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信息技术在汉语教学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84503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信息技术在汉语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信息技术在汉语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信息技术在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正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最终实现教学的整体改革。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汉语课堂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汉语教学教育功能辨证思考 传统的汉语教学,汉语教师起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所以,一本书在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摇头晃脑,“子曰诗云”。教师是知识与价值的垄断者与传播者。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受到挑战:在七彩斑斓、瞬息万变的电子图文面前,教师只能做学生与信息系统间的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服务者和协调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将定位于教材开发,教学研究和评价,定位于挖掘学习者的聪明才智,帮助学习者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提高学习者生存能力。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接受现代科学教育价值观,以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借鉴先进的教法,牢牢把握网上资源丰富与学习者汉语能力养成的客观规律,创设异彩纷呈的学习情景。 信息技术汉语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文章、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进行最佳的课堂教学。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一系列交互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参与进来,主动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把学习汉语课的积极性很好的调动起来,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进入良好的循环系统,真正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的。 一、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实现汉语课的教育功能 汉语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汉语课的学习要求汉语课老师把四十五分钟的“小课堂”与信息迅速扩展和信息传递调整发展的“大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汉语课的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做到高效率地吸收大量信息,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学习知识,用信息技术的术语来讲叫做信息的输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信息的输入主要通过语言信息(听讲)和文字信息(看书),但是通过这两种途径吸收的信息量是很有限的。有研究表明,大脑吸收语言信息量与形象作息量之比为1:1000。因而有人形象地比喻:一个靠耳朵听60年课的老人吸收的知识信息量,只相当于一个小孩6年中靠眼睛接受的形象知识信息量,而大脑吸收的文字信息也是极有限的,因而,信息技术教学在汉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创设乐学氛围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汉语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1、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信息技术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2、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3、启发想像,静中思动 想像,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汉语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主体——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课堂教学系统中,应让学生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从继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而信息技术教学是沟通教师(信源)与学生(信宿)之间,传输教学信息的通道。运用信息技术媒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运用,促进学习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小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可运用信息技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分析感知,把握重点难点 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而信息技术操作,以其快速,提供信息的形象化、丰富化,让学生感知。 3、利用多种感观,参与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增强记忆。 学习的过程是涉及到学习主体的知、情、意、能、行等方面因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可占80%左右,而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并通过其信息的动态演示,刺激多种感官引导学习过程是学生接受最容易途径。 4、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创造。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就很好的实现了这一点。总之,合理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为生动活泼的“主体教学”。 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的辩证思考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汉语课中的运用,我们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实施过程中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在汉语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尚无充分的经验,但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优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为汉语课老师应及时汲取新知识,日渐积累,日益丰富自己的头脑,以更好地适应汉语课教学手段改革的要求。 然而我们也应该同样的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只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在汉语课中的运用虽然冲击着传统的汉语课课堂教学,但是不等于说它可以包办代替一切。传统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仍不能抛弃,只有多种教学手段并存了并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虽然运用于汉语课堂教学,但在课堂教学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它只是代替了教师的一部分作用。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学什么取决于教师,怎样教,怎样学,也取决于教师。如果设计不合理,使用不当,即使运用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综上所述,任何时候都应该为了汉语课的教学而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不应该是为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进行汉语课堂教学。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应是有目的的,它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