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
主备人
周金奎
辅备
邹慧林、刘永树、孟绪红
个人修改意见
课题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教学重点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
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用具
刻度尺、秒表、乒乓球、硬币、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目标
请学生观察书本上10面内容比较AB与CD的长度,以及右侧大圆中的小圆、小圆中的大圆谁大谁小。请学生回答,然后再用尺子测量,发现结果与看到的不一样。说明:感觉不可靠,为正确认识周围的世界,人们发明了仪器与工具,去进行准确的测量。长度、时间、温度等测量都是最基本的测量。
学生预习内容,屏幕展示检测习题,检测预习效果。
(二)自学探究,交流展示
1、长度的测量
①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②长度的单位:km—m—dm—cm—mm—nm—μ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 ,检测示例见课件。
③如何使用刻度尺:看单位、观察有无磨损,“0”刻线在哪里;看量程和分度值;
④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作为估计值,分度值及以前为准确值。共同记录为最后结果。(恰好在整刻度时添0占位)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三)难点释疑,延伸拓展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
减小误差的方法:
4、特殊长度测量
(1)球的直径
(2)圆和周长
(3)圆锥的高
(4)圆的直径
2、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完成教材中P38想想做做,注意分度值,学会如何认停表。
③阅读“科学世界”,了解计时标准和工具的变迁
(三)反思小结,当堂测评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完成书课后习题内容与练习册内容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