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刘秋玲 苏万贵 华欣 陈建生(苏万贵执笔)天津轻工业学院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二期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决定高等学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21世纪中国高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首要问题。大体说来,不外乎知识、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其中知识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知识的能力(即创新能力)。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因材施教
2、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的精神,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可概括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财务管理、项目投资、证券分析、期货期权交易的高级专门人才。专才与通才高级与非高级高等院校培养的是不是高级人才,有人认为本科生不是高级人才,因为一般所言的高级人才多指高级知识分子。所以,高级人才的具体含义,就值得研究了。基本学制4年,试行学分制配套措施 提前毕业制,延期毕业制,淘汰制 在校总周数: 按94年国家教委规定:一般情况下,四年制不少于200周,假期不少于30周,课内总学
3、时为2700左右。我校安排199周,其中,寒暑假:38周,教育教学周数:161周,其中,纯教学周数(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139周,非教学周数(含考试、军训、劳动、入学教育、毕业教育)14.5周,机动8周。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1、 关于机动周的处理我们认为,在教学计划上,没有必要期期安排机动周。虽然有五一、国庆、新年、运动会等节假日或活动,但这些并不赶在一起。如将机动周置于教学周中,则教学周数可达145周。如将其置于考试周中,则可增加考试周数。比较理想的办法恐怕是每期考试周增加半周,其余半周增加到教学上。即每学期两周考试,从而避免0.5周上课,难以安排和计算工作量的弊端。2、 关于理论教学与
4、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我们认为,如何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影响着人才培养模式。因而要认真研究。如果按145周计,理论教学不宜少于100周,实践教学大致在3545周,二者的比例为7.5:2.5-7:3比较合适。 这是因为,第一、尽管实践教学是重要的,但如比例过大,势必挤占理论教学时间,而其后果,可能导致理论知识薄弱。第二,实践教学固然可以提高动手能力,而理论教学也可以提高其他一些能力。在理论教学中,也应始终贯穿能力的培养。第三,如果理论教学周数过少,就难以完成一定的理论教学任务。假定按2500总学时安排,如按100周计,平均周学时为25,平均日学时为5,而对于高年级来说,显然已经过重,因而低
5、年级周学时就要达到2830。如果总学时为2700,按100周计算,周学时已达27,实施起来已十分困难。如果再压缩理论教学周数,周学时就会更多。第四、压缩理论教学周数,导致周学时的增加,学生就很少有自学时间。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总之,强调实践教学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多挤占理论教学时间。3、 如何理解实践教学我们认为,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教学活动。理论教学是教学活动,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撰写论文教学活动,入学教育、毕业教育、考试、军训、运动会、劳动,也是教学活动。其中除了理论教学,都是实践教学活动。只是有的是德育实践教学活动,有的是智育实践教学活动,有的是体育实践教学活动。应该明确,上
6、课讲马列理论、讲思想道德,是教学活动无疑,入学、毕业教育中讲马列理论和理想、前途,如果不是教学活动,在逻辑上讲不通。同理,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活动无疑,而期末考试不是实践教学活动,恐怕也讲不过去。体育课是教学活动无疑,军训和运动会不是教学活动也不合情理。如果这样理解实践教学,则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可在6.5:3.5左右。4、 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如果认为入学教育、毕业教育、考试、军训、运动会、劳动,都是实践教学活动,那就应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不能流于形式。 另外,假期也可安排社会调查,这也属实践教学。如果按139周计,则按7:3比例,理论教学为97,实践教学为42,但问题是机动周如何处理,是
7、属教学,还是非教学,如为教学,是属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如不为实践教学,则宜增加实践教学周数。目前在教学计划中已安排理论教学110周,实践教学29周,看来还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周,同时压缩一些理论教学周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基础扎实,具体包括下述六类基础:中文、外文、数学、计算机、经济理论、文献检索。其中中文基础是其它各种基础的基础,绝不能忽视。事实证明,现在不少大学生中文水平很差,写作水平很低。读不懂古代文献,写不出象样的文章。外文的重要性都很清楚,这里当然主要是英语,应做到保四争六。同时,应初知一门第二外语,如日语、德语、俄语等等。根据培养目标,应设置十二大系列课程,具体包括:1、外
8、语系列公共英语一、二、三、四,专业英语,英语听力,英文论文摘要,第二外语2、数学系列高等数学(含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运筹学3、计算机系列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汉字编辑软件、电算化会计、财务软件、电算化会计综合实验4、法律系列法学基础、经济法、有关经济法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5、经济系列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6、管理系列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7、会计系列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审计学、会计专题讲座、会计原理课程设计、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管理会计课程设计、8、财务系列财务原理、投资学、筹资学、财务分析、营运资金管理、保险学、国际理财、财务专题讲座、理财学课程设计、财务软件、9、证券系列证券投资、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证券技术分析、证券交易课程设计10、国际系列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理财、11、人文系列大学语文、哲学、逻辑学、经济史讲座、科技史讲座、会计史讲座、财务史讲座、音乐欣赏、绘画、公共关系、心理学12、科技系列电子学、科技动态讲座: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天文学、地学通过上述课程的设置,要提高学生的三大能力,即:1、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接受能力、交际能力、调研能力、文献检索能力2、运用知识的能力业务处理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3、创造知识的能力制度设计能力、科研能力、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