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节 地图 第3课时 地形剖面图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等高线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2、能说出凸坡和凹坡的坡度变化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指出凸坡和凹坡;
3、能根据已有的等高线推测其它等高线的数值,并能计算坡度、相对高度;
第一部分 自主预习
1、知识链接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数值范围
与极值
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②海拔最大、最小值
延伸方向
地形走向
疏密程度
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②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
高密低疏——凹坡
弯曲
状况
①山脊:凸向低处
②山谷:凸向高处
③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
局部小
范围闭合
①山顶、山峰:中高周低
②盆地、洼地:周高中低
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特点:“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2)以图示范绘制地形剖面图
(1)确定所要了解剖面的方向,定出剖面基线AB。
(2)确定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如上图所示,从1~15点向MN线引垂线。
(4)根据规定的垂直比例尺找出垂线1′~15′点的相应高度。
(5)用平滑曲线从1′点一直连到15′点,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6)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原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2、预习题:读下图,填图并回答问题。
(1)A、D、E、G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
(2)从AB连线方向看,C处是___________(高、低),从EF连线方向看,C处是___________(高、低)。
(3)陡崖的最大海拔高程范围为______________,其相对高差介于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之间。
(4)图中①②③④⑤组的曲线中,有可能是小河的有几条___________。
A.一条 B.二条 C.四条 D.五条
(5)若E、F都为小河的河源,现打算开凿运河,连接E、F两河,则运河长度至少长___________千米。
(6)沿MN作地形剖面图。其中a、b两坡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课堂探究
探究一: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运用
下图是韩国南端济州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图中MN、NO、PQ、KL四线的地形剖面图。与剖面线MN、NO、PQ、KL相对应的地形剖面图依次是 ( )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探究二: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可视问题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探究三:等高线图中数值的判断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所有等高线的数值。
(2)分别求出①②两地的高度范围。
(3)求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
(4)分别求出图中陡崖顶部和底部的高度范围,并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
第2节 地图 第3课时
参考答案
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
预习题答案:
(1)山顶 陡崖 山谷 山脊 (2)低 高 (3)(1200,1300) 100 300 (4)B (5)3~4
(6)作图见下图 a坡 等高线稠密(或等高线间距小)
课堂探究:1、B
2、略
3、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