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音乐的欣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人们在长期的感受美、鉴定美和创造美的实践中所培养的一种能力。音乐欣赏则为人们提供了比较好的审美实践,使得欣赏者在体会音乐语言美的时候,还可以从音乐的结构,音乐的题材和风格中去体会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还有哲学美,并且可以促使人们在音乐审美中去除糟粕,取其精华,扬善弃恶与褒美贬丑,最终达到提高其审美能力的目的。
一、培养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欣赏美是审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所有的审美活动全部是从对于美的形态的直观感受出发的。优美的音乐不但能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乐趣;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在欣赏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与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起到陶冶情操与升华人格的作用。节奏和乐调有强烈浸入心灵深处的力量,假如教育方式妥当,它们不但可以浸润心灵,而且还对对人生价值和人性韵味的展现与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不断充实、不断丰富,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悦,从而促进个性和谐的较好发展。
无论是欣赏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要善于发现其中的美,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就有一种体会“美”的欲望与冲动,使用一切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呼唤出学生埋藏在心灵深处吸取知识的欲望,最终形成一种排难解疑与寻根究底的强烈探索心理。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音乐教师就可以适当的介绍一下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为学生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打下情感基础,搬随着高亢而激扬的旋律,在学生大脑中,就能勾画出一幅斗志昂扬的画面。这样以来,就能激起他们感知音乐的浓厚兴趣。
二、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的具体表现
(一)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1、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学生需要通过听觉去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它是美的产物,是通过音响去表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与情感。欣赏音乐,是离不开听觉的。所以,音乐欣赏就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听觉感知能力。如此同时,音乐欣赏还可以培养与发展学生音乐听觉感受的能力。通常的说,学生一般都拥有基本的听觉感知能力,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真的完全拥有了音乐听觉的感知能力,如果想听辨旋律、节奏、调式、速度、和声、曲式等音乐要素,那就必须要培养音乐听觉感知能力,这也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培养。
2、音乐它是一种情感艺术,情感是感受美与理解美的第一要素。
音乐的奇妙就在于他可以描述出让人心动的情境与让人陶醉的情感。不论歌曲还是乐曲教学,全不都可以从情境着手,以情感为入口,这样做是符合艺术审美活动客观规律的。音乐不仅可以很直接的表达感情,从而进入人的情感空间,而且能深深地打动欣赏者的内心与陶冶人们的情操。所以,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当始终让学生置身于情感体验中,从中获取审美情趣,提升审美品位。比如,当我们在欣赏宋祖英《好日子》的时时候,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欣赏《团结就是力量》的时候,又使多少人感到激励。因此说情感是音乐教学中最为灵动的心理因素,他不仅是音乐审美感知的动力,而且又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
(二)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
音乐它是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的艺术,音乐不可能如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描述具体情节故事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它更不可能描述复杂的现象与抽象的概念。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联想与想象中体会音乐美,使学生去自由联想和各抒己见,并且畅谈感受,从而通过音乐欣赏来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广阔性的现象力,使学生在流动着的音响艺术中和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去创造性的想象。在学生叙述以后,教师再告诉学生他们所听的音乐,并且适当的去介绍音乐内容,当学生第二遍欣赏音乐的时候,应当要求学生根据音乐与提示,对优美流畅的旋律进行更深刻的感知与体验,然后开展更深与更细的想象,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更完美。
(三)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
人们感知与体验美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创造能力是学生在自我表现与自我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达心中的情感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思维,它可以通过音乐教学上的多样化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出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进步,最终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力。
(四)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又一个职能。那就是要培养出学生拥有准确的鉴别美丑的能力,让他们能准确的理解与判断事物的美丑,并不断提升鉴赏美的能力。在音乐作品中,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对立统一的,他们相互斗争又彼此发展。目前,由于外来音乐文化的干扰与一些音乐的商品化倾向的加剧,使得家庭与社会的音乐生活呈现出非常纷繁复杂的状况。一部音乐作品,怎么去评价判断它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就必须应当使学生可以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判断出美丑。这是衡量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的前提。而学会了这些,就只有通过音乐欣赏这条重要途径,并把研究音乐作品的体裁、风格、曲式等因素这一重要环节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十分重要的环节,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后,更加深入的认识音乐作品的形式美和情绪美等等,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理想,最终让学生满怀激情的去追寻真正的美。我们的音乐教育如果能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就能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目标。
三、学生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音乐欣赏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是进入物我两忘的欣赏情境,这是培养学生形成欣赏习惯的一个良好开始。一首音乐作品是否能激起学生欣赏的热情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这首作品的熟悉程度。在音乐欣赏活动过程中,熟悉感受与陌生感受是制约着学生兴趣的一大因素,似熟非熟可以对人有一种驱使力,顺应人的探求新奇的心理。为了获取这种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营造“逼真”的情境,例如,提供积极和贴切的教学态度;提供简单和艺术化的语言描述:提供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等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取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熟悉感受,从而促进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适度集中与稳定,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在欣赏音乐中保持期待与探求的状态。
(二)多方引导,互动欣赏
音乐审美的这种非语言性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即非学生学习的教导者而是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图画图形欣赏法和舞蹈欣赏法的相结合,从而达到学生、欣赏材料与教师三者之间的良好互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音乐想象力,从而提高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中的多面性与跨越性,并且使得人格在高峰体验中获得较好的升华,促进个性更好实现自我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