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监督》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认识法律监督的作用,自觉树立监督观念。
2、能力:提高辨别能力,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3、知识:知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施依法治过方略的基本要求,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知道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几种基本形式,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及司法公正的保障。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2、公民如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教学难点:
1、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2、监督渠道。
3、学会依法监督,树立法制意识。
教学过程:
一、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
1、让学生阅读教材P97页“远华走私案”的案例。
2、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学生阅读P98页材料。
4、老师讲解我国立法历程和有法可依的含义。
5、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如何理解《立法法》堪称“良法”的“通行证”。
6、阅读书本相关链接,进一步理解有法可依。
9、阅读P99页材料回答问题:
(1)我们从张某对事情的处理上学到什么?
(2)按张某弟弟的想法,会出现什么?
(3)司法机关依法审理说明什么?
10、老师总结何为有法必依。
11、学生阅读P100-101页材料,初步理解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12、老师讲解相关案例,是学生充分理解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12、学生讨论作为一个负责的好公民,我们该怎么做?
13、老师总结如何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贡献。
二、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1、导入过渡语: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及重要意义后,接着来了解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的。
2、阅读教材事例102页,思考问题
想一想:人民群众为什么会高度赞扬《焦点访谈》节目?
议一议:在我国,舆论监督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生的交流生成结论,让生感悟加强监督的意义。
3、让生自主学习102—104页,思考:
(1)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及重要地位是什么?
(2)什么是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
(3)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有什么意义?
4、老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5、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各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什么要对司法机关进行监督?
6、学生阅读P104页事例回答书本问题。明白中学生也要依法行使监督权。
7、列举自己知道的依法行使监督权的一件事。
8、老师总结如何依法行使监督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