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3课时 分段计费与方案决策问题
1.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和方案决策问题.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3.了解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
用方程解决生活中分段计费问题.
▲难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做决策.
◆活动1 新课导入
我市某县城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用户按分段计费方式收取水费,若每月用水量不超过7 m3,则按每立方米1元收费;若每月用水量超过7 m3,则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2元收费.如果某户居民今年5月份缴纳了17元水费,那么这户居民今年5月份的用水量为多少立方米?
解:设5月份用水量为x m3,则超出7 m3的部分为(x-7)m3.
根据题意,得7×1+(x-7)×2=17,解得x=12.
答:这户居民今年5月份的用水量为12 m3.
◆活动2 探究新知
教材P104 探究3.
提出问题:
(1)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能把主叫时间分为几部分?
(3)你能分别把主叫时间不同的话费情况表示出来吗?
(4)主叫时间为多少时?选择方式一省钱?
(5)主叫时间为多少时?选择方式二省钱?
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
◆活动3 知识归纳
解决方案决策问题的一般方法:
(1)将题目中变化的一个量设为未知数x,并用含x的__代数式__表示其他相关的量;
(2)列方程求出特殊情况下未知数的值;
(3)研究在特殊情况之外的未知数的值产生的结果,并比较这些结果;
(4)根据比较出的结果决定最优方案.
◆活动4 例题与练习
例1 出租汽车4 km起价10元,行驶4 km以后,每千米收费1.2元(不足1 km按1 km计).李红乘坐出租车下车时付给司机16元(不计等候时间),则李红乘坐出租车最远可行驶多少千米?
解:设李红乘坐出租车最远可行驶x km.
由题意,得10+1.2×(x-4)=16,
解得x=9.
答:李红乘坐出租车最远可行驶9 km.
例2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暖瓶与一个水杯分别是多少元?
(2)甲、乙两家商场同时出售同样的暖瓶和水杯,为了迎接新年,两家商场都在搞促销活动,甲商场规定:这两种商品都打九折;乙商场规定:买一个暖瓶赠送一个水杯.若某单位想要买4个暖瓶和15个水杯,请问选择哪家商场购买更合算,并说明理由.
解:(1)设一个暖瓶x元,则一个水杯(38-x)元.由题意,得2x+3(38-x)=84,解得x=30,则38-x=8.答:一个暖瓶30元,一个水杯8元;
(2)到乙商场购买更合算,理由如下:若到甲商场购买,则共需(4×30+15×8)×90%=216(元);若到乙商场购买,则共需4×30+(15-4)×8=208(元).∵208<216.∴到乙商场购买更合算.
练习
1.教材P106 练习第2题.
2.某市出租车起步价是5元(3 km及3 km以内为起步价),以后每千米是1.6元,不足1 km按1 km收费,小明乘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计价器显示为11.4元,则此出租车行驶的路程可能是(B)
A.5.5 km B.6.9 km C.7.5 km D.8.1 km
3.某服装商店出售一种优惠购物卡,花200元买这种卡后,凭卡可在这家商店按八折购物,下列情况买卡购物合算的是(C)
A.购900元 B.购500元 C.购1 200元 D.购1 000元
4.为鼓励居民节约用电,某省试行阶梯电价收费制,具体执行方案如下表:
档次
每户每月用电量(度)
执行电价(元/度)
第一档
小于或等于200
0.55
第二档
大于200且小于400
0.6
第三档
大于或等于400
0.85
例如:一户居民七月份用电420度,则需缴电费420×0.85=357(元).某户居民五、六月份共用电500度,缴电费290.5元.已知该用户六月份用电量大于五月份,且五、六月份的用电量均小于400度,则该户居民五、六月份各用电多少度?
解:∵该户居民两个月用电量共为500度,∴两个月用电量不可能都在第一档.假设该户居民五月、六月每月用电均超过200度,500×0.6=300(元),而300>290.5,不符合题意.又∵六月份用电量大于五月份,∴五月份用电量在第一档,假设六月份用电量在第三档,不符合题意,∴六月份用电量在第二档.
由此,设该户居民五月份用电x度,则六月份用电(500-x)度.
根据题意,得0.55x+0.6(500-x)=290.5,解得x=190,则500-190=310(度).
答:该户居民五月份用电190度,六月份用电310度.
◆活动5 完成《精英新课堂》变式训练手册
◆活动6 课堂小结
1.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分段计费问题.
2.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方案决策问题.
1.作业布置
(1)教材P107~108 习题第10,12,13题;
(2)《精英新课堂》对应课时练习.
2.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