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观潮》教学设计 (3).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266778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潮》教学设计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观潮》教学设计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潮》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一条白线   闷雷滚动    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