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证思路的分析与阐述》.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55307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证思路的分析与阐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证思路的分析与阐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证思路的分析与阐述》教学设计 执教人:周梦醒 执教年级:初三 课时: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准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 能够梳理出文章的论证结构。 3、 阐述文章的论证思路。 4、 探究归纳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解题步骤。 二、 教学重难点 理清结构,结合文章阐述论证思路。 三、 学情分析 初二下期的时候学生开始接触议论文,因为有说明文作为基础,学生学习议论文相对来说比较轻松,但论证思路一直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梳理和阐述,这节课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找到论证思路的答题零部件再组织语言,突破这道难题。 四、 教学过程 1、 导入:“为什么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用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引出丁肇中的思考“为什么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 2、 回顾议论文的知识点 ①议论文的要素: 、 、 。 ②论点包括: 、 。 ③论据包括: 、 。 ④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 、 、 。 ⑤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 、 。 3、大胆提问 走近文本 根据本文的题目“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例如:①什么是格物致知? ②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 ③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④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⑤“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吗? 4、带着疑问 走进文本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国学生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其实作者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就是论证思路。 5、聚焦论证思路 (1)什么是论证思路? 。也就是作者围绕 ,如何 、 、 。选择了哪些材料作为 ,运用了哪种 ,论证了某个 ,最终得到 。 (2)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①梳理结构: 提出问题(第1段)-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分析问题(第2-12段) (2-5)传统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6-10)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11-12)当今中国学生仍然轻视实验精神。 解决问题(第13段) 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②找论据,明确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王阳明“格”竹子 举例论证,实验探测竹子的性质 举例论证,作者的个人经验 ③组织语言,进行阐述 首先,提出论题“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然后,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王阳明“格”竹子的例子,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举了实验探测竹子性质,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接着,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以作者的个人经验为例,指出了当今中国学生仍然轻视实验精神。最后,揭示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得到结论,提出希望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3) 方法小结 (4) 小试身手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然其父未能关注其成长,满足于邑人的“宾客”之道,“钱币”之诱,“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十多年后,天赋超人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而居里夫人,几十年如一日,埋头科学研究。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依然沉醉于科学的世界,“像一个小孩儿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对未知的探寻之中,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再次获得诺奖的垂青。由此可见,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 选自《成长与成功》 上述材料是怎样进行论证的?请简要分析。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