹杂。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崩裂倒塌。力拉,拟声词。
呼呼:拟声词。
作:兴起。
曳(yè)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 (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
凡所应有: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形容声音之多之杂。
虽:即使。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此句形容口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来不及一一辨识清楚。
名:说出。
处:处所,这里指声音。
于是:于,在。是,这个时候。
奋袖出臂:挽起袖子,露出手臂。奋,举起。
股:大腿。
战战:哆嗦的样子。几(jī):几乎,差点儿。
走:跑。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段析】
五个“一”字照应开头,强调道具简单,突出口技艺人技艺之高超(善)。
第三部分(5):写表演结束后的情况,呼应篇首,强调舞台、道具的简单,反衬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注释】
群:众,众多。
绝:本意是断绝,此处引申为“消失”之意。
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了。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没有过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倾斜打翻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五、课堂检测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间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至夜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日:“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日:“六姑至矣。”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 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 身如百钧重。 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太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日:“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遂各个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得茂,四姑以为宜得术。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蒲松龄《聊斋志异·口技》)
鉴赏要点
此文与本课同写口技,不同的是本课写的是擅长表演“口技”的艺人,而此文写的是通过“口技”赢得众人信任的江湖医生。本课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而此文主要是细致的正面描写,寓高超的技艺于形象逼真的听觉描写中,惟妙惟肖,形神毕现。
问题探究
1.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表演了几个人的声音,这些人依次是谁。
2.口技艺人授给病者的药方见效子吗?(用文中原句回答)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浯。
群讶以为真神。
4.口技艺人借“口技”来干什么?
六、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1.七个人。依次是:九姑、腊梅、六姑、春梅、小郎子、四姑、阿姑 2.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3.众人非常惊异,认为是真正的神仙。4.借口技以骗人卖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